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播出身的她现在为千万KOL孵化内容
菁蜜传媒
创始人: 王艺澄
背景: 新闻主播
门派: KOL内容孵化平台
融资规模: 300万天使轮
投资方: 分享投资
王艺澄接招
1.怎么半路拦截拿到投资的?
2.从传统媒体转型互联网有什么经验?
3.如何杀出网红经济的红海?
广州天气晴好,王艺澄回忆起创业途中的险情,还是不住口地感叹:「当时真是太险了,命悬一线。」
那时临近年关,公司账上已不够维持一个月:「就只有三、五万,整个团队做节目也没什么钱了。而且快过年,基层的员工都是弟弟妹妹跟着我们,我却几乎发不出工资,挺惨的。」
在资金快烧完之前,王艺澄已经开始四处找融资。老同学钱科铭告诉她,分享投资一向关注文化产业,CEO白文涛会到广州开会,建议她去试一下。
「我就直接冲到酒店宴会厅,也没有人拦我,坐到第一排递给他名片,开始做自我介绍,说自己的项目。可能也影响到了会议,他就让我在大堂等着,我就下去一直等。等到他出来再次冲上去逮住他,说我想做这个事情,认准这个方向,然后他当场就给了我一个Term。」
虽然有了意向,但因为要走流程,融资款一时半会批不到,远水救不了近火。快过年时公司几乎命悬一线,王艺澄不想在春节前拖欠员工工资,更希望能够给一直辛苦的团队一些补贴,她焦虑万分。
分享投资的合伙人崔欣欣表示愿意私人先借给她10万元,帮他们渡过难关。虽然最终没有接受崔欣欣的帮助,王艺澄却感到了创投圈的人情味。付完那个月房租,公司账上几乎为零,所幸的是,3月1号,融资的钱到账了。
后来回忆起来,王说:「这个事情给我的一个反省就是要把成本预算做得更好,因为刚开始我没想到会进展到要成立一个公司去运转的程度。」
2015年,王艺澄离开工作了6年的广州电视台,从最开始玩票性地拍摄网综,到后来逐渐投入,走上创业道路,成立菁蜜传媒。
菁蜜传媒,一方面表明受众多为女性,也谐音「精密」,精准地为有特点的人孵化内容。最初公司专注打造网络综艺节目,后来发现节目为嘉宾炒作话题,带来关注,却跟公司发展毫无关系,于是转为签下自己的艺人,现在定位是包装KOL,为其孵化内容IP。
除了第一季的《肌肉欧巴菜》,菁蜜传媒也推出了VR剧《前女友的男闺蜜》,是全国第一个推出VR情景剧的内容IP公司。七月底,和网红「郑能量」姑娘合作的节目《红圈》也将上线,作为中性风穿搭的代表,「郑姑娘」将在《红圈》中指导年轻人的个性搭配。
从传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的互联网人,对互联网人需要的特质王艺澄感触颇深。
「第一,不要排斥引进合伙人,要有分享的精神,拿出股份大家一起努力。保持谦卑的态度,用真诚去打动一些优秀的合伙人。找合伙人方面,除了本身优秀的能力,还需要一致的价值观、创业观,并且知道创业是个很艰苦的过程,有心理准备。
第二,优异的融资能力。以前我认为把产品做好就行了,但不做PR的话,可能投资人就不会注意到,有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同时面对投资人的谈判态度也很重要。
第三,了解互联网『态』。传统做生意门面很重要,输人不输阵,走出来就要非常光彩。互联网人就不是的,背个包就到处飞。这是一个心态的转变,就是轻资产,不搞这么多门面。互联网人别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你很苦逼,每天累死累活还像个屌丝,其实不是,首先就是自己心态要改变,才会觉得乐在其中,这是互联网人的特点。」
当然,王艺澄也坦言,之前的职业生涯给了她很多帮助。
她在电视台最初的心愿是做记者,或许如她所说「DNA里留着拍片的基因」,很快拍出了几条A+的片子,成了首席记者。后来阴差阳错走上主播的道路,一直做到28岁,在主播台上日复一日,感觉职业生涯到了瓶颈。家里人又开始催婚,虽然电视台主播的出路都让人羡慕,但王艺澄坦言自己眼光挑剔,也不想婚后放弃事业:「我比较喜欢工作,领导说我是『小姐的脸蛋,丫鬟的命』,就喜欢做事情。」
她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些网络IP,在早期竞争还不激烈的情况下制作十分粗糙,打造IP的血液开始蠢蠢欲动。朋友鼓励她试一试,王艺澄抱着玩票的心态做了《肌肉欧巴菜》,这个「男色」当头的节目跟她本人之前每天在电视机前严肃正经地播报国家大事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成功地引起了一些关注。
而之前在电视台累积的人脉资源和拍片经验都给了她强有力的助力,做记者时需要采访机动事件,非常辛苦,但也锻炼了她轻易不会说累。借着反响不错的开局,王艺澄决心走上创业的崎岖大道,投奔互联网的影视泛娱乐方向。
Q :介绍一下菁蜜传媒在做的事?
王: 我们核心的竞争力是一些拥有个性标签的KOL,为他们打造内容IP,做运营,相当于一个KOL和相关内容的操盘手,受众群主要是闺蜜和GAY蜜。视频是我们主要的形式,今年会推出几档IP,包括第二季的《肌肉欧巴菜》、关于打扮的女生节目《红圈》、刚刚在暴风影音上线的VR情景剧《前女友的男闺蜜》,之后会在全网上线。
Q :菁蜜针对的KOL是不是等同于网红?
王: 我们不这么认为,网红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把网红分为三类:一类就是美女网红,在淘宝、服装、直播领域等社交媒体上比较多,一般就是拼颜值,主要互动方式是打赏,这也是网红里最多的一个群体;第二类就是做电竞类直播的,活跃于各大游戏平台当解说,除了有颜值还需要一定的行业知识;第三类就是KOL,行业达人的意见领袖,他们有很擅长的东西,可以挖得很深,是垂直领域的行业领袖,例如美食达人、品酒大人、旅游达人等等,这也是我们重点孵化内容的。因为他们通常都只用图文去表达一些见解,例如旅游达人会写很多旅游的稿子配大量的图片。我们会有专业的拍摄团队为他们孵化内容做一档节目,运营团队做全网的推广,进行一个深度的合作,这都是他们单打独斗没办法做到的,需要我们内容商去挖掘出来呈现在PGC节目里。
Q :你们选择KOL,是不是在一片红海的网红经济中博弈的策略?
王: 网红经济现在非常火热,但也非常宽泛,从卖东西的电商到做网红的IP,种类很多。我们选择的就是打造网红IP,因为大部分网红都是做直播然后卖货,这种电商形式已经很成熟了,直播厮杀得很厉害。但能不能有一档内容IP去窥探网红的成长史,记录他们的生活方式,打扮心得等等,这是我们想做的事。
Q :做这件事的门槛在哪?
王: 我们团队是电视台出身,资源比较广,能刷脸就刷脸,能置换就置换。对于制造IP经验丰富,工序把握比较稳,成本预算控得非常好,对于节目制作一期多少钱,流程怎样都是很细的。爱奇艺和优酷看了我们作品会觉得预算在8-10万一集,其实我们是3-5万一集,他们就很吃惊。
我们的内容团队有从国际大师班毕业的,在国外吸收了快速做节目的模版,做节目要有模版才能够规范化去生产。我们当然也不希望一成不变,但应该有PLAN A,PLAN B。例如,前7秒要抛一个梗,因为前7秒决定一个IP的生死存亡,人们看短视频前7秒觉得精彩就会看下去,打动不了就会停掉。到1:13又会是一个坎,很多人这时会走掉。我们会根据这些情况去设计一个波动维度,让内容更加有层次。
Q :网红凭什么选择你们?
王: 确实很多网红已经被签了,但合约内容更多是限制直播或者演艺,真正参与一个视频项目,他们的老东家其实是很愿意的,因为这些公司没有视频或者PGC业务,我们有这些资源他们很愿意配合,把他的人带到全网节目里面,所以是很平等的置换合作模式。
Q :目前最大的难点在哪?
王: 最大的难点是招人,很多网红图片P得很漂亮,但用专业摄像机去拍就不太满意,所以要找真正上镜的面孔。要么就是个性特别鲜明,比如毒舌,表达能力非常好,能够震住场。所以我们挑KOL,要颜值和思想并存,如果颜值不高表达能力肯定很厉害。最开始KOL对我们的态度都很拽,怎么去引导他们来我们节目是很大的问题,毕竟我们不是大的平台,他们会有各种考量。但他们跟我们做完一期节目以后,都很满意。未来菁蜜会考虑引入知名股东和合伙人,融资上去以后,吸引更多优秀的KOL。
Q :现在有盈利吗?
王: 不多,小流水。会接一些定制拍片子,有固定客源。也有赞助,比如才推出的VR剧由合景泰富地产和新鸿基地产赞助,发布会当天来了近百家媒体和多家电视台,引起了广泛关注。等七月底《红圈》上线会做一些推广,比如在微信上以更优惠的价格卖个人设计师的限量款。
Q :公司的愿景是什么?
王: 成为KOL的阵地,吸引很多优秀的KOL ,把他们标准化,分类打造内容IP。对标日本的UUUM,根据网红自身的特点,持续推出相关的趣味小视频。菁蜜也会有自频道,用户都可以去订阅。
Q :下一次融资希望是什么样的机构?
王: 上《合伙中国人》时徐小平和李国庆给了我们Term,但是徐小平的尽调我们没过。我深刻觉得那次团队准备得不够充分,有下一次机会的话非常希望真格基金再考虑一次我们。
Q :如果可以采访一位创业者会是谁,问他什么问题?
王: 陈欧,会问他觉得工作人员的颜值重要还是业务能力重要,因为他一直在标榜只会请颜值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