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钱的BAT:谁暗藏O2O大战核武器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互联网正在经历第二次大战。第一次大战是对PC互联网的入口、流量和市场的争夺厮杀,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互联网的BAT三巨头。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每一个行业包括传统行业都在被互联网渗透甚至颠覆,而这背后比拼的是对数据的解读与理解。可以说,未来将没有互联网企业,有的只是数据公司。

和“一战”一样,中国互联网的“二战”在最近一两年已经从入口、流量进入到市场的白炽化竞争。不同于PC互联网的市场在硬广、电商,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更多的是在O2O。“一战”已经实现人与信息、人与人的连接,“二战”将要实现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连接。

O2O是获得“二战”胜利的关键转折点

O2O作为最好的连接场景和市场所在,是第二次中国互联网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根据艾瑞报告,201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规模将达到3091.8亿元,2017年达到4545.1亿元,而预计到2020年,本地生活服务O2O的市场规模更是有望突破万亿,成为又一个巨大的“金矿”。谁能拿下O2O市场,谁就能获得“二战”的胜利。

刚刚过去的6月,正好印证了BAT三巨头对于O2O大战的野心。6月30日,百度糯米发布“会员+”O2O生态战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宣布将在3年内对糯米业务追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这是百度成立以来投入资金最多的项目之一。此举被外界认为是百度想利用自身技术和数据优势颠覆产业格局的重要信号。

无独有偶,6月23日,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宣布投资60亿元,合资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背靠腾讯的大众点评也在6月30日与百盛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百盛集团遍布中国34个城市的60家分店将全面入驻大众点评平台,借助大众点评提供的包括大数据在内的O2O解决方案,加速线下实体商业向线上线下融合的O2O购物新体验转型。

而整个O2O领域,BAT的激烈竞争从未断过。百度方面,“连接人与服务”成O2O的战略要诀。从2014年到2015年,短短1年多时间,百度投资全面出击,全面涉足餐饮、出行、地产、旅游家装等诸多O2O领域。餐饮上,2014年4月,百度耗资1000万美元投资点餐平台“客如云”,并于5月成立百度外卖主打高端白领市场。百度自有核心业务:百度糯米、搜索、地图以及应用分发等,则是实现各类O2O服务与人之间是真正实现连接的“入口或连接器”。“3年内,200亿元”,不过是百度在O2O战略中聚焦本地生活服务这个垂直细分做出的高举高打之策,而在BAT三巨头平台级O2O层面的较量还未爆发全面战争。

腾讯坐拥数亿QQ微信用户,所以打法更加直接:让各类O2O服务便捷连接到QQ及微信用户上。以微信平台为例,腾讯依托微信平台不仅实现“一女多嫁”,把购物(京东)、餐饮(大众点评)、出行(滴滴打车)等生活O2O服务吸纳进来,更是依托微信公众号机制或平台网罗了大量中小商家及服务。而从腾讯及百度的O2O做法及节奏来看,以自有核心业务为基础,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实现O2O布局,连接各类生活服务,在这个层面两家有很多共同之处。

阿里巴巴则以自有平台为主,基本围绕社交、O2O、物流、金融和文化产业等多条路线。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集团今年已投资了文化中国、银泰商业、天弘基金高德地图、华数传媒、优酷土豆、UC浏览器甚至恒大足球,多以发展自有业务为主。但是,不管是收购还是自建的平台,如果利用技术渠道各个平台之间的信息流转,真正实现平台之间互通成为各家的核心任务,毕竟仅有产品与资金的支持就想成功占据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通产品服务与平台之间的信息通道才能真正实现本地服务的发展与跃进。

数据是看不见的核武器,利用好就能“诺曼底登陆”

可以看出,流量、地推、资金、服务……是这次O2O大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赢得中国互联网的“二战”,就要赢得O2O大战,也就要实现O2O大战的“诺曼底登陆”。而流量入口,就是这次“诺曼底登陆”的海军;地推是陆军,唯有靠陆军的强大推进才能有所保障;资金是空军,有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才能实现成功压制。

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唯有在用户和商户的挖掘中寻找到有力的平衡点才能实现市场竞争中强大的压制,也成为O2O大战的最关键武器:核武器。

O2O对数据的要求,是能实时在一个平台上,以更细颗粒度、全维度的进行挖掘。形象的说,是从每个大区、城市、到每个小区,从每个美甲师和每个阿姨的业务状况都能查看和关联,PC互联网时代没有放在一个维度的数据也可以做相关性调研,帮助O2O行业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业务。

一个简单的上门家政服务下单就会有用户收集、阿姨收集、流程、分派任务、完成任务等过程,并有后台网站、订单系统、客服电话系统等多个数据源,把不同的数据源结成整体,然后做关联分析,最后用清晰易懂的图表呈现在手机上,让使用者第一时间了解不同业务场景下需要处理的数据。

现阶段数据在O2O行业来说几乎还处于零起点,原因在于从行业深入分析来说,大部分公司掌握的数据都属于浅显的层面,没有触及到数据核心。数据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你是否准确掌握了用户的消费行为。

数据领域全球比较成功的是亚马逊,它的电子商务平台很好的完成了对用户的精准营销,基础是用户在亚马逊完成购物,比如购买图书、音乐的整个购物行为都在亚马逊完成。知道每个用户的消费行为,通过这样的行为分析才能完成后续的营销迭代,如何把准确的信息送达用户。大数据的盈利模式正在变得多样化,是基于平台的数据资源的各种应用挖掘开发。数据矿藏需要通过对线下各种行为的数据化收集生成。移动互联时代更多创业者们要做的产品就是播种机、收割机、挖掘机、厨房,来料加工等等各产业链上的业务。

通过O2O这个行业实现真正的数据交互,从而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各项产品和服务。这将会是一场奇妙的O2O与数据之前的化学反应,能量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数据本身的价值在于更完整和更生动的去描绘了一个互联网用户的生活轨迹。

在数据这个“核武器”的军备竞赛中,百度有较大优势。因为BAT三家里,百度做搜索出身,素来以技术见长,而腾讯、阿里则分别以产品和运营见长。百度的优势体现在海量的数据、沉淀十多年的用户行为数据、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前沿研究。百度先后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语音图像识别、无人汽车、车联网等各个领域展开布局,深入移动端业务。

百度在国内最先上线了语音识别界领先的基于长短时记忆模型(LSTM)的深度学习技术,使得安静环境下普通话识别的错误率降低了15%,目前的识别率已经从95%提升到96%。至于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百度也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图像识别的错误率已经被百度降到4.58%,实现了质的飞跃。而这个功能也被开发出来做了“刷脸吃饭”等有趣的应用,进而拉动用户参与互动与数据贡献中来。

仅在O2O的餐饮领域中,百度外卖在近期就已经申请了18项专利,包括了12个外观专利和6个发明专利,这6项专利包括了掌管物流系统的“大脑”、订单的实时监控技术、调节运力合理排班的方法、配送路径优化技术、查找配送异常情况,甚至还有实境模拟类的高端测试技术。在外卖甚至物流领域中都极具创新性。

实际上,百度外卖申请的众多专利,只是百度专利矩阵的一个缩影。秉承“连接人与服务”理念的百度,野心也明显更大。从引入吴恩达、威廉张等世界一流科学家,到成立硅谷研究室等科研机构,百度搜索、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前沿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百度共计投入超过7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研发占营收比重逼近15%,这一比例不仅远高于业内平均4%的投入水平,甚至都远远高于硅谷领先科技企业平均7%的投入比例。

技术优势带来数据收集和挖掘等能力将会在“二战”的中长期里得到验证,逐渐拥有核武器成为决定O2O大战胜负的关键。BAT在资金、用户和平台等方面难分高下的情况下,未来谁家能将技术优势和实力有效运用在O2O战役上,推出的数据产品可能会呈现几何倍增,同时筑起坚实的行业壁垒领跑整个行业。

李燕和他的小伙伴们对大家开放的微信公众号:天方燕谈(ID:tianfangyantan)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