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举报阿里扰乱电商市场秩序 公关对垒战一触即发
电商的双十一大促还没开始,几大电商巨头已经开始了公关战。11月3日下午,京东通过官方微信号“京东黑板报”宣布,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扰乱电商市场秩序。
京东的矛头主要针对阿里对供应链企业的争夺,京东认为,阿里正在“胁迫”商家二选一,如果参加天猫“双十一”主会场活动,就不允许参加其他平台“双十一”主会场活动。对于已经和其他平台达成合作意向的,则要求商家直接退出,否则会在流量和资源位等方面进行处罚或制裁,导致商家无法正常参与其他电商平台的“双十一”促销活动。
京东称这是典型的店大欺客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妨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双方掐架如此猛烈,源于双十一对电商平台意义重大,双十一不仅能拉升GMV,制造营销热点,更是对集团整体运营、技术的一次大练兵。
双十一是阿里巴巴创造的购物节日,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缔造者是现任阿里巴巴CEO张勇,而且它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销。2009年时任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总经理的张勇一直苦于无法打开淘宝商城的名气,于是想搞一个类似美国感恩节大促销的活动,让用户记住淘宝商城,同时也让商家加大对淘宝商城的重视程度,最后从电商的旺季第四季度选择了11月11号。
2009年淘宝商城双十一整个平台交易额是5200万元,这已经是当时日常交易的10倍左右。紧接着2010年,提高到9.36亿元;2011年,交易额跃升到33.6亿元;2012年淘宝加入进来,两大平台交易额达到了191亿元;2014年则达到了571亿元。
随后双十一从一个营销事件萌芽,逐渐成为全网电商乃至消费者的购物节日,巨大的话题流量很快吸引了其他零售商的注意,这里不仅有眼红了的电商,还有危机感重重的传统零售大佬,2013年开始,阿里系受到多方阻击,当当,易迅、京东、苏宁等集团加入截流阵营,就连微信也对电商市场虎视眈眈。
其中京东快速成为阿里巴巴最有威胁的对手。数据显示,京东2013年双十一期间(11.1-11.12)交易额为25亿元,2014年双十一期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这一数字都比平时交易量翻了数倍。
虽然整体交易额上京东和阿里有较大差距,但是从增速上来看,京东明显高于阿里巴巴。这源于京东在品牌形象、自有物流的体验都比天猫更为出色。
随着双十一话题的日渐走高,电商平台重视双十一的原因也不仅限于营销的需要,其对于给无线端引流、锻炼平台的瞬时流量和支付支撑能力,乃至集团的公关练兵,都有重要的意义,于是每年对于双十一的话语权争夺,就显得尤为激烈。
在2014的双十一期间,阿里给全国媒体广告从业人员发了一份《通告函》,要求媒体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眼的促销广告,原因是阿里巴巴已在中国取得“双十一”注册商标,并授权天猫独享,其他人的任何使用行为都是商标侵权行为。京东对这一突袭的回应是把“双十一”改成“11·11”。
而在供应链端,很快便出现了“二选一”的玩法,京东也参与其中。在2014年的双十一,有商家就反应天猫和京东都要求他们参加活动的商品不得在对方活动中出现,一旦发现,一律下架。有些商家不得不为此针对两家电商平台准备不同款式的货物。淘宝和京东掐架,殃及了同时进驻两家的商户。
而在今年,除了继续在供应链上逼迫商家站队,电商格局还有个较大的变动,那就是阿里巴巴对苏宁的入股,使得京东陷入双面夹击的境地。
很显而易见的是,双十一已经成为电商巨头争相抢夺的至高要地,对抗的不仅仅是背后的供应链,还有台面上的公关战,称为一场全方位的对垒战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