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埃隆马斯克 首颗中国互联网卫星明年发射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说起高大上的航空航天科技,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国家垄断领域。放在几年之前,这个想法并没有错,甚至国际上,掌握了航天领域核心技术的国家也不过中美俄日欧等寥寥几个。

确实,2006年之前美国NASA的航天订单是不对民营企业开放的;而在中国,2014年之前,卫星属于军用品,发射也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更不用说进行航空航天项目研发所耗费的巨额资金,那真是金山银海堆出来的,在巨额成本重压下,盈利也成为难题。多重夹击下,民营航天足以让趋利属性的社会资本望而却步。2006年之后,美国对航天订单的管控逐步放开,14年起,国内也逐步开放。美国的商业航天项目出现了spacex,国内的天仪研究院现在也即将打造出纯粹互联网基因的卫星。在此,我们似乎看见了商业航空的曙光,而在这曙光背后却历经了重重磨难。

从举步维艰到逐见曙光 国内民航前景可期

对于传统民营航天来说,高昂的成本一直都是企业发展道路上最大的敌人,甚至就连曾经一手撑起通讯界半壁江山的摩托罗拉也吃过了大亏。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手机尚未广泛普及,通讯巨头摩托罗拉就曾推出一项宏伟的“铱星计划”,向太空中发射77颗卫星(后来总数降到了66个),以组成一个低空轨道的卫星通讯网络。但未曾想到的是,卫星造价一路飙升,最终达到了50亿美金,远远超过了摩托罗拉承受的极限。由于成本高企,该计划商用不到两年就宣告破产,也使得摩托罗拉元气大伤。

比肩埃隆马斯克 首颗中国互联网卫星明年发射

究其原因,航天事业一直是一项极端烧钱的科技项目,将一颗卫星送进太空,花费的金钱几乎相当于与卫星等重的黄金。甚至有种说法,曾经两雄之一的苏联,就是被美国的“星球大战”策略活活拖垮的。除此之外,政策风险也不容忽视,每一次火箭发射都要经过国家审批,火箭轨道也需要提前报备,加上航天领域极易涉及国家机密,审批难度极大。

虽然面临众多问题,但是全球的卫星发射需求却依然高涨。太空探索被认为是大航海时代的延续,将长期作为未来的科技前沿阵地。全球对于卫星的规律发射需求也催生了人们对于私营航天业务的期望。

比肩埃隆马斯克 首颗中国互联网卫星明年发射

让我们看到私营航天事业曙光的是美国的火星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以及其2002年建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SpaceX的主导下,私营企业可以说是正式进军航天科技领域。在这变化背后,是美国对于航天订单政策的开放,以及SpaceX对于成本控制的革新。SpaceX计划实现运载火箭的回收再利用,从而实现航天飞行价格的大幅度降低。

在中国,民营航天领域也在发生变化。2014年11月,国务院60号文明确“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2016年3月,中央政治局明确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强调“撬动社会资本”的重点工程之一即为“商业航天产品发展工程”。从政策面来看,社会资本入场商业航天,正在被鼓励。

2015年底,一家叫做零壹空间(OneSpace)的民营火箭公司,宣布获得超过1000万元天使融资,要做中国的SpaceX;而同样在2015年成立的专注于研制航天系统与载荷,通过微小卫星提供在轨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解决方案的天仪研究院则在去年11月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潇湘1号”,中国的民营航天事业前景可期。

云服务技术加持 UCloud助力国内航天迅猛发展

在政策支持之外,民营航天项目的顺利落地还得益于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降低的硬件成本。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促成航天成本下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另一项近年开花结果的互联网技术——云服务。天仪研究院和零壹空间都向云计算服务商寻求了技术支持,而这个服务商就是国内第一家涉足民用卫星云服务的UCloud。

“潇湘1号能够做到这么快发射,是因为团队在制作过程采用了技术进步的成果。”天仪研究院首席技术官任维佳如是说。

而在3月29日,中国云计算的行业盛会,同时也是作为中国云服务领域三强之一的UCloud五周年大会上,UCloud公布了与天仪研究院的更深度合作:

天仪研究院的所有卫星数据都将部署在UCloud上,UCloud将与天仪共同调度互联网IT领域与航空航天领域资源。天仪还将发射与UCloud联合研制的“UCloud云汉号”天文卫星,共同打造“星云”概念:通过卫星+云计算的合力,推动未来科技的进步,预计将于2018年上半年发射。在这颗“UCloud云汉号”卫星中,天仪“借用”了共享经济的理念,将卫星“公共”化,提供分时段的租赁服务,并将接口商业化,开放给企业,深度挖掘卫星的潜在价值,实现普惠科技。卫星分时租赁的模式与UCloud的云计算按需租用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 “使用比拥有更有价值”的科技、经济理念。

为了探索共享卫星更多的可能性,UCloud还将向全民征集观测用途,同时开放限量名额给航空和IT发烧友,邀请他们参与到卫星的设计过程。

垂直行业卡位,UCloud形成先发优势

本次UCloud TIC大会,除了宣布与天仪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以“云筑梦想 应需而为”为主题,就云计算技术发展、行业应用等进行分析和解读。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虽然大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随着业务的增长,这种数据中心已经逐渐不能应对业务高峰。因此,应运而生的云计算对IT资源进行了大规模集中运营,既可极大优化基础资源的分布与调度,又能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企业使用计算资源时的成本支出。

这时候,提供成熟云计算、云存储的云服务商应运而生。相对于昂贵的自建计算集群,他们可以提供按需付费的云服务,实现削峰填谷的效果,避免了闲时浪费,忙时吃紧的尴尬情况出现,且成本更低。

比肩埃隆马斯克 首颗中国互联网卫星明年发射

随着云服务受到大中小企业的欢迎,云服务的身影不止存在于高大上的高精尖领域,也出现在大众创业潮中,满足互联网创业团队在不同场景下的各类需求。从给手游厂商提供云服务打开行业大门开始,UCloud逐渐深入到互联网的方方面面。随着与OneSpace和天仪研究院这样的高精尖行业合作伙伴合作,UCloud也将云服务的疆域再次开拓。

面对如火如荼的智能汽车革命,UCloud与新兴车企联手发力,凭借云计算的远程运算能力和大数据收集能力,给无人驾驶技术提供算法和数据基石。与一般人的理解不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比汽车周身密布的传感器其实还要重要的多。

比肩埃隆马斯克 首颗中国互联网卫星明年发射

另外,在宇宙探索方面,UCloud还参与了国际大科学工程——SKA,世界最大综合孔径望远镜。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哈勃望远镜这样的观测光波的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可以捕捉宇宙中广泛存在的电磁波信号,对人类认识宇宙全貌意义重大。但同时,射电望远镜的巨大观测范围和极高灵敏度也使其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极端的高,UCloud所提供的云服务不可或缺。

综上,面对行业日益垂直细分的趋势,UCloud深入各个方面进行布局,进行垂直行业卡位,已经在行业爆发时期形成了巨大的先发优势。

新时代的核心技术 云计算大势所趋

不久前,IBM表示将仍在盈利的X86服务器部门卖给联想,这也是宣布,IBM已决定坚定地走向云计算,要用拥抱云计算的姿态,来革自己的命。今年三月,IBM还与万达达成战略合作,万达将向国内引入IBM云服务与认知计算解决方案。这意味着,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也将进军云计算领域。

确实,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互联网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而未来的科技中心将实现全面“云”化也已经成为了科技界的共识。伴着带宽的升级,运算、存储与I/O设备的无线化已经不再是梦想。就像Siri这样,通过网络上传下载命令,云端处理的方式应用也被视为人工智能的实现框架。云技术作为未来科技核心,重要性不容置疑。

比肩埃隆马斯克 首颗中国互联网卫星明年发射

而对于现下来说,由于一系列优势,云计算正在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及新的商业模式,支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和提升。

云的未来将会像水和电一样,融入每一家公司。一直以来,UCloud都在积极向最前沿的科技靠拢,按照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的观点,UCloud也将以迅猛之势快速渗透入科技产业,并以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为支点,撬动产业变革。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特斯拉 埃隆马斯克中国首颗卫星发射埃隆马斯克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传记埃隆 马斯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