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双目摄像头」,中科慧眼打算怎么做 ADAS?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文链接: http://geekcar.com/archives/38780

做 ADAS 的创业公司我们报道了很多,但这家叫「中科慧眼」的公司有点不一样,因为他们使用了「双目摄像头」。

目前,国内的 ADAS 创业公司基本都是单目摄像头方案。至于国外厂商,Mobileye 的现款产品也是单目的,但多目摄像头技术已经在研发阶段,博世也有相应的双目摄像头技术。

中科慧眼的 ADAS 项目立项是在 2015 年 6 月,之前也一直在做图像和视频智能处理与分析的工作,团队有 20 人左右。关于中科慧眼的产品思路和商业逻辑,我们采访了他们的技术总监崔峰博士。

「双目」的两面性

双目摄像头测距更像一个数学问题,主要是依靠两个平行布置的摄像头产生的「视差」。把同一个物体所有的点都找到,依赖精确的三角测距,就能够算出摄像头与前方障碍物距离。使用这种方案,需要两个摄像头有较高的同步率和采样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驾车场景来说。

双目摄像头是他们做 ADAS 之初就确定的方案,「双目测距算法」和「实时计算效率」正是中科慧眼的技术优势所在,也已经申请相关专利。但任何事物都讲究「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是相对于单目摄像头方案来说的。

首先,来说说双目摄像头方案的优点。

由于单目摄像头方案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图像识别」,也就是把采集到的信息与标定信息进行比对、识别,所以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训练。在这方面,Mobileye 有十多年的积累,在图像和算法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双目摄像头方案,本质上是对「距离」的探测。通过双目实时深度计算,可以计算出视野内障碍物每个点到摄像头的距离,然后可以快速划分出障碍物平面。如此一来,数据训练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相对于单目来说)。

另外一方面,对于一款后装 ADAS 产品来说,安装过程中的「标定」是很重要的。还是由于双目摄像头的特性,崔峰说他们的产品并不需要复杂的标定过程,只要在生产和安装的时候把摄像头光轴校准,以及确保成像质量和曝光即可。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用户,20 分钟就可以搞定,当然他们也可以提供线下安装服务。

同时,依靠两部摄像头的其中一部,也能实现单目方案中的车道线检测、车辆识别和行人识别等功能。

但是双目方案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一是同时处理两部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计算量很大;二是两部摄像头,成本肯定更高而且产品体积更大。

未来怎么走?

说完技术,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未来的商业路线。

中科慧眼第一代产品使用商业芯片,镜头选型工作已完成。对于第一代产品,中科慧眼并不追求硬件盈利,而是为了确保功能落地,以及保证用户体验。另外,第一代产品还有第三个摄像头来实现行车记录仪功能,以满足消费者刚需,提升产品在车内的「存在感」。但它并不能联网,因为他们觉得用户并不愿意为除了手机之外的数据流量买单。至于价格,第一代产品将会是「亲民级」的,目标用户是一线城市里的年轻驾驶者和女性驾驶者。

至于第二代产品,他们已经进入研发阶段,部分运算将会采用 FPGA 方案,以降低成本。

面对前装巨大的出货量,中科慧眼也不是没有想法。崔峰表示,之前他们也已经接触了几家主机厂。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款新产品进入主机厂采购目录,需要经过层层考验,资金回流周期很长,所以他们更青睐于前装路线。当产品成熟后,会逐渐进入前装市场。

无论是「单目」还是「双目」,终究都只是 ADAS 系统的视觉感知部分。要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算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理想的 ADAS 创业团队都是性能对标 Mobileye,价格还亲民。但使用双目方案并不意味着「捷径」,和单目方案一样,软硬件结合、落地速度、产品体验和价格,都是需要解决的。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并不是中科慧眼产品)

————————————————————

原创声明:本文为GeekCar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转自GeekCar”及原文链接。

微信号:GeekCar,汽车科技新媒体,专注于智能汽车、车联网、新能源等前沿科技与产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