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到云”国际并购,紫光发力云存储芯片
通过紫光集团近来的几项投资可以发现,该公司战略焦点正在有所调整,如果说以前是以智能终端芯片为核心进行并购整合和运营的话,现在则向云计算存储芯片转移,包括向美光公司发出收购要约,以及入股西部数据,从而曲线成为闪迪公司大股东之举。10月29日,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发表了“从芯到云——紫光集团发展战略”的演讲,让这个推测得到部分证实。
转向布局云存储芯片
“紫光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致力发展成为世界前列的高科技产业与投资集团。”这是赵伟国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的内容。但是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虽然都是聚焦于芯片领域,具体内容却是在不断调整。如果说2013至2014年对展讯、锐迪科的收购,发展重点落在智能终端芯片领域,这个战略层面上的行动还应包括与英特尔的签约;从控股新华三起,赵伟国投资的目光显然已经超出智能终端范畴,向网络层面扩展,进而把重点放在了云端存储器芯片之上。
对此,赵伟国发言指出:“从芯到云,紫光芯片产业发展的三个重点是移动芯片、大物联网、存储及其相关芯片。移动芯片以展讯为主,锐迪科正在向物联网方向转型,同时我们正在收购两个上市公司,其中一家将会被打造成为存储产业的发展平台。”从入股西部数据,以及并购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并与微软、世纪互联结成战略同盟一事上,可以看出紫光在云上的布局。
紫光战略重点转换,原因之一自然是看中了储存的庞大产业规模。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10393.1亿元(约1690.4亿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场50.7%,其中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2465.5亿元,占国内市场比重23.7%,超过CPU和手机基带芯片。同时,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基本空白,几乎100%依赖进口。
看好云储存芯片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重要因素。云存储需求正在不断升高,预计到2015年,全球公共云和私有云存储开支将达到226亿美元,2015年中国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达4.5亿。Gartner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芯片销售额共增长了7.9%,存储芯片制造商在此增长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三大存储芯片供应商分别占据了2014年全球按营收排序的半导体企业TOP10榜中第二、第四和第五的位置。
从公司运营层面来看,随着紫光集团一系列投资整合动作的展开,“从芯到云”发展战略的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卡位是十分重要,紫光就是要以快速卡位为突破,从而超常规、超大规模地快速形成产业集成。”赵伟国说。2013至2014年收购展讯和锐迪科是为智能终端芯片打下基础;收购新H3C填补了在网络设备上的不足;对西部数据的投资(包括闪迪),以及与微软、世纪互联的战略合作当属“云”层面的卡位了。
国际并购是主要路径
执行“从芯到云”战略,赵伟国所走的仍是惯用的国际并购路径。研究近三年以来紫光所进行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布局卡位动作,几乎都与国际化并购有关。
“企业发展必须要以国家战略为方向。具体执行上,以国际并购为路径。”赵伟国说。
资本运作是重要手段
支撑紫光进行大手笔国际并购的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目前对集成电路产业的热情。
“从事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大量资金,分析集成电路的行业特性,可以用高资本、高智力和高劳动密集型加以概括。在这样的行业中要想健康发展下去,必须要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智力资本投入作保证,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光靠政府项目,显然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所以将集成电路产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十分必要,紫光集团针对集成电路产业在不到2年时间里已经投入100亿美元。”赵伟国说。
赵伟国进一步指出:“支撑公司的发展,手段之一是大规模储备现金,包括发债和设立系列类PE基金,其中系列类PE基金三年要做到3000亿人民币的规模。互联网思维中有一条叫做羊毛出在猪身上,我们也可以借鉴。资本是逐利的,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让其赢利,而我们则发展了集成电路产业,进而把产业的利润做反馈,支撑资本对产业的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