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前,我为什么离开BAT,加入创业公司?
本文首见于知乎回答:你辞职以后找到新工作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进入知乎答案页。欢迎知乎关注“泉四”。
2015年1月30日,我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内容,附了工牌、工位照,写上:青春不老,斗志永存,愿大家好。这条内容获得了我有史以来的最多赞,也进入了一个小周期:持续地回答很多关心关注我的朋友,为什么我在一个很明确的上升期(个人和业务线皆如是),离开了BAT体量大平台,进入到了一家听着苦哈哈的创业公司——人人车,做着看着仿佛有点low的二手车项目,从生态平台建设,开始了接地气的o2o之旅。
其实,我并不是一开始就顺畅接受了人人车的offer的。从人人车老大李健向我伸出橄榄枝到我真正加入,持续了大概半年的时间。也正是在这半年时间里,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看到了人人车的成长,感受到了人人车逐渐爆发的魅力。
第一次见李健,是2014年五一假期之后。我收到一个陌生电话号码的短信说:想见面聊聊。其时我在待的业务线,正好经常会有开发者约我聊合作。带着谈合作的心情,我见了李健。结果,开门见山:来人人车工作吧。对车毫无兴趣,且对平台工作正热情的我,都没兴趣了解具体工作做什么,直接就拒绝了。
李健的特点,就是很容易招人喜欢。可爱的胡子大叔,诚恳腼腆。和他共事过的所有人,评价也都是靠谱正直聪明。因为成为了朋友,我也就认真给人人车推荐了一些朋友,也间断着给李健提些建议和想法。一直到了十二月,挖我到人人车的话题又被重新提上日程。其时的人人车,已经很迅速地通过快速业务增长拿到了雷军的B轮融资;我也度过了对平台业务的蜜月期,开始感受到一些困惑,明白了一些瓶颈。这时候,我认真地和李健探讨了我要在人人车从事的工作——整体服务的运营和传播。几次深聊下来,我既对二手车业务有了相对深的理解,也对自己要从事的工作内容产生了兴趣。和身边的不同类型密友讨论了几轮之后,最终做了决定:离开大公司,进入人人车。
回头看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大家普遍认为,我的跨界很大:我是法学出身,在美丽中国做过政府关系(支教类公益机构),后来进入互联网,在大公司做移动用户产品的运营、公关,现在进入二手车领域的创业公司。尽管看着都没什么关系,但在我自己看来,其中的共通之处很明确,我的追求一直没变:在营销运营领域,做有意思有价值的事。在经历过了两年时间大公司用户产品的运营后,我的困惑是:大公司的人员多,分工细,流程长。很少有持续的理念能贯穿从产品到运营再最终到市场的整个流程。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产品做产品的,运营做运营的,市场做市场的。请注意,这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大公司一定会出现的现象,且很难改变,因为不同团队的立场和目标都不同。而在一个类似人人车的小公司,就有可能使产品、运营和市场保持统一的目标和调性,协调最适合的节奏,做到性价比最高的效果。我在大公司学习了很多,但由于实际情况,有些一直是纸上谈兵;而在小公司,简单极致快速,我能去试验自己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当然,前提是东家允许你尝试。好在人人车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因为创业公司很紧急,所以仓促离职,甚至连一部分年终奖都因此被损失。其实上面一段的心理历程,某种程度讲,是有点理想主义的,只要是在相对复杂的人群社会关系中,上述的思路就未必能实现。 因此,初入人人车,我心里有所疑虑,行动有所保留,我也不确信这个决定是否正确。现在呢?现在,我很确信来到人人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
1、如果一个观点是正确的,是有利于用户的,大家就都会支持,且快速落地。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区别。在大公司,每个个体的目标,未必与业务的目标、公司的目标一致,每个人权位最重的一定是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在一家创业公司,大家穿一条裤子,相当长一个阶段内,每个人的利益都与公司利益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个比较重的领域,大公司的一支团队反倒做不过资源更少的小公司的原因。
2、在市场公关方面,老板们拒绝平庸的与其他人相同的做法。大多数情况下,老板们会更期待一种安全的做法,对于市场运营人员来说,创造力被极大束缚,人也会逐渐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人人车的创造空间不仅符合我希望创新好玩的思路,也督促着我,在任何一个细节,精益求精,与众不同。工作因此而充满动力,也充满乐趣。
3、领导们都很牛逼,是极其难得的直接学习机会。四个创始老男人,都挺深沉,放大公司也都是vp级别的人,在即使最日常的沟通里,也让人受益匪浅。四个大叔放一块简直就是纵贯线。对于一个希望不断学习的人来说,学费低,有疗效,药不能停。
4、创业公司是屌丝合集?呵呵。作为一直在前沿行业工作的我,第一次有了六十岁的同事,文革后第一届汽修专业大学生,在大众待了一辈子,工作牛逼指数惊人,责任感像老黄牛;某男同事,是知乎大v,汽车行业专家,经常被各个电台请去讲节目;一个女同事,看着嘻嘻哈哈,其实是知名车友会会长,一呼百应;还有个特别帅的男同事,是知名赛车手。李健说了,只招最好的人,做最牛的事。果真如此。
我一直很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由于在招人,最近我也和很多人,聊过人生职业选择这件事。我自己一直遵循着下面几个原则,分享出来,希望有用。
1、知道自己要什么最好;不知道也没关系,可以用排除法。以前在美丽中国,一次workshop,大家都在一张纸上回答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人生苦短,一定要赶快发现想要的,随后全力争取。但是在真正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那一刻,我发现之前的想法是错的。实际上,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既没可能立刻真正发现自己想要什么,也没必要马上知道答案。回头去看,会发现此刻的自己与当时的自己,视角、思路、决定一定是不同的。所以,要做一个决策,可以先根据自己一定不想要什么做排除。那些明确知道一定会遗憾的决定,直接拒绝就好了。不要纠结,不要疑虑,慢慢往前走,答案自然会有。
2、当众多因素出现时,分清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用比较学术的说法,叫“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人人车一周上六天班,很辛苦,如果周日有点事,会感觉这一周简直没有休息。对我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但对于其他人,未必。和一个姑娘聊,她说,她向往这个工作机会,但就怕这么辛苦受不了,有点纠结。我的建议是:明确什么困扰是一时的,什么困扰是一世的。如果是个想要珍惜学习机会的人,少休息就不是障碍。分清一时与一世,做选择就不难。
3、除了事,要跟的人,要合作的人,也决定了一个选择的舒适度。所以,并非一定要几次面试定终生,多在各个渠道去了解信息、收集信息,掌握的信息越多,做决策的判断依据越精确。多和未来的同事聊,而且选在吃饭等非面试的场合聊,更容易知道新环境新同事是不是合拍。和不合拍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一起共事非常难受,人以群分,事半功倍。
4、全面判断做一个决定时,自己会失去什么,得到什么,看性价比,看决策成本。很多人问我,你去创业公司,没风险么?对于我来说,并非是自己出来创业,在大公司和在创业公司,其实都是在打工。创业公司成了,我的投资对了,有了财务自由的机会,这是占了一个便宜;创业公司发展不如预期,我该学的学了,该赚的薪水赚了,最终只是没有占到便宜,却并未吃亏。说到底,这个决定没有让我失去任何东西。学得更好更多,没有什么损失,why not?
现象也许很纷繁,但本质一定很简单。好学的人永远都能进步,机会也只会给努力争取的人。
我以后想做什么?我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意识到:二手车挺酷的,很环保,很健康;人人车挺牛的,很专业,很可靠。
文章转载于:曲苑杂坛 (微信号:iSong-iStory),已获取授权,欢迎大家关注。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
编辑:姑婆那些事儿主编黄晴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原创,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