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中国OpenStack“独角兽” EasyStack亮底牌
201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显露出大洗牌的苗头。有的公有云服务商甚至这样说:未来两三年将成为决定中国公有云市场格局的关键时期,最终能够胜出并引领公有云市场发展的可能只有两三家服务商。
在OpenStack被公认为是主流的开放云平台框架,围绕着OpenStack涌现出一大批创业企业,传统IT厂商也纷纷支持OpenStack的情况下,OpenStack市场是不是也面临着与公有云服务市场一样的重新洗牌的过程?
国内外一众“Stack”公司,比如EasyStack、UnitedStack、TeutoStack、SwiftStack等,它们的OpenStack之路是否能够走得长远,也许未来这三五年就会见分晓。
十年 六年 两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2006年Google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到今天,云计算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进化。从当初争论云计算是什么,到现在,话题已经转变为云计算究竟应该如何做。正如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所说,云计算已经跨越了“从0到1”的“小时代”,进入了“从1到N”的“大时代”,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让云“从有到优”,也就是让云真正落地,并实现云的差异化应用与发展。
云计算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吗?“当然。”今天我们已经可以信心十足地回答。巧合的是,2006年,当云计算的概念刚出现时,AWS推出了EC2,这也被认为是云计算服务启航的标志。2015年,AWS云计算的收入已达80亿美元。对云服务收入一直讳莫如深的AWS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预测,目前全球数据中心和虚拟化市场的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而全球IT市场的整体规模达到3.5万亿美元。据此估算,云计算市场的规模至少应该是数千亿美元级别。
这样一幅宏伟的云计算蓝图,是不是画饼充饥呢?记者不久前参加了曙光城市云的一次发布会,会上来自山西的一位曙光的代理商这样说:“我们做的大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利润却一直在下滑。我们接触到的政府和企业客户已经明确表示,将减少软硬件的采购,更多地采购云服务。”云计算的兴起,正在砸掉传统的单纯销售软硬件产品的厂商的饭碗,就连系统集成商也不能幸免。云计算在发展的初期,首先让互联网企业、初创企业受益,现在传统企业转向云也势在必行。
云计算带来的深刻转变,最先体现在技术层面。因为云计算的加速和倍增效应,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开源技术的重要性。当前,80%的手机采用了Android系统,80%的企业在使用开源技术,80%的服务器采用Linux操作系统。开源技术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正吞噬着传统软件市场,甚至整个世界。
“云是分享资源,开源是分享思维,两者一脉相承。”陈喜伦表示,“OpenStack一小步,中国开源一大步。”
从诞生到现在,短短6年时间里,OpenStack之所以能成为继Linux之后全球第二大开源社区,并成为云计算平台事实上的标准,靠的就是开源的开放性,以及“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半功倍的商业模式。
OpenStack迅速跻身主流市场,超过585家企业、接近4万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OpenStack这个超过2000万行的开源项目,世界100强企业中50%的企业均采用了OpenStack。IT经理网的统计数据显示:65%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经将OpenStack用于生产系统。
成立于2014年的EasyStack为什么能在短短两年中从“一穷二白”成为中国企业级云计算市场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因为EasyStack以OpenStack为基石,不仅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开源社区,通过代码贡献把握和影响OpenStack社区方向,同时又能基于客户需求将OpenStack产品化,降低企业级客户采用OpenStack的门槛,同时将实践中积累的客户需求反馈社区,推动OpenStack社区的良性发展。在最新的OpenStack版本中,EasyStack对核心代码的贡献排名全球TOP10。
不仅从OpenStack社区索取,更重要的是对社区进行反馈和贡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与OpenStack的同步发展,EasyStack正是这样做的。也正因为如此,EasyStack在今年还成了OpenStack基金会的黄金会员。
云计算时代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在OpenStack开源技术领域,中国工程师与世界顶尖的工程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围绕OpenStack创业的厂商为数不少。包括EasyStack在内,这些OpenStack创业厂商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从1到N”的又一次蜕变的挑战。那么获胜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亮出你的底牌
EasyStack率先亮出了底牌。
6月20日,EasyStack产品发布会暨中国OpenStack+企业实践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是EasyStack成立两年以来举行的最大规模产品发布会。产品、客户、市场,这是一个厂商成功的三要素,EasyStack在这三方面有何过人之处呢?
本次峰会的重头戏之一就是EasyStack云平台家族的整体亮相。EasyStack的整体定位是,面向企业级客户提供一站式开源云平台产品和服务。会上,EasyStack一口气发布了包括ESCore、ESCloud、ESCloud+、ESCaaS、ESRoller、ESConnect等在内的多款新产品,实现了计算、存储、网络性能的提升,同时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和特性。
举例来说,ESCore是EasyStack云平台的核心,它对计算、存储、网络等模块进行了全栈优化,并在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实现虚拟资源的秒级部署;生产系统的性能可达数十万IOPS(配备固态闪存卡);虚拟机间的网络带宽达到9.5Gbps;Hypervisor层对CPU资源的消耗小于5%;网络小包转发达到14.14MPPS的高性能。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辉介绍说:“ESCore是云计算时代硬件通用化、软件专用化的产物,也是‘OpenStack核心组件+高度定制的Linux OS’的优化组合,可以满足行业客户对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需求。”
需求场景化、产品平台化,这才是云计算落地的正确方式。如果说ESCore是EasyStack云化平台的心脏,那么ESCloud则是骨架。行业用户通过ESCloud可以快速创建OpenStack,既能获取安全、经济、可靠且物理隔离的私有云来承载传统关键业务,又可以获取灵活、敏捷、面向创新业务的混合云。ESCloud跨平台兼容多种虚拟化技术,采用分布式统一存储,可实现100%私有网络隔离。
源于开源,高于开源,这是EasyStack始终秉承的创新原则。刘国辉表示:“EasyStack可以帮助行业客户构建具备四大创新能力的开源云平台——开源技术的整合平台、行业云化的平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平台、混合云架构的平台。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客户快速部署稳定可靠的云平台,让客户更好地拥抱‘互联网+’。”
创新的产品只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清晰而准确的客户定位也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云平台一开始借助服务热门的互联网客户和初创企业,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但是云平台的长久生命力必须根植于传统的企业级客户。两年中,EasyStack已经拥有了超过100家企业客户,广泛分布于政府、金融、制造、电信、医疗、教育、电力等行业。乐视云、国家电网、顺丰速运、邮储银行、TCL等客户在峰会现场分享了应用OpenStack的心得。
从理论到实践,OpenStack在企业中的落地必然要跨越应用的鸿沟。“一项新技术的采纳,总是要从创新的行业、创新的客户那里开始。EasyStack的成功也正是由此开始。”陈喜伦表示,“企业用户拥抱云计算的最大动力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应用的创新和业务转型,比如传统家电厂商要向智能家居厂商转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传统银行要迎接普惠金融的挑战等。”EasyStack服务的第一批关键行业的用户,如今成了最具说服务力的样板客户,它们会辐射、影响第二批、第三批甚至更多的行业客户。此外,EasyStack通过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和开源相关的联盟、组织,更深入地影响潜在的OpenStack用户。
中国的企业用户市场分布不均匀,因经济基础、区域、信息化程度等不同,接受OpenStack也有先后之分。目前,大量OpenStack的用户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城市,EasyStack运营的中国社区的访问量也证实了这一点。陈喜伦表示:“如果想进一步推动OpenStack的落地,一方面要树立更多的样板客户,让客户影响客户,说服客户;另一方面,要借助开源技术生态的力量,持续教育市场,从而加速OpenStack应用的落地。”
云计算带来的是全新的生态和商业模式,以前那种以某一个厂商为核心的“中心化”的IT生态因价值传递链太长已不适合云计算的发展。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OO王瑞琳表示,EasyStack要围绕OpenStack构建“平台化和场景化的云生态企业”,摒弃中心化和自上而下的模式。
自然生态的发展依靠的是物种丰富、开放循环和协同进化。与此类似,EasyStack需要的是“万物生长型”的合作伙伴,主要包括两类:技术合作伙伴和行业合作伙伴。王瑞琳进一步解释说,EasyStack的“万物生长”云生态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从产品迭代到战略迭代,以满足客户价值的最大化需求,其特征是:物种丰富,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互利互生的发展态势;开放循环,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互动与价值转化,形成健康有序的大循环;协同进化,生态系统不断协同进化,以深化不同个体在云生态中的独特价值。
为保证“万物生长”云生态战略的落地,EasyStack发布了“E+三个100”计划,即2016年发展100个技术合作伙伴、100个行业合作伙伴和100个云服务合作伙伴,充分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打通OpenStack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独角兽”不易当
中国的OpenStack领域何时才能出现真正的“独角兽”企业?
中国拥有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用户,同时也拥有最多的智能硬件。陈喜伦毫不怀疑,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市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催生“独角兽”企业提供了土壤。
接下来就要看,像EasyStack这样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企业将如何运作。能否成为“独角兽”,除了后天的规划和努力,更重要的一点是,看企业是否具有成长为“独角兽”的基因。一株草的基因是不可能成长大树的。陈喜伦与最初的9个创业合作伙伴均来自IBM中国研发中心的核心团队,他们是国内最早从事OpenStack研发的技术人员。EasyStack一开始就瞄准了企业级用户,为国内首批OpenStack企业用户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在最新发布的OpenStack的版本Mitaka中,从全球核心代码贡献来看,排名全球前十的企业中有两家中国公司,EasyStack是其中之一;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两家创业公司,EasyStack也是其中之一。在OpenStack领域,EasyStack已经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
陈喜伦指出,中国OpenStack市场发展滞后美国一到两年。美国OpenStack市场的洗牌早已开始,从2010年涌现出多家OpenStack创业公司,到2015年上半年,大多数的创业公司已经被思科、EMC、红帽、IBM等厂商收购。中国OpenStack市场洗牌在即,OpenStack初创厂商可能被收购,也可能转型,当然也会有独立存在并成长为领导者的企业。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总是会选择市场排名靠前的主流企业的产品。而只有领导型的企业才有动力和能力继续保持快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替代。
谁能在社区的协作式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拥有雄厚的大型企业级客户基础,谁就可能最先成为中国OpenStack领域的“独角兽”企业。EasyStack,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