大众的「作弊神器」,其实在 1972 年就有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文链接: http://geekcar.com/archives/29935

在大众的「排放门」事件里,出现了一个叫做「defeat device」的东西。正是这个东西可以让汽车可以「智能」起来,能够辨别出自己是不是正在被检测尾气,以此来调节尾气处理装置,通过尾气排放检验。

「defeat device」是什么?

由于大家对这两个词的翻译不太统一,所以我们暂且以英文来称呼它。目前的「defeat device」并不是一个硬件,名字起源我们会在下面介绍,其本质是在汽车 ECU 里的一段代码。(现在的 defeat device 范围没有包括硬件,那些和 ECU 相连的传感器,是维持正常运转而存在的。defeat device 以代码的形式存在,协同这些传感器来工作,更像是一个幕后指挥者)

美国 EPA 测试汽车污染排放是在室内台架进行的,有标准的测试环境,具体就是测某些特定速度、转速下的尾气排放。而且检测的时候,是通过 OBD 口来判断汽车是否达到指定速度、转速,不用管汽车是否在实际道路行驶。

从原理上来说,「defeat device」是根据方向盘是有否转动、发动机运转情况、大气气压来判断车是否在台架上。关于前两点比较好理解,至于气压,可能是因为在汽车实际行驶时,传感器周围空气流速大,气压小。而在室内是静止状态,气压就是大气标准气压。

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是 ECU 根据非驱动轮是否在转,来判断是不是在实验室条件(美国 EPA 实验室是把车架起来,仅让驱动轮转)。

当「defeat device」判断出车辆正在被检测时,就开始发挥作用,尾气后处理装置火力全开,以此达到 EPA 要求的排放标准。

大众既然可以达到排放标准,那么为什么还要作弊?原因就在于「达到排放标准」,是以牺牲动力性为代价的,  这方面的原理  我们之前也介绍过。

「defeat device」的历史

其实「defeat device」的定义并不仅限于代码,也不是新概念。在上世纪 70 年代,克莱斯勒和大众(又是大众)都和「defeat device」这个东西扯上过关系,为了了解这段历史,我把当时的华尔街时报读了一遍。

1972 年,美国 EPA 的人发现,克莱斯勒生产的车有三个小阀门,用来在特定时间关闭尾气处理装置。克莱斯勒的工程师们很不情愿地跟 EPA 解释说,我们这个只是「defeat device」,也就是在刚启动的时候用,并且启动阶段的氮氧化物排放影响也不大。如果没有这套装置,那车主就得忍受排放黑烟。

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有了「defeat device」的叫法。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就是,EPA 要求克莱斯勒召回涉事车辆,把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从发动机防火墙移到散热器处。克莱斯勒照办了,但表示这样做会导致机械方面的缺陷。

在召回后,这个温度传感器果然失效了,受到不少车主的抱怨。

1973 年,这次是大众被调查了,EPA 宣布大众也违反了「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和 EPA 的相关规定。

在 EPA 的描述中,大众并未明确指出他们在 1973 年的 4 款车中,使用了某个可以控制尾气净化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可以在温度较低时,控制尾气净化装置和改变空燃比。

最终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是,大众接受了美国 EPA 的 12 万美元罚款。大众当时并没有承认有过错,并表示是为了维系与 EPA 的关系才交钱的。

美国 EPA 在 70 年代关于「defeat device」的两个案例,处置是否科学合理,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究。但是这次大众在这件事上,是证据确凿了。

综合上面两部分对「defeat device」的介绍,我们可以基本描述出「defeat device」所具有的特点:「在某个特定条件下,对尾气净化装置或其他影响排放的机构进行调节,以达到控制排放的目的。」

当然,这个「特定条件」是车厂所设定的,比如这次大众设定的就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尾气净化装置全开,减少污染排放;在实际行驶中,减少尾气净化装置的介入,以满足对动力的要求。

只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越来越「电子化」,做手脚也就更加隐蔽,从当初的硬件(传感器),变成了如今的几行代码。

————————————————————

原创声明:本文为GeekCar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转自GeekCar”及原文链接。

微信号:GeekCar,汽车科技新媒体,专注于智能汽车、车联网、新能源等前沿科技与产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