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启示录——滑铁卢战役201周年记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拿破仑启示录——滑铁卢战役201周年记

一、             军事与管理

大部分中国人对法国的印象恐怕赶不上法国人的自我评价。大国之中大概只有法国可以和中国国足一拼,没有不能输,只有不敢输。中法战争中连对满清政府都输,二战更输的比一战干脆。法兰西确实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法兰西的辉煌既自小个子巨人拿破仑席卷欧陆而登上政治军事巅峰,也随滑铁卢一败而再未重现当年。

1815年6月18日,从厄尔巴岛归来复辟的拿破仑皇帝率法军和英国普鲁士为主力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领土的滑铁卢决战失利。战败的拿破仑权衡局势终于决定投降,被囚禁并最终死在遥远的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和201年前那场影响欧洲命运的滑铁卢战役一直成为军事研究的经典课题,但很少有关注拿破仑一生尤其在滑铁卢战役中的成败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而这其中的故事有趣又有深意。

事实上不仅军事理论和管理理论之间有密切关系,军事实践和管理实践正向关联度也越来越高。现代军事战略战术的一些重要特点可以在企业管理中找到对应。美军在2011年对本拉登的斩首行动中展现出最高指挥部直接指挥海豹分队行动终端的新战法,其控制链缩短到接近于零;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实践管理层级的扁平,与Line齐名的韩国KaKao甚至推行只有CEO、项目负责人和普通员工的三级管理阶梯。

军事人才和管理人才之间的流动也是常态。通用汽车CEO查理.威尔逊离职后就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美国国防部长,留下那句对通用有利的就对是对美国有利的名言。麦克尔罗伊则是从美国国防部长卸任后进入企业,不过麦克尔罗伊的跨界比威尔逊更大,麦氏下家是日化巨头宝洁。军人出身的中国企业家也很多,任正非、王健林已跻身传奇,鸿海强大执行力的背后正是郭台铭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

二、             技术与战争

武器是战争技术的物化体现。中国的主流观点基本是一边倒的决定战争的是人而不是武器,事实上这种过于绝对的观点更多是政治正确而缺乏客观依据。不用说二战后决定世界军事均衡的是核武器,当年成吉思汗和其子孙也正是高度重视引进阿拉伯和汉人工匠的先进技艺并利用大型抛石机等当时世界领先的武器才克服了蒙古人不善攻城的重大弱点,连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火炮也是元代文物。

拿破仑天才闪光之一就是对科技的重视和热爱。人人都知道拿破仑是法兰西皇帝,但很少有人知道拿破仑还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拿破仑在称帝前的签名头衔中院士排在东征军总司令之前。拿破仑不仅精通数学、几何、力学、机械等多门学科,还倾心鼓励发明创造,据说罐头食品就是在拿破仑悬赏征集下的军需品发明。

拿破仑不但重视武器技术,对战术革命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拿破仑炮兵出身,也正是在拿破仑的推动下炮兵才第一次成为独立兵种。拿破仑不但改革和增强炮兵编制,还创造出火炮集中轰击+骑兵冲击的战术,成为对当时欧洲主流步兵方阵的极大威胁。

拿破仑对炮兵战术的改进是在欧洲列强火炮制造技术基本同步情况下软实力的进步,是在不改变资源情况下对资源的组合利用方式做出的重大提高。事实上如果不是滑铁卢战时一场绵延两日的大雨导致法军炮兵未能按时进入阵地且炮弹也无法在烂泥地上发挥落地开花的威力,被火力集群攻击的英军方阵完全可能被能在旱地飞驰的法军重甲骑兵冲垮。

然而即便如此,依旧有人抱怨拿破仑忽视了一项重大新技术并且间接导致了滑铁卢的失败,这项技术就是气球。利用气球侦查是法国在1790年代的发明,法国曾在一批科学家的力推下尝试氢气球探测战场军情并获得成功。然而动荡中的法国政府取消了气球连的建制,拿破仑执政后也没有恢复这支特殊兵种。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派格鲁希率多达三分之一的主力部队搜寻普鲁士军队,最终却是普鲁士军队抢在格鲁希之前赶到英法两军恶战的滑铁卢,而法军在拿破仑近卫军强攻到英军战壕的情况下几乎被联军的合击全歼。

有专家认为如果拿破仑重启气球侦查,以普鲁士军队离滑铁卢仅几个小时行程的距离完全有可能被提前发现,从而根本不需要分出主力漫无目标的搜寻。有意思的是还有专家认为拿破仑可以依靠气球兵跨海攻击英国,把英国皇家海军对英吉利海峡的封锁从空中瓦解。这个大胆设想不论是否有可行性都极富戏剧性,想一想都觉得画面太美。

气球侦查是一项有效的情报战术,最早的防空炮设计目标就是为了对付侦查气球。一直到二战日军还在侵华战场中使用气球侦查,并根据气球情报对中国军队造成严重破坏。但还是很难对拿破仑忽视气球侦查技术是否导致滑铁卢战役失败做出准确评价,因为专家可能忽略了当时滑铁卢天降大雨。这场雨不仅给拿破仑布阵带来巨大麻烦,而即使气球兵升空视线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优势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和在战争中重要性有很高可比性。一方面产品技术的优势可以保证产品功能优越和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在竞争中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后者往往表现在不增加新资源情况下优化现有资源的组合和利用。

拿破仑对武器技术和战术创新的重视是拿破仑彪炳战功的重要因素,对气球技术的忽视又被批评为导致败局的原因。这些成功和失败都值得管理学研究。

三、             用人与成败

用人从来就是决定战争命运的根本因素之一,只要不故意抹杀武器的作用,无论如何评价人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在用人方面的短板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用人不当是拿破仑兵败的真正原因,用人失策给拿破仑带来的负面作用远超恶劣天气。

先回顾一下滑铁卢战役实况。1815年6月16日,拿破仑亲率军队在林尼击败名帅布鲁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主力。本应立即追击的拿破仑低估普军复苏的速度,修整一日后才分兵格鲁希元帅追击,自己带大部分军队和内伊元帅汇合。然而内伊居然也停战一天导致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趁机在滑铁卢完成集结。内伊延误战机的后果如此严重,以致拿破仑得知后情不自禁喊了一句法国完了。

被大雨浇得无可奈何的法军拖到6月18日将近中午才向英军阵地发动攻击。尽管拿破仑准确判断英军主力在中路,但在大部火炮无法使用且有勇无谋的内伊不顾狭窄地形蛮力使用骑兵却不发挥步兵配合作战能力情况下,法军直到黄昏才按拿破仑的命令靠最精锐的近卫军在英军中央阵线杀出一道缺口。然而厮杀一天的法军和英军都已到强弩之末,英军无力填补缺口,法军也无力把英军撕开两半。决战到了最后时刻,谁盼到援军就等于握住胜利天平。

等待格鲁希的每分钟都像盼望救世的以赛亚,拿破仑在危急时刻还派一位将军向前线法军高喊格鲁希将军已经奉皇帝命令即将赶到。然而以赛亚并没有来,戈多并没有等到。在战斗最紧要关头,拿破仑从望远镜里终于望见天际线上涌来的军队不是自己翘首以盼的格鲁希,而是如黑色洪水般的普鲁士兵。那一刻拿破仑看到命运之门关闭了。

格鲁希没有迷路,这是拿破仑悲剧里的一味黄莲。英法大战刚一开始格鲁希就听到炮声,副帅热拉尔和其他军官都本能的迫切要求立即向炮声前进,死板的格鲁希却拒绝部下再三恳求并坚持履行追击普鲁士军队的命令,甚至不允许部下单独率部分骑兵驰援。滑铁卢的炮声惊天动地的响了一天,然后永远沉寂了。格鲁希直到一切都结束之后终于明白自己亲手扼杀了胜利,断送了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格鲁希无疑为英普联军献上一脚致命的乌龙球。但尽管格鲁希和内伊都应该为战败负责,滑铁卢惨败的根源依然在拿破仑,而这恶果早已埋下。

拿破仑战胜过数不清的劲敌,包括在滑铁卢的对手威灵顿和布鲁歇尔。拿破仑曾经的部将和后来的对手贝尔纳多特评价说,“拿破仑不是被别人击败的,他在我们所有人之中是最伟大的。但正是拿破仑只依赖自己的才智,所以上帝才会惩罚他。拿破仑把才智用到超过极限,最终无以为续的破灭了。”

这是我所见到对拿破仑最一针见血的评价,拿破仑的胜利源于军事等多方面的天赋,而失败源于只信任自己而不善用人。

拿破仑在用人和管理方面绝非庸才。拿破仑从士兵中大胆提拔了一大批有为将领,还留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千古佳句。但拿破仑太有天份了,以致拿破仑真正相信的人只有他自己。

拿破仑惊人的天赋和精力使自己可以事无巨细的把控全局,集战略规划、战术部署和前线指挥为一体。但是这一切在法兰西膨胀成地域横跨全欧、可动员百万兵力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已经变得不现实。战场每分钟都在发生变化,由远在后方的指挥部直接操纵前线作战显然违背规律。然而拿破仑依旧对自己无限信任,尽管选拔了一大批得力将领却依然要求部下“像钟表一样准确执行命令”,视自己为唯一的建筑师而将帅们则形同砖瓦。

长将以往,拿破仑的元帅和将军们都丧失了主动性,变得唯唯诺诺,一切都奉皇帝的命令。拿破仑在1814年的莱比锡会战中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贯穿欧洲南北的漫长战线只要中拿破仑出现在哪里,哪里的法军就锐不可挡,而一旦拿破仑离开法军就立即战力畏缩。固然可以说滑铁卢一役启用格鲁西是因为拿破仑已经无人可用,但另一方面只会服从不知独立思考的格鲁西难道不就是拿破仑理想中的将军样本么?内伊在滑铁卢战役前一天放弃追击坐视英军调集和筑壕对最终战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内伊为自己失误付出的代价是战败后半年即被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政府判处枪决。如果内伊发呆的那一天并没有精神错乱,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不敢独立行动而在等待皇帝陛下!

《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用蝶翅理论对滑铁卢失利提出了另类解读,认为拿破仑战败是因为穿紧身裤导致痔疮恶化而未能亲自指挥战争。但是元首对战争的指挥作用本来就应该在战略层面发挥,如果不能完成实际作战还要元帅们干什么?何况拿破仑痔疮恶化本来就是因为自己不肯给前线放权而不得不无休止的从一处战场奔向另一处战场。

在滑铁卢一战中,拿破仑至少犯过临战分兵和贻误歼敌时机的错误。彼时正以布鲁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身份参加滑铁卢战役的克劳塞维茨,在引发近代战争理论革命的名著《战争论》中总结出重要一点,就是必须在变化无穷的战争中遵守集中兵力进行决定性打击的规则。瑞士军事家若米尼也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指出千变万化的战争有几条基本原则,包括全部战争的关键在于集中兵力攻敌薄弱。

其实拿破仑自己也总结出并堪称运用集中兵力作战原则的大师,但事无巨细的指挥显然降低了拿破仑对关键问题的直觉和判断,以致做出违背自己原则的重大错误。

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一幕。宋朝皇帝迷信阵图,宋太宗甚至要求将领无论在何处行军作战必须按自己事先交付的阵图部署,以致发生过阵图中的扎营地已从平原成水泽,统帅不敢宿营只能星夜向京师汇报的荒诞剧。希特勒似乎也和拿破仑一样习惯从庞大的战略方针一直抓到战壕间隔距离这样的细节,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四、             学会授权,学会聚焦

让我们来看拿破仑用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变化是战争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规律,在无时不刻永不停息的变化大潮中,真正的管理者必须会抓住战略要点,也必须善于授权。互联网企业不仅处在极度复杂的变化和博弈背景中,而且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方向和产品中保持存在以应对创新所带来无法预测的颠覆。在这样一盘极其复杂的棋局上,再优秀的管理者也必须对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充分授权,必须善于听取意见。任正非说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决策,这句话很适合穿越给200多年前的拿破仑和格鲁希。

二战德军装甲兵元帅曼斯坦因在回忆录《失去的顺利》中提到普鲁士军队的传统是指挥部对具体执行任务的基层军官放权,上级只提出作战任务而不要求作战单位机械服从。在这样的文化下德国基层军官经常能根据战场实情创造性制定作战计划,充分发挥主动性完成任务。然而拿破仑是帝国的核心,唯一的核心。拿破仑的将领甚至没有一位普鲁士连长所拥有对作战的决定权,法军将领的唯一使命就是循规蹈矩的执行皇帝事先拟订的作战计划。

紧密团结在核心周围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一个企业而言是单一核心制还是多核心驱动,其中有非常深刻的道理。对初创企业而言,核心的权威对保持发展方向和提高企业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是创业企业适合创始人在股权和管理权上独大的基础。但当企业发展到巨大规模之后,多核驱动的优势就会凸显。

谷歌是典型的例子,不仅有拉里佩奇和布林的双星组合,还有为谷歌奠定管理和架构基础的前CEO施密特;乔布斯是苹果的灵魂,但设计、软件、供应链上分别倚重艾维、斯科特和库克;腾讯领袖不只有马化腾,不说微信自有神灵张小龙,即使早期腾讯也有张志东这样低调的偶像;马云在公关上可以代言阿里,但阿里管理层实则由彭蕾、张勇、蔡崇信等一批重量级合伙人构成,也正是这批精英保证阿里庞大的业务矩阵强悍运转;BAT中真正被认为单核架构的只有百度,但也正是百度近年来屡陷BAT中最严重的信任和发展危机。

在战争中颠扑不破的集中兵力原则,在管理实践中同样有极高地位,这就是聚焦理论。商业实践中对聚焦理论有不同表达,典型如爆款模式和一针捅破天。华为在移动终端产品的成功一度被认为是聚焦理论过时的证明,但华为实际上很好的用活了聚焦战略,用一步一聚焦的阶段策略,卧薪尝胆多年才成就了移动终端。在每一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华为的业务聚焦都是做到极佳。

五、             永远的拿破仑

拿破仑当然伟大。滑铁卢一败不仅让后世崇拜者扼腕,甚至也出乎当时大多数人的预测。被很多人认为从滑铁卢战役中发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其实事先把宝压在拿破仑皇帝获胜上,以致虽然靠抢先一步获得反法联军获胜信息的时间差拼命购入英国国债的获利也无法弥补事先压错赌注带来的惨重损失。

全面反思滑铁卢,还应该理解不论拿破仑是否赢得滑铁卢,失败终归会到来。无节制的扩张引发连年征战下的法国国力趋弱,而欧洲诸强已经认真的将拿破仑视为共同敌人,认识到只有团结才能打败拿破仑。拿破仑输不起一场滑铁卢,而联军即便败北依然有资本卷土重来,甚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拿破仑称帝应该是个错误。称帝在欧洲大革命历史上的确有开倒车之嫌,同样重要的是称帝扭曲拿破仑心态以致任人唯亲、滥封亲族的重要原因。不巧的是拿破仑的兄弟们既不成器又不忠诚,给拿破仑增加的麻烦未必比敌人少。拿破仑曾感慨成吉思汗子孙骁勇,叹息自己厚待兄弟却换来愚蠢和背叛。但从成吉思汗至忽必烈称帝,蒙古大汗都是部落选举而非世袭,这一点拿破仑很可能没想明白。

拿破仑的兄弟和将帅纷纷背叛,一定程度上是拿破仑擅长选人而在用人方面有重大失误所致。观念的保守导致用人失当不仅在拿破仑身上是案例,在当下中国很多家族企业和传统企业中也有反映。曾称霸PC行业的王安电脑由盛转衰的最根本原因是王安固守陈规安排儿子接位,逼得优秀的职业经理团队离去殆尽。王健林对接班人能持开放态度,有可能是从这些案例中领悟到了什么。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