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停滞创意枯竭,一场发布会让谷歌掉了底裤
即使在国内十一小长假期间,10月5日凌晨,谷歌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发布会还是引发了中国媒体一连串的“吐槽”,被认为是史上最无趣的一场发布会。因为谷歌一口气发布了一大堆的硬件产品。这不是开玩笑,确实是一个大写的硬件“全家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个“全家桶”里装的都是“过时”的产品。以至于人们恍惚间有一种时代的倒退和错位感。于是乎人们产生了疑问:谷歌在技术创新上真的黔驴“技”穷了吗?
除了疑问,嘲讽这场发布会的声音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有人戏称,这个号称美国硅谷技术创新风向标的企业,终于把自己狠狠地“黑”了一 把。而给出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过分。也有观点认为,这场发布会可能是谷歌“黑科技”的终结版,是一个标志性的拐点。抛出一大堆的“过时”硬件产品,表明谷歌统治全球互联网产业的时代到了尽头,甚至在一些领域全面落后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说实话,谷歌在智能手机这个地盘上,几乎是“屡战屡败”。早在六年前就发布了自己的Nexus品牌手机,后来还试图延伸出平板类产品。只不过,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扮演着“打酱油”的角色。这一次,谷歌改头换面,放弃了Nexus的自主品牌,转而推出了Pixel与Pixel XL的一大一小两款手机。但这两款手机能给谷歌带来“翻盘”的机会吗?希望恐怕很渺茫,仅仅是挣扎而已,至少有两点支持这一结论。
一是,全球智能手机的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了。目前来看,中国的华为、VIVO、OPPO等品牌快速崛起,已经与三星、苹果平起平坐了,出货量也达到了上亿的量级。除非出现类似触控升级的颠覆性技术,否则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定。谷歌在这个时候发布“变种”的Pixel手机,一点也不被外界所看好,更不可能为谷歌迎来掌声。残酷点说,这只是谷歌的手机“情结”在作怪,注定了会是一个悲剧的升级版。
二是,从技术创新、功能体验上看,Pixel也完全谈不上“颠覆”,几乎可以看做是手机市场上主流技术的“拼装”版。比如外观上随波逐流,全金属机身早就是标配了;骁龙821处理器也不新鲜,乐视Pro 3早捷足先登、抢先搭载了。就算是Pixel大谈的“快充”技术——充电15分钟续航7小时,是不是与“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语似曾相识,不知道发明这种技术的中国手机品牌vivo会不会在台下“窃笑”。其它标榜的功能更是醉了,Google Photos云端存储老气横秋,类似iOS上FaceTime功能的Google Duo,相信也很难打动消费者。
总体来看,谷歌Pixel高达649美元的起售价,与iPhone站到了一个价位区间上,又没有令人期待的创新技术和功能,相信一大票的谷歌粉丝又会伤心了。
智能硬件并不是大号玩具,更不能炒剩饭
除了换了一个“马甲”登场的Pixel手机外,谷歌还发布了一大堆的智能硬件产品。当然,这个举措并没有错,毕竟软硬融合是趋势。只不过,谷歌的硬件产品来得太迟了,一股子“炒剩饭”的违和感油然而生。
以往,谷歌的产品往往能代表行业或技术风向标,比如去年1月宣布停产的Google Glass,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不乏震撼和掌声。再如全球VR眼镜的先驱Google Cardboard,哪怕是一个纸壳,也有重要的引领意义。过去,在很多前沿领域,谷歌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既是“黑科技”,也引发过一阵风潮。但反观这一次,谷歌发布的硬件产品在技术创新含金量上大打折扣,更遑论具有突破性。这也是很多人不“喷”不快的原因。
先来看Daydream View的VR眼镜,就是Google Cardboard的一个升级版,也被戏称是VR眼镜领域又一个大号的玩具,与呼声很高的Oculus、HTC Vive、三星Gear VR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实际上,在今年5月的谷歌I/O大会上,“DayDream”VR平台早已谈过了,这一次拿出一个搭配遥控器的VR硬件出来“秀”,看来真是“囊中羞涩”了。何况,在Oculus、HTC、三星、索尼等一大批VR硬件日益成熟时,留给谷歌VR硬件的机会已然不多。
再来看Google Home这个智能家居“连接器”的“神器”,之所以加一个“引号”,确实是不够神奇。发布会上,谷歌几乎花了30分钟讲这个产品,除了是一个可以联网的音乐播放服务外,还是一个智能家居的中枢控制产品,可以语音遥控、播放音乐,也可以在智能家居的场景里遥控恒温器、电视、冰箱、门禁等联网硬件。相信一直关注智能家居行业的人都很清楚,微软、苹果等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智能家居领域的互联互通,甚至国内的海信、创维等家电企业,也早已入局并玩了很多年。谷歌这一招丝毫没新鲜感。
当然,有粉丝会说,谷歌增加了AI(人工智能)的功能,意在构建智能家居的应用开发生态。而且谷歌在2014年就花费32亿美元的大价钱收购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这一次推出的Google Home产品就有Nest的功劳。但就算如此,让消费者买单,谷歌也并没有给出足够充分的理由,想撬动这个市场,恐怕也不易。
最后,Google Wi-Fi就更滑稽了.这到底是个什么鬼?号称可根据网路状况自动、及时调整,确保Wi-Fi联网的速度和稳定性。听起来就很难让人兴奋。说实话,在一个重磅发布会上,这样的小玩意也被谷歌拿出来“讲”,只能说明谷歌真是黔驴“技”穷了。而所谓的智能联网管理、自动屏蔽等功能,与近年来产自中国深圳华强北的山寨路由器,以及那些互联网思维下制造出来的智能路由器产品比,如果没有了谷歌应用和生态的支持,都很难想象它们有任何的吸引力。
人工智能上,谷歌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行业评论认为,谷歌这场硬件发布会,表面看起来推出了一大堆硬件产品,仔细研究会发现,有一个核心主线产品被提及的次数最多,那就是代表人工智能技术的Google Assistant(谷歌助手)。在Pixel 手机、Google Home、Daydream View等多款硬件产品上,都闪烁着Google Assistant的身影。
只不过,谷歌的人工智能战略有些后知后觉,在9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就喊出了“人工智能开启互联网下一幕”的口号,并展示了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实力。而且,未来越来越多的应用交互还将可以交给“百度大脑”的后台来处理,实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所听即所得。相比之下,过去保持领先地位的谷歌正失去话语权,并被后来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所追赶和超越。
就算是今年3月份炒得沸沸扬扬的“Alpha 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事件,也仅仅是增加了谷歌在人工智能上的曝光度。实际上,谷歌在距离人们生活更近的AI应用领域是停滞不前的,等于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人们一直期待,被看作是人工智能领域鼻祖的谷歌,能在AI领域推出革命性的产品,带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应用。但谷歌在AI领域的表现却有些让人失望。
首先,是技术上已经不具备领先性。拿Google Assistant来说,是语音识别、搜索服务等多种技术的“化身”,承载了Google AI驱动互联网服务的使命,以及打造“每个人自己的谷歌”的梦想。但谷歌在图像及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核心AI技术上,并没有太大进步,还遭遇了百度、科大讯飞等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挑战。比如百度宣称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几乎可应付任何复杂场景。图像、人脸识别技术也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准确率达到了98%,适用于花卉、服装等越来越复杂的物体。
在今年9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也透露,目前在百度每日搜索请求中,有2.5亿的语音合成请求;在人们与度秘的交互沟通中,高达56%的比例是通过语音识别或图像识别来完成的,这两者正逐步替代文字,成为人们表达需求的主流方式。
其次,在应用场景及成熟度上不够丰富。众所周知,人工智能除了技术上领先外,后天的训练和学习更重要,甚至后者更决定了人工智能的“聪明”程度。谷歌虽然涉足较早,但缺少像中国一样庞大应用场景的支持,导致其在人工智能应用上不够接地气,也没能得到足够体量的大数据的支撑,由此,谷歌的人工智能在自我学习、自进化方面,并不占优势。只能倾向于在围棋等专业领域的探索,这大大削弱了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相比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则表现出了差异化的特征,不仅拥有一个足够大的用户体量和应用空间,而且因为与移动应用在交互体验上的衔接性,人工智能也早已经进入了餐饮、旅游、体育赛事、订酒店机票等生活领域,应用覆盖广度和深度上均领先于美国。比如百度点餐机器人入驻肯德基,能顺畅完成自助点餐的全过程;百度度秘在里约奥运期间化身篮球赛事解说员,为观众解说赛事,实时回答网友提问,还能极富情感地表达激动等情绪。此外,其还可以帮助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等等。可以说,百度等中国公司正让人工智能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从谷歌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这么看的话,在提升人工智能领技术成熟度方面,中国互联网企业具有领先的优势。
总之,这场饱受业界“诟病”的发布会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谷歌在技术创新上的乏力。虽然谷歌曾经是全球互联网应用领域技术创新的发动机,在智能眼镜、无人驾驶、Wi-Fi气球、AR/VR、太空天梯等领域有着太多令人震惊的黑科技,但如今这一标签越来越不明显了,甚至在很多领域开始落后于中国互联网企业。
以往那个极具探索与极客精神的谷歌,正离我们越来越远。为了类似下棋机器人这种只能博得一时眼球和喝彩的“智能玩具”,可以说谷歌错过了一波又一波各个领域、各个场景的人工智能的开拓与深耕。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互联网行业里,诸如这种河东河西、起起落落的故事一直都在上演。一句话,除了创新,没有什么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