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合并,除了涨价你还应该知道这5个事实
传言、辟谣、再传言、再辟谣。套路玩儿得再深,滴滴和Uber合并的消息已然变成实锤。在北京时间8月1日一大早,一封疑似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发表在个人博客上的公开信被泄露。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的剧情就此拉开序幕。
全文翻译如下(援引腾讯科技译文版本):
今天我们宣布,我们打算让优步中国(Uber China)与滴滴出行进行合并。
三年前,我曾与一些人共同访问中国,考察我们能否在中国市场推出Uber服务。考虑到我们当时仍只是一家相对较小的初创公司,且在中国市场名不见经传,这在当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想法。绝大多数我们询问建议的人都认为,我们要么傻,要么疯狂,要么两者皆有。
我带着不同的意见离开了中国。首先,中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如果你渴望让“交通像自来水一样可靠,能够随时随地提供给所有人,”那么就不能够忽略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其次,作为一名企业家,如果你有机会同时打造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不尝试才是疯了的表现。
快速迈入今天,优步中国用了仅仅两年时间,就已超过了我最疯狂的梦想。我们的成长速度异常迅猛,目前每月已接单超过1.5亿份。鉴于绝大多数的美国公司都很难在中国市场获得发展,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也是我为何对中国团队完成的优异成绩感到自豪的原因。
不过作为一名企业家,我知道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倾听你的想法,且追随自己的心愿。优步中国和滴滴出行在中国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且两家公司尚未在该市场实现盈利。实现盈利是打造可持续业务的唯一出路,这能够更好的在长期服务于中国乘客、司机和城市。
优步中国与滴滴出行的合并能够变得更加强大,我对此毫不怀疑。这也是我为何对公司的未来感到如此兴奋的原因,无论是在一直对打车应用产业创新开放的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乘车分享正成为汽车所有权值得信赖的可替代选择。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Uber CEO
博客泄露之后,合并的消息立马遭到了双方的否认,中国优步公关人员表示并未看到相关博客;而滴滴出行副总裁陶然强调了滴滴态度与之前否认合并传闻时是一致的“对于今天网上流传的所谓TK(编者注:卡兰尼卡)的blog,我们和大家一样,不知道究竟怎么来历。”
1 到底谁收购了谁?
在8月1日上午,彭博社就报道了有板有眼的合并方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Uber将把其中国业务优步中国与滴滴出行合并,合并后的估值高达350亿美元,其中Uber中国的价格接近70亿美元,而滴滴出行则保持最近一轮融资后的估值,即280亿美元。滴滴在6月份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筹资73亿美元。
而根据滴滴出行官方稿件来看:“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由此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
2 合并原因是烧钱?
在中国打车软件烧钱已经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现状,尽管两家市场占有量最高的企业都纷纷表示烧钱模式难以为继,但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表明了这两家被市场看好的公司依然在烧钱的道路上横冲直撞。下面是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以及两者合并后的滴滴出行以及Uber全球和Uber中国的融资梳理:
专车市场的两大典型为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实际上,Uber在除中国以外的主要市场都已实现盈利。在7月21日,彭博社就曾报道称,多家机构投资者正在推动Uber与滴滴出行签订一项合作协议,投资者提出将Uber中国并入滴滴,而Uber成为滴滴小股东这一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显然是资本想终止这场看起来永无止尽的烧钱打法。根据外媒的报道,为争夺中国市场,滴滴快的和优步两大打车软件公司每年要拿出超过10亿美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用来吸引司机和乘客。而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去年9月9日的报道中指出,普华永道的一份财务报告显示,作为占据中国本土打车软件市场最大份额的公司,滴滴快的公司的净亏损已经达到了收入的三倍还多。
3 合并对双方有利?
水土不服成为大多数国际公司在中国本土化的通病,Uber也不例外。在之前的采访中,卡兰尼克直言优步在进军中国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比方说我们有现成的系统,但中国很多事情都不同。地图不一样,社交媒体不一样,支付系统不一样,政府以及他们商业合作的方式不一样,所有问题都是新的。“合作之后,滴滴在政府关系等方面的资源将为Uber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同时滴滴出行被认为是BAT之外最大体量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4 中国市场到底有多重要?
2016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演讲中披露滴滴平台数据称,注册司机1500万,在全国400个城市提供服务,2015年全年的订单是14.3亿订单,每天处理1400万次的完成订单,这一数字是美国的5倍。不过,柳青表示,滴滴的渗透率只有1%,“全国8亿人每天出行约11-13亿次,滴滴每天提供1400万次的出行除以13亿次,渗透率是1%,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市场空间;而旧金山这个数据是15%,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相同的结论同样可以从Uber的运营数据中看出。Uber在今年北京时间7月18日迎来了其第20亿单,147个并列获得“第20亿”殊荣的订单分布在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的70个城市, 而其中的54个订单发生在中国的18个城市,超过排名第二的美国的46个订单。
中国是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移动出行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度都令人惊叹。因此中国市场也被认为极富商业价值和盈利潜力。大量的资本注入看重的是滴滴和Uber在交通领域的市场运作,而交通领域无疑是O2O行业中最具想象力的一环,能够与无数相关领域进行关联和链接,因此,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成为各方资本布局的重中之重。
5 专车市场如何变化?
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近日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专车市场整体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易到用车及神州专车则分别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若从市场份额看来,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必将坐实中国专车市场的头把交椅。
神州专车官方微博账号也在滴滴和Uber合并之后发声:“祝你们幸福~![微笑][微笑]”配图直言“挺好的一桌麻将,你俩非要抱团斗地主。”直言中国专车市场的大格局已变。
而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一场合并, 中国市场将进一步与国外市场进行切割, 尽管滴滴出行在官方稿件中指出滴滴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如地区、日本、韩国、欧洲、俄罗斯等地,但这些地区依然是Uber深耕完毕的成熟市场。尽管合并后外界可以将Uber视作滴滴国际化的重要依托,但 滴滴出行与Uber的独立性降低,双方在国际市场中另起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大大下下降。
另外, 有意思的是中国出行市场前4大玩家中有三家都具有“柳姓”背景 。Uber中国区负责人柳甄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侄女,滴滴打车总裁柳青是柳传志女儿,神州专车母公司神州租车的最大股东则是联想控股。所以合并来合并去,不过是一家人在斗来斗去。
6 打车价格怎么涨?
毫无疑问的是,滴滴和Uber的烧钱大战最为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享受了巨大的竞争红利之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合并,大多数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价格的变化。微博账号@微成都在8月1日17:26分时发起了相关投票,而在3小时内获得的一千余票中,73.5%的用户将最关心的内容投给了“价格变化”,而17.6%用户选择的“乘客补贴力度”也与价格有关,两者相加的比例高达91.1%。
在坐实了第一大打车平台之后,市场竞争已经不能成为滴滴Uber降价来拓展市场的主要动力,因此本就一降再降的补贴势必将进一步减弱, “涨”字已势在必行 。
另外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也成为关键变量。《办法》的实行使得网约车公司受到的监管力度更大,开具发票、政府指导价格、驾驶员管理、责任承担等都会增加平台运营成本。一方面让网约车有了合法地位,却也让滴滴Uber在合并之后有了更为合适的涨价理由。
消费者甚至担心打车平台因垄断就地起价。反垄断专家指出,“第一,中国此前出台的网约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专车平台有价格监管;第二,滴滴及Uber合并之后,如果无道理涨价则意味着其滥用了市场地位,消费者可前往工商总局及发改委相关部门予以举报,发改委及工商总局将进行反垄断调查,核定相关违法行为并进行处罚。
根据广大消费者的疑虑,滴滴出行已经出面“灭火”,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之一,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最后,论蹭热门,我只服杜蕾斯。
本文由百度新闻实验室(id:baidunewslab)原创,转载请申请并注明来源。
作者:吕林轩
编辑: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