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的式微被掩盖了,俞永福这位准太子有多大功劳?
历朝历代,从不缺权倾朝野的人物,这些人都名动一时,风光无限过,但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光鲜背后总会有黯然消褪的那一天。
如今,头上顶着一长串“官衔”并被外界默认为“准太子”的俞永福,恰恰站在“冰与火”的边缘上。表面看起来,俞永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两三年时间平步青云,掌管着阿里大文娱、阿里移动、阿里妈妈等多个“帅印”,几乎是仅次于马云、张勇的阿里“三号人物”。但实际上,作为人们眼里的阿里“准太子”,俞永福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在风风光光中又能走多远?恐怕是见仁见智的话题。
头衔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大功劳却屈指可数
某种程度上讲,俞永福是一个“幸运儿”,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得到了马云的赏识。
从2014年UC并入阿里,2015年连续拿下阿里移动总裁、阿里妈妈总裁和高德总裁,2015年12月晋升阿里合伙人并进入战略决策委员会,2016年6月担任阿里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2016年12月又担任阿里影业董事长、CEO。俞永福几乎以“三级跳”的方式完成了在阿里帝国中的“逆袭”。但说实话,俞永福的头衔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大功劳却屈指可数,头衔都多过功劳了。以内容生态板块为例,其由多个业务版块组成的内容娱乐生态依然是一个“大杂烩”,内容生产、分发及生态打通三个方面还远谈不上领先。
一、内容分发渠道不够强:内容分发环节相当重要,目前来看,俞永福去年提出了“2+N”的策略,前面的“2”指的就是UC和大优酷土豆,土豆转型短视频后,这一策略升级为“3+N”。但梳理下UC、优酷和土豆的产品矩阵,明显缺乏头部明星产品,几乎都是二流选手。UC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下,更像是一个弃子。UC头条和UC自媒体平台也处于落后状态,去年12月才开始推出10亿元护航的“W+”量子计划,不仅慢了一拍,与腾讯企鹅号、今日头条号等相比,暂时处于劣势。2017年3月31日,UC订阅号正式升级为大鱼号后,效果还有待观望。同样,播放量和用户覆盖上,优酷被爱奇艺、腾讯视频超越,土豆网在短视频领域刚开始,还没挤进主流入口的名单。
二、内容生产环节不够给力:这是阿里大文娱的上游,包含体内的阿里影业、阿里音乐、优酷土豆,以及外部第三方的UGC、PGC。如今,优酷已被爱奇艺、腾讯视频甩开了距离,自制、版权剧均处弱势;阿里影业发行的《七月与安生》、《摆渡人》未达预期,2016年又亏损了10个亿。阿里音乐还在摸索。在已成风口的短视频版图上,土豆网“有趣的短视频”还只是一个口号,内容丰富度上,与秒拍、头条、快手、美拍等主流选手存在较大差距。可见,在上游的IP、自制、版权内容及短视频等娱乐内容链条上,阿里大文娱布了一个很大的局,但缺乏亮点。
三、从内容到分发的打通和整合才开始,头绪混乱:去年9月,俞永福在担任大文娱组长3个月后开始调整,高晓松下位,宋柯升任阿里音乐董事长,合一集团总裁杨伟东兼任阿里音乐CEO;去年10月最后一天,古永锵交接棒,卸任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和CEO,俞永福再下一城。看起来动静不小,俞永福又手握实权,实则各个业务块及横向、纵向打通上没有太大进展。就连俞永福自己也承认,这几年一直在做“业务整合”和组织架构调整的工作,在阐释大文娱发展路径时,坦言要完成信息通、人事通、人情通的“三通”,最终实现战略上的一张图。
虽然这三点有着历史包袱的纠葛,不能完全归咎于俞永福,但至少作为“班长”,在光鲜耀目之下,大文娱的成绩单只能说过得去,这是一个事实。
大文娱光环下,UC 面临的几道坎
UC作为俞永福最初的“根据地”,同时也是阿里大文娱板块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从2014年进入阿里生态体系后,一直在随波逐流,进步并不大。比如UC的浏览器、UC头条、神马搜索等产品停留在“惯性发展”的阶段。但按照俞永福打造大文娱基础设施的战略规划,“一点接入,多点分发”的UC产品矩阵,不仅承担着内容分发管道的作用,长远还要考虑从内容到电商交易闭环的构建。只不过目前看,UC要肩负起“重任”,至少面临着三道坎的挑战。
一是,用户体量上如何做大?作为阿里大文娱内容分发的“两翼”之一,自去年4月UC浏览器转型为新媒体平台UC头条后,在内容分发上与今日头条、腾讯企鹅号、百度百家号战成一团。UC虽然号称拥有5亿的用户流量,但背后则是方向上的迷茫,以致于出现了“UC震惊部”的梗,被外界看做是“震惊部、沉默部、惊呆部”等标题党鼻祖,引发了后期大规模的整治行动。接下来,UC受制于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的挤压,又缺乏媒体基因,恐怕很难上位。而在另外的搜索端,神马搜索已沦为打酱油的,也没有继续发力的迹象。
作为与用户端接驳的入口,UC如果在用户体量和入口效应体现不出足够大的价值,阿里大文娱的“3+N”战略就等于少了一条腿,会影响到整个生态价值的释放。
二是,内部协同效应何时产生?阿里大文娱板块的雄起,关键不是布局有多广,而是整合后的业务协同效应。这一点远远比管好单体业务要难得多。俞永福自己也说过“我的角色是一个整合者,要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是对心力、体力、脑力上的挑战。”目前来看,整合后的内部业务协同远比表面上的排兵布阵、优化组织架构复杂得多。拿UC这一棋子来说,虽然其对外说,UC各个产品间已完成了打通,统一接口,让内容创作者不用与各个平台单独对接,提高效率和商业变现能力,但从结果看,多少有点像花架子的嫌疑。
而且战略协同需要打破组织界限,平衡利益,必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马云选择俞永福这个“外臣”来突破,也是看到了其束缚、人情债会更少这一点。
三是,更大的挑战是内容电商。阿里大文娱本身是一个闭环业务链,但马云布局文娱产业,显然并不是完全独立于电商版块之外,而是避免电商交易量被外部分流,在内容电商、社交电商上构建新的护城河。去年9月,阿里集团CEO张勇在参加大文娱生态开放大会上说过,怎样把阿里平台上数以十亿计的商品,变成内容创业者的生产要素,怎样把6亿消费者与内容生产者连接在一起,这是阿里对UC的期望,也是对俞永福的期待。
俞永福能打破阿里电商、支付之外难有突破的魔咒吗?仅看当下,UC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且离张勇期望的真正的打通、连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俞永福这位“准太子”,会上演滑铁卢一幕吗?
很多人认为,俞永福在阿里的“上位”有些运气的成分,即使不是俞永福,也会有另外的人冒出来帮马云解决棘手的难题。虽然这几年阿里收购UC和高德,后又全盘拿下优酷土豆,接着发力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文学、淘票票等业务,但一盘散沙的现象很突出。而要打破这一僵局,阿里体系内的元老们很难完成,也不适合。俞永福的身份恰恰符合,于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俞永福顺理成章地扮演起了“整合者”的角色,成为了马云最需要的人,也成了阿里除马云外出镜率最高的人物。
从俞永福的不断晋升的态势看,确实得到了马云的认可。细节上更能体现这一点,比如有报道称,俞永福没有“花名”,蚂蚁金服掌门彭蕾甚至说阿里大文娱可以有自己的文化和管理模式。这种价值观上的“破例”是史无前例的。可见,俞永福的确“位高权重”,并没有夸大。只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俞永福只是阿里构建大文娱的一粒棋子,实际上“准太子”之说还言之过早。
显然,俞永福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过去在UC 时代异常高调,但身居阿里要位后却变得谨言慎行。 在大文娱体系内,俞永福更愿意以“班长、组长”的身份示人,嘴边挂着的是“不计个人得失”的话,足见得他的小心翼翼。当年,陆兆禧接任阿里CEO的位置,也一度被认为是接班人,结果三年不到就易主,换上了新掌门张勇。这或许是俞永福牢记心中的前车之鉴。
而且, 俞永福身上担负的使命远比守好电商的江山更难,要想完成阿里从电商、支付到文娱、内容升级的大使命,难度和挑战巨大 。多年来,阿里试图突围,在电商之外建立一个标杆和成功示范区,现在除了蚂蚁金服,其他始终没有大进展,只能通过资本收购来完成地盘上的扩张。俞永福能让大文娱成为阿里电商、蚂蚁金服之后的又一“发动机”吗?恐怕现在还没定论。反过来讲,这会不会成为俞永福的滑铁卢?至少存在这样的可能。一旦如此,“准太子”的说辞也只能是围观群众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王兴在内部信或者内部演讲结束时,往往以“让我们既往不恋,纵情向前”结束;与此类似,俞永福在发布会演讲开始或者结束时,也有自己的金句——永福永福,永远幸福。但愿作为经历过投资人、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合伙人等多重身份转换的“超人”俞永福,在阿里能够永远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