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的革命一定在中国,技术派更具金融改造能力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Fintech的革命一定在中国,技术派更具金融改造能力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收紧后,除了一些官方组织的活动外,很少有大规模的场子来公开谈互联网金融,之前一个大型会议上也临时取消了互金的板块,让业界嘘唏不已。但这几天,与互联网金融一墙相隔的Fintech成为了新的关注热点,人们越来越多地热衷于讲Fintech,而不是互联网金融。

7月17日,一场Fintech的大会——朗迪(LendIT)中国峰会在上海举办,几乎把互联网金融领域有头有脸的大佬都汇聚到一起了。实际上,Fintech是互联网金融在美国的说辞,朗迪峰会是由世界最大网贷研究机构LendIt发起的,在科技金融领域影响力很大,Lending Club也是其中的发起人之一这个发源于美国的阵容强大的会议移师中国来传道与淘金,背后也传递了明显的信号——Fintech的大市场是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恰好,这次Fintech大会中受邀出席的“普惠金融”公司CTO方亮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为什么说中国是Fintech的“天堂”?

我们习惯讲,世界是平等的,科技是无边界,也是无国界的。过去,中国科技、互联网发展和应用大都在跟随着美国的步伐和节奏,但近年来,这一状况已经开始发生逆转。在移动互联网、电商领域,都上演着完全不一样的风景,日益火爆起来的Fintech更是如此。就此,“普惠金融”公司CTO方亮在朗迪峰会上抛出的观点相当犀利,他认为中国才是Fintech发展空间最大的天堂,价值万亿元规模,而在美国,Fintech的空间要小得多。

其实,得出这一结论并不奇怪,虽然Fintech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却在中国金融市场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美国金融业相当发达,传统金融体系和用户覆盖成熟、完善,科技金融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空间十分有限,也很难形成差异化特点。一个鲜明的例子是,Lending Club这样的公司,只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减少中间成本,通过降低借贷利率来吸引在线用户,比如美国银行平均借款利率是21.7%,Lending Club则为14.9%。这也带来了一个现象,Lending Club上市以后,股价一路下滑,如今,市值较历史最高的85亿美元,已经严重缩水。

另外一点,美国征信体系相当完善,每个用户的信用数据也很透明,三大征信局几乎覆盖了所有信用数据,传统金融机构与Fintech基于的信用数据差别并不大,所以,美国的Fintech既没意愿,也没能力去创新,传统金融机构留给Fintech的发展空间很狭小。所以说,美国的Fintech仅仅是科技给金融业带来的一个小涟漪,放在庞大的传统金融帝国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甚至因为有与传统金融机构抢生意的嫌疑而备受打压。

但在中国市场,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最为恰当,因为与美国的金融业态完全不同。“普惠金融”公司CTO方亮的观点认为,中国的金融渗透率非常低,有大量的个人、中小企业因为信用“无痕”,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特别是二线以下城镇和农村,即使是信用卡借贷业务,在农村消费的构成也仅有1%,预计小微企业和信用“无痕”人群的融资市场存在万亿元的缺口。

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前仆后继,瞬间就冒出来数千家P2P网贷平台。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前途和空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传统金融机构仅仅服务于头部人群和大中型企业。实际上,他们不是不想服务更多企业和人群,而是以纯粹线下模式,成本太高,坏账率也吓死人。Fintech的出现,就是要提供便捷、高效的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近年来,一下子火爆起来的P2P网贷等投资理财、借款等服务,几乎走的都是普惠金融的模式,避开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地盘。拿这次朗迪峰会上出风头的“普惠金融”公司来说,其身上表现得就异常明显,与专注在某一细分领域不同,普惠金融旗下开发了面向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爱钱进(个人信用小微借款)、钱站(消费金融)、任买(城市商圈消费分期品牌)、会牛(练股和选股)等品牌,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看来是不想错过这场盛宴,铺的摊子也足够大。

大数据、机器学习将颠覆中国金融业

我们一直在谈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强调了互联网在线、信息透明,以及高效率对接的特点,反而弱化了科技在改造金融业中所起的作用。与房屋、出行领域的分享经济比,科技对金融的影响要大得多。Fintech与互金,前者更突出科技对金融业的改造,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交互体验等技术,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模式间侧重点的不同。

“普惠金融”公司的CTO方亮对技术带来金融业的改变相当推崇。这家公司一开始就打出了“让金融更有温度”的情怀口号,在公司介绍里还有“数据驱动业务、技术改变金融”的字眼,而看看“普惠金融”公司旗下的爱钱进、钱站、任买、会牛等服务品牌,虽说面向的人群和服务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流着科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血液。这个玩法也是基于一个判断,同样是改造金融业,技术派在后期所占的戏码会更重一些。未来,没技术储备的公司很难走得太远。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点,首先,因为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银行虽然有征信数据,但数据量、深度、广度都不够,银行又采取了封闭的玩法,不对外开放。“普惠金融”公司CTO方亮认为,这反而是一个机会,虽然这对早期发展的科技金融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也带来了利用创新技术重塑信用模型的机会。而实际上,这应该是政府牵头去完善的体系,就像支付宝、财付通等民间机构上位一样,信用体系在早期也离不开科技金融公司的探索。

其次,大数据能解决风控问题吗?很多人心存疑问,其实经过用户授权、爬取、商业购买与交换,可以获得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个人数据,涉及到消费、交易等方方面面。因为科技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就需要符合金融规律,大数据能结合海量数据,结合云计算、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构建信用模型和风控体系,比如“普惠金融”公司推出的“云图动态风控系统”,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链接内外部多元化数据源,形成风控知识体系。所以说,未来的科技金融竞争,比拼的一定是技术实力。

最后,移动技术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应用要比美国大,看看O2O、团购、外卖等互联网主流战场热闹程度,就可窥见一斑。中国市场消费人群、企业数量众多,且分散,线下覆盖,成本过高,移动互联网不仅提高了匹配效率,更大大降低了覆盖成本,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性,金融也是一样,中国使用智能手机享受金融服务的习惯已经建立。相比,美国Lending Club直到今天,甚至在苹果的应用商店里都没有APP,看起来不可思议,实则是市场的不同造成的。如此来看,技术会是科技金融接下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政策虽收紧,但支持科技金融的方向不会变

虽然当前监管政策细则有待落地,但总体上支持发展的口径不会改变,道理很简单,科技金融提升了金融的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又能解决金融难以覆盖到中小、个人金融的难题,政府再傻也不会采取一刀切的监管方式,只不过,在E租宝、大大集团等出现数百亿元的大案后,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口径暂时由“鼓励发展”调整为“规范发展”而已,未来一旦市场健康发展,必然会强劲反弹和爆发。

而且还有一点,当下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消费升级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互联网金融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调和剂,是不可或缺的创新力量。何况,不管叫互联网金融,还是科技金融,也不会游离在监管框架之外。反而,监管政策的收紧,让一些存在投机、欺诈动机的平台撤出了市场,给正规的科技金融平台提供了扩张的契机。

来自市场一线的数据也支持这一推断。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P2P网贷行业单月成交量达到了1713.71亿元,同比2015年6月增长了159.83%;截止到今年6月,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349家,同比2015年6月增加了321家。如果放在坐标系下看,就是一个典型的“倒V型”的触底反弹的曲线,底部就是去年12月政策收紧带来挤出效应。

所以说,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看起来风声鹤唳,实质上一大批有眼光的企业扎堆其中,等待着爆发的时机,原因就是市场空间巨大。不过,同样是在用科技、互联网来改造金融业,不同平台的玩法和竞争力有很大区别。但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金融服务的市场足够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土壤和用户应用环境。未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金融科技 fintechfintech 金融科技fintech 金融中国fintechfintech公司fintechfinfet互联网金融中国革命金融革命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