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汽车挖了个电商CEO,无人驾驶要开卖的节奏?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 ▍圣德太子

你是哪种人?是会完全匍匐在科技的胯下,跪舔每项颠覆日常的新玩意儿;还是性情刚愎地留守传统,拒绝任何(即使是好的)改变;还是东张西望,直到张三李四都说好,再问问元芳怎么看?

在无人驾驶问题上,大体上也分这么三类人。

自动驾驶汽车变主流,也许比你想的早?

从汽车新科技的角度,无人驾驶是已经反复咀嚼过的话题,牛反刍也比它新鲜。从事其中的互联网公司、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吹牛逼打酱油的,隔三差五就弄些大动作小动作,看上去大步流星,但“未来将近”的鬼话还属于极客的自嗨。

圈内自嗨,能把备孕嗨成像预产,简直吓死爹了

逼逼得最嘹亮的就是谷歌,一直在测试,一直在扯皮。直到最近 谷歌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招了汽车圈25年的老司机约翰·克拉夫茨克(John Krafcik)来当CEO,于是我们似乎终于看到了量产上市的苗头。

克拉夫茨克是技术出身,机械工程师,在福特当过主事过不少产品研发项目,非常讲究精益生产。

他最刻骨铭心的特技却是车企运营,在美国现代当了10年高管,其中5年担任CEO,统筹北美的战略和企业运营,创造了美现汽车的最高销售记录(当时一波大萧条才刚过),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份额。

近年,他在汽车电商平台TrueCar当CEO(他的跳槽 对TrueCar目测是雪上加霜 )。9月底才正式转会,但克拉夫茨克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推特封面改成了谷歌汽车。而原来常代表谷歌汽车刷脸的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会继续担任项目的技术主管,但是向新头目克拉夫茨克汇报。

人事格局上的变动,是否意味着谷歌的无人驾驶项目将相应地从技术流向市场狗转型,有人这么猜着。至少挖了坑,万一以后真肚子疼,能放心有备无患;退一万步,有坑至少表示有决心。

不少人还是死抱住以前谷歌不会自主造车的宣言,认为引进车厂老兵是为了深入了解汽车圈的买卖做法,最终谷歌的养老产品还是软件和地图。

然而,这些天卫报又爆出谷歌正在增产无人驾驶汽车的消息,原计划今年年底出厂100台,现在至少会产出数百台,还有官方暗示未来很可能会量产。

谷歌还没有决定无人驾驶汽车未来的市场定位,但目前有两种方案,直接销售,或是向用户提供租车服务(秒杀Uber的节奏)。

谷歌老早就表示过,到2020年,无人驾驶不仅会普及,还将成为“标准”。只是谷歌的标准相当斯巴达,据悉在谷歌汽车上只有三个按键,分别是“走起~”、“跪求减速缓停~”,以及“速停!”。

当然,并不是所有无人驾驶的玩家都认同这个标准,我们庸俗地论出身撸一撸,发现基本上车企派都是走了另一条路径。

车企各有章法,但是没大卵差别

几乎你能想到的世界级大车厂(ABB通用福特丰田etc.),或多或少都在研发无人驾驶或相关技术。

你会发现,他们的研发测试尽管鼓吹各有千秋,但是彼此相似,啪啪啪加装一大摞摄像雷达探测设备,接一套类人工智能系统,然后逐步实现从适应结构化道路(高速公路、赛道等)向适应非结构化道路(乱七八糟的路)的进化。

无人驾驶等级进化表,也是被反刍烂了,在此略过侮辱智商的翻译

这种技术路径最早能追溯回30年前慕尼黑大学和戴姆勒奔驰联合首发的项目“欧洲最高效而且安全得前无古人的交通计划”(Programme for a European Traffic of Highest Efficiency and Unprecedented Safety),简称Prometheus。

由工程大神恩斯特·迪克曼(Ernst Dickmanns)领导的研发团队在1995年就实现了从德国慕尼黑到丹麦欧登塞的无人驾驶路试(无人驾驶率达到95%),在高速公路上无人驾驶状态的时速能有175。

但是这项技术在当时起码领先了时代20年,计算能力的成本下不来,导致原型车太费银子,完全没办法转化成商业量产。

岁月如梭,现在的大车厂们在越发精进的技术基础上,演绎各自版本,我们见过不少成功与落魄。

比方说丰田在2005年推出的史上第一例自动泊车,被诟病技术过度、死贵死贵,后来就没怎么被惦记……沃尔沃则实际得多,做最实惠最能量产的技术,这些技术比较消费得起,但是重点放在提醒驾驶员做出及时适当的反应,智能主动性比较弱。

各有利弊。

谷歌奇迹:为什么能一步登天?

飞跃车企派的量级,谷歌无人驾驶则直接拿城市道路来练手。

从某些角度看,比方说地图系统,谷歌占据绝对优势。以宝马作参照对比,它的地图系统相对基础,GPS混着对车道标示和其他车辆的监测系统,地图数据陈旧,据外媒老湿爆料,部分地图(比方说慕尼黑)甚至两年内都没有更新过。但愿联合收购诺基亚的HERE后,会有所改善。至于谷歌的地图系统,用我说?……

谷歌汽车还专门设了一小队试错湿,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无人驾驶车开到最不寻常的地方,制造稀奇古怪的场景,比方说朝车子扔球……或者放一辆摩托车冲过去……看看谷歌汽车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借助行为分析,谷歌还能预测行人和自行车等黑天鹅动作。

谷歌汽车已经能应付很多刁钻的场景,但是仍有些不很擅长,比如突如其来开个车门,招架不能;或者在四通向的路口,谷歌汽车甚至会瘫痪。

一步一步走会是错的吗?!

很有可能,谷歌现在做得苦逼心累,市场还没准备好买账。而车企派,尤其是它们的市场部、销售部的同志,深知新技术如果过于革命,绝逼会把顾客也革掉的。

这种战略差异,是由于谷歌完全没在汽车圈呆过,和车企派相比,缺乏大概100年的经验去理解。更重要的是,双方对于消费市场如何接受新生事物,有本质的认知区别。

谷歌基本上就是质疑人类的可靠性(哈哈哈),并且他们有人体实验为证。在2013年,谷歌曾经把普通员工(非无人驾驶项目上的员工)放到车里(那时还是雷克萨斯改装车)在公共道路上试乘,然后暗搓搓地在车上装了小摄像头,监测司机们在干什么。

结果发现,这些人尽管事先被交代了要保持警惕,做好紧急时刻接管驾驶的准备神马的,但他们都完全相信汽车,在车里尽兴做乱七八糟的事,没有丝毫惶恐,谷歌人都蛋定帝啊。据称,有一个哥们儿,坐在前排,转身去后座翻找充电器,回身后一门心思看笔电,头都不带抬。当时,车正快速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人,是有惰性的,一旦接受了技术,就会放任地甩手。这种劣根性,使得谷歌很焦虑,也因此并不相信逐步进化对人类驾驶会是安全的做法,从而采取了要嘛全有要嘛全无的解决方案,一步到位地把不靠谱的人类因素抹杀掉,让汽车完全按照数据行事。

谷歌还在完善技术,它憧憬有一天路上开的都是智能的无人驾驶车,车与车之间能形成沟通,也就更不会出差错了。

无论如何,到2020年我们都可以断手断脚开车了

无论是科技派还是车企派,都有宣布到2020年,甚至在此之前,大家就能有无人驾驶车玩耍了。

2015Garners最新研究显示,无人驾驶迎来技术成熟期

但是相比谷歌,车企派似乎落后不少,因此他们正在用生命去扩张技术力量。尤其是ABB豪华系,在今年上半年,不顾中国市场颓势导致的悲剧性利润紧缩,疯狂吸收技术人才。

上半年,宝马员工数上涨了6.2%至11.9万人,并表示在下半年会继续招人,促进“新技术进步”,深化数字化;奥迪员工数增长了8%至8.2万人,并计划增招6000人“主要支持开发先锋技术,拓展国际版图”;而戴姆勒员工数增长了1.6%至28.4万人,聚焦于数据分析专业。

这么费劲,5年内,应该能孕育出什么鬼吧。

AutoLab是一个专注在新能源、车联网、后市场、汽车电商、创业投资产业的传播与服务平台。拥有50万活跃粉丝社群,6000余位行业智囊,每月超过20万字原创资讯及行业干货,日均浏览量达百万次。更多详情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autolab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