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踢赢下半场?超多维押宝VR+裸眼3D
当大多数人对一个行业感到疲倦的时候,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则意味着机遇。这些领域通常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各家产品大同小异,并且已经出现领跑者。显然,智能手机符合以上任意一个标准,如果谁这时候跳出来要做手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质疑。但仔细分析,市场竞争激烈多是在同质化严重的手机厂商之间,它们大都性能、外观、卖点类似,用户很难有明显的好恶,想要在这个池子里扑腾出一些水花,确实难度不小,但是在一些创新领域,树立标杆、推出爆品仍有机会。3D、VR是当下最流行的技术,涉足该领域的手机厂商为数不少,大多数会发布一个独立的VR头盔,借此向外界宣告已经占位。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多维科技”)也想借势出发,不同的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此前一直以toB业务为主,并且在裸眼3D屏幕技术上深耕十余年。从公司成立之初,超多维就专注于裸眼3D技术,即不借助任何外界设备,只通过终端屏幕看到3D画面,“毕竟人与生俱来看到的世界都是3D的,”超多维科技CEO许培桢解释裸眼3D的重要性。 超多维科技CEO 许培桢在toB时代,超多维主要为PC、平板、手机等终端厂商提供一体化的3D屏幕解决方案。一般的屏幕提供商不同,超多维要提供针对3D屏幕的软件和系统算法,以及上游的内容源、校验设备等等。2012年年初,公司研发出全球第一款适用于PC的裸眼3D屏幕,许培桢很兴奋,希望可以尽快的在合作伙伴产品上推广这项技术,但对于PC厂商来说,过于激进大胆地采用新技术,用户不一定会买账,更多的时候它们只能试探性的使用一部分。“干着急”,许培桢回忆那段时间,“也有其他厂商感兴趣,但是基于商务契约,超多维科技能做的并不多,非常尴尬。”与其焦灼,许培桢想倒不如撸起袖子自己做产品。虽然在toB市场,超多维科技的裸眼3D技术优势明显,但公司高层没有高枕无忧,“单靠做技术成为一家大公司不现实,很多纯技术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只能卖掉、被收购”,许培桢说。于是,公司逐渐谋求转型,从原有toB业务向toC转型。许培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用户”,用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怎么找到双方的契合点? 兜兜转转,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超多维科技即将推出其自主研发的首款智能手机,裸眼3D会是其中一项功能,除此之外,3D和2D的无缝切换也是核心技术。对于这款产品,许培桢没有想太多,“公司最新的研发技术终于找到产品承载”,这对研发人员来说,已然足够慰藉。市面上提出裸眼3D概念的产品并不少,但它们大多数只能在一个固定角度实现,当用户变换视角之后,3D效果也会消失。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人眼捕捉追踪技术,也就是能否发现用户的位置,以及在位置变化之后,能否提供相应视角的画面。可以将这个动作拆分成捕捉+追踪两个步骤。在捕捉方面,目前行业大多通过红外实现,但这种技术应用到手机上最大的弊端在于功耗过高。超多维科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法解决,摄像头会存储大量人脸模型,提炼出人脸特征,形成一张数字意义上的人脸,在看到一张新面孔之后,会根据存储的大数据迅速判断人脸的位置、表情等信息。追踪技术则是通过一整套解决方案实现,它的难点在于在识别人脸位置和角度发生变化之后,不仅仅要追踪,还要根据算法提供之后呈现的图像,保证提供的3D图像不变形、无延时影响。裸眼3D屏幕这项技术也为公司捧回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奖项。跳入一个新行业,超多维科技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得多。不仅要动手做产品研发,还要完善上下游产业链。裸眼3D手机做出来,许培桢发现市场上还没有校验裸眼3D的设备,只能自己研发。“毕竟是我们研发出来的技术,只有我们最了解,别人无法加入,供应链也只能自己整合。”许培桢说。不仅仅是硬件和解决方案,内容上的开发也要顾及。目前超多维科技平台上长短视频的总量已经超过300余部,大部分是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发,超多维科技最后进行整合和标准的统一。除了手机以外,超多维科技还会发布VR产品,具体将会在超多维科技即将举行的发布会上揭晓。“3D和VR,二者在底层的算法,包括软件应用和交互模式上,都很不同”许培桢说,但这些都是由超多维科技独立完成。在许培桢的逻辑中,裸眼3D会大势所趋的真正原因是消费升级,面对外表相似、价格接近、体验趋同的手机市场,用户的刚性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但注重娱乐性的手机市场还不成熟,“未来手机将由“兴价比”驱动,用户的第一部3D电影、VR电影将会通过超多维手机观看”,这是许培桢看到的市场机遇和空白点。超多维科技未来的野心不仅在于一款手机,平板、PC等多终端,以及内容、平台等上下游生态圈的搭建,所有娱乐和科技的结合,都将是公司未来深入探索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