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租车改革方案出炉:专车、出租车将融合发展
文/李俊慧
“逐步放开出租汽车总量和价格管控”。
杭州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公众、专家及滴滴等专车平台对包括出租车、专车在内的“数量及价格管控”的担心。
12月2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杭州改革方案》)正式印发,这表明虽然国家层面《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尚未正式发布,但是,杭州作为地方政府已经结合意见精神和当地实际,率先开启了出租车行业改革。
不可否认,“专车”的出现,让以前从未风平浪静过的出租车行业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出租车与“专车”间的竞争如何平衡,两个业态之间如何双向流动甚至融合发展,更是成为全国各地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那么,“先行一步”的《杭州改革方案》与此前交通运输部会同多部门起草、已完成公众意见征求的《指导意见》有何异同?作为首个出租车行业改革落地方案又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专车(官方称为“网络预约出租车”或“网约车”)在杭州会否被管死?
亮点一:规格高以市政府名义印发
全文2834字、六个部分共23条的《杭州改革方案》与此前交通运输部会同多部门起草的全文4159字、共六个部分20条的《指导意见》相比,虽然篇幅缩小了近40%,但在改革框架、思路和方向等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并结合了当地实际,更具实操性。
如今,伴随《杭州改革方案》的正式印发,标志着出租车行业改革在杭州已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一些政策文件发布流程及主体不同的是,本次《杭州改革方案》 是以杭州市人民政府名义对外发文 ,而非市政府办公厅名义或当地交通部门名义发布。
而此前上海“先行先试”的专车管理试点方案——《本市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试点方案》, 则是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制定。
从行政级别来看,作为省会城市,杭州市是副省级城市,一方面,这决定了由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改革方案》文件层级较高,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杭州当地政府对本次出租车行业改革的重视。
据了解,本次《杭州改革方案》政策制定历时一年之久,期间当地建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全面调查摸底,多方征求意见,反复酝酿论证,拟定政策草案,公开征求、积极采纳社会意见,并先后经市人大主任会议、政协主席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等高层次决策层审议、修订并通过。
由此可见,杭州当地政府对包括专车、出租车等新老业态在内的出租车行业改革政策制定及发布是相当慎重和严谨的。
亮点二:逐步放开数量和价格管控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会同多部门起草的《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两个文件一经发布,旋即引发全国热议,其中,涉及专车规范的《暂行办法》更是成为各方专家和机构争相“炮轰”的靶心。
其中,《暂行办法》的第三条(涉及 “价格控制”内容 )、第十三条(涉及 “数量控制”内容 )在征求意见期间,成为各方意见争议的焦点。在交通运输部收到的5008件共5929条有修改内容的意见或建议中, 是否应当实行数量调控问题(362条,占6.1%) , 出租汽车价格管理方式问题(361条,占6.1%) 。
对此两大热点问题,《杭州改革方案》明确规定,“ 逐步放开出租汽车总量和价格管控 ,推动监管重心转向安全保障和服务提升,完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简单说,在《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征求意见期间,包括滴滴、uber等专车平台以及部分专家对用“数量管控”思路可能会管死“专车”的担心,显然有点“多余”,各地政府会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
亮点三:鼓励出租车与专车平台合作
当前,出租车与“专车”这对“兄弟”间冲突和摩擦不断。出租车认为“专车”涉嫌非法营运,专车认为出租车坐享垄断利益。
而按照此前《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的意见, 传统出租车 (即“巡游出租车”)和 专车 (即“网络预约出租车”或“网约车”) 应该算是“孪生兄弟” 。出租汽车公司与滴滴、uber等专车平台之间 是竞争关系,更应是合作关系。
对此,《杭州改革方案》专设两条鼓励和引导出租汽车公司和滴滴、uber等专车平台走向“融合”。
在法律地位上,明确专车和出租车平起平坐。 《杭州改革方案》第四条规定,进一步完善出租汽车行业准入机制,发展 预约出租汽车企业(平台)、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公司等经营主体 ,支持社会力量从事出租汽车经营业务,具体准入条件另行制定。
在发展方向上,鼓励专车和出租车融合发展。 《杭州改革方案》第十三条规定,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 鼓励出租汽车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合作, 推动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提高运营效率,方便乘客约车。加快出台规范网络约租车政策,有序发展网络约租车等新型业态。
这意味着出租车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加强合作,将成出租车行业的必然趋势,也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正规出租车和专车有望入驻各大专车平台。
显然,杭州的做法比上海此前的试点方案要显得更加稳妥,通过先解决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诸多“顽疾”,为后续规范专车(网约车)打下基础。
事实上,由于在专车管理上海方案中未提前处理好传统出租车改革等事项,原本属于低调试点的工作,无奈被滴滴以拿到了号称“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颁给网络约租车平台的第一张许可证”大肆宣传,一度遭至当地出租车从业者的强烈抵制,给当地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不必要的干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租车及相关公司加入“专车”大军,北京“首汽约车”已经上线,上海老牌国企强生出租车公司也对外宣布2016年将发力专车服务。
由此可见,传统出租车公司正在加速发力专车服务,相信滴滴、uber等互联网专车平台应该也不会“坐等”,或许也在加速购置车辆、培训司机,组建自己的客运服务团队。
从某种程度上说,专车市场的贴身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此前滴滴、uber等互联网专车平台上演的“补贴大战”应该只能算作“花絮”或“序幕”。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 邮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