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芒种计划”挺自媒体 播种容易秋收难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唐辰 (天方燕谈核心作者)

进入2016年,自媒体发展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之后,迎来了春天。强劲的发展势头让诸如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看到了机遇,纷纷放低姿态,开始搭建平台,投入巨额资金,耗费人力、物力,真金白银扶持自媒体,吸引能人异士,各平台之间争斗激烈,欲一较高低,抢夺市场。

这个舞台上,自然少不了腾讯的身影。2016年3月1日,腾讯公司宣布正式启动“芒种计划”,打造媒体共赢生态圈——媒体和自媒体发布、运营的内容,可以通过企鹅媒体平台(om.qq.com),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插件和手机QQ新闻插件等平台渠道进行一键分发,实现优质内容的更多、更准确曝光;同时,对于那些坚守原创、深耕优质内容的媒体/自媒体,腾讯还将给予全年共计2亿元的补贴;其在文章页面上的所有广告收入,也将100%归其所有。

(腾讯发布芒种计划)

此前,腾讯已经推出过相关的原创自媒体扶持计划,除微信公众平台已经部分产生收益和影响力外,其他措施均收效甚微。对于“芒种计划”,我依旧不看好其发展前景,正如标题所述:播种容易秋收难。原因不外乎几点:

一、流量高并不代表变现能力强

“芒种计划”打通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插件和手机QQ新闻插件,形成流量分发矩阵,其日活跃用户数超过了3亿,这相当于目前国内其他主流移动资讯产品日活跃用户总和的3倍。单论规模和流量,国内其他媒体平台难以望其项背,单拎出一个来都是让其他平台艳羡的存在。

但高流量并不代表企鹅媒体平台变现能力强,综合来看,“芒种计划”最根本可能是也最大的盈利可能还是广告,按照传统互联网的逻辑,媒体有流量广告客户就会跟入,产生收入。但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广告主已经修炼成精,知道如何精准的投放,达成“一分投入十块回报”的效果。即使平台流量再大,无法给广告客户带来足够的转化,这个平台的变现能力就是十分让人担忧的。

这正是“芒种计划”遇到的问题,流量矩阵虽然强大,但流量相当的碎片化:对标今日头条,在新闻客户端外生造出天天快报,主打精准推送,然并卵,在江湖的名气可能还比不过一点资讯;对于微信和手机QQ的使用,也只是利用插件进行系统推送,是插件而已,把自媒体稿件和新闻稿件放在一起,就有点不伦不类,是否精准不得而知,能否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者和资讯消费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种切割出的流量分摊模式,将直接导致单位流量的价值降到无法吸引有价值自媒体的程度,而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盈利是最核心也恰是最直接的需求。

头条流量规模和体量远远小于腾讯,但他强大的算法技术积累,洞察用户对于不同产品形态的需求和使用场景,满足不同层次、范围和互动的阅读场景,包括必读、泛读和解读以及社交。这种技术上优势,再加上“千人万元”的扶持计划,“精准盈利”的实际效果如何且不说,但今日头条迅速在巨头虎踞龙盘间崛起,受到用户以及后来的自媒体欢迎。

二、失去先发优势,自媒体人创作精力有限

在推出“芒种计划”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媒体平台推出自媒体扶持计划:

(2016年扶持自媒体的平台)

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企鹅媒体平台相较于其他平台,优势并不明显。“芒种计划”此时进场,收割自媒体,已是在“赶晚集”了。整个市场,在这些平台的培育下越来越成熟,用户对于创作的内容,要求会越来越高,网络上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只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创作出来的而已,这对于用户来说,已经极大的消磨了他们的阅读热情。

因此,最苦命的就要数这些作者了,写作成为了他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事情。对于作者来说,如果你能持续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那你就一直有优势。对于绝大部分作者来说,如果写作是兴趣,不是主业,那就可以持续的创作下去,如果创作是全职,那就要在红利期消失之前,转型到其他业务上。

企鹅媒体平台对于作者来说,诱惑力相当大,但究竟能投入多大的精力来,只有自媒体人心里清楚了。失去先发优势,自媒体人已经在其他平台扎根并产生收益时,有多少人会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新平台?毕竟单兵作战的自媒体人占据大多数,以一个平台新人的身份,再来塑造新形象,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即便得到平台的资源推广,短期内难以见效,他也会弃你而去。当初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打不过新浪微博,除后期的运营策略不当外,新浪微博的先发优势也是他们能够一直领先到最后的重大原因。

(发布会现场,范冰冰和腾讯公司副总裁黄海)

三、自媒体人自生能力强,平台依附感变弱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在经历多年的野蛮生长后,自媒体人的自生能力已经变得相当强悍了,抱团取暖,资源共享。

旗下拥有“冷笑话精选”、“美食工场”等在内的近200个自媒体账号覆盖粉丝上亿的互联网自媒体公司飞博共创挂牌新三板,成为第一个挂牌上市的自媒体公司;以Wemedia为代表的自媒体联盟,在走入深耕细作的阶段,大量的社会资金涌入,扶持一大批自媒体人,试图打造良好的内容生产生态;财经作家吴晓波联合经纬中国合伙人曹国熊等人成立了“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快速完成了对“餐饮老板内参”、“酒业家”、“12缸汽车”等多个微信公号的投资,名人、作家携资金进入自媒体,增强内容生产者自生能力……这都掀起自媒体创业的新热潮。

实例已经表明,自媒体生态已经形成良好的循环,自媒体人的自生能力前所未有的增强,对平台的依附需求已经下降。但平台却并非如此,目前很多大平台,都遇到了流量瓶颈,再往上发展,就比较困难,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留住已有的用户,只有精彩的内容才能够留住他们。对于当前的格局来说,谁能留住作者,谁就能留住用户。

曾经的互联网,原创者的内容想要在门户网站上出现,必须经过网站的筛选,因为流量分配的所有权利都在他们手中。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生生扭转了这个局面。流量的分配不再只是掌握在网站平台手中,流量已经开始流向了内容生产者,不管你是影视IP或者自媒体。

“芒种计划”最终或许会沦为类似电信运营商一样的角色,单纯的只是一个流量输送管道,并如同腾讯除微信公众平台以外的扶持计划一般,悄无声息的终结,因为不管平台如何强势或者流量如何巨大,流量变现才是推动生产优秀内容的原动力。

李燕和小伙伴们的微信公众号:天方燕谈(ID:tianfangyantan)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