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已Out,汽车行业以及投资人都在讨论人联网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以往利用道路扩张缓解出行压力的效果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共享经济模式催生的多种租车模式使得“智能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日中国建投集团与FT中文网主办,建投华科协办的“+互联网,出行改变未来”的JIC投资沙龙活动中,包括优步、首汽约车、奔驰在内的厂商,与投资人们来了一场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PK,以下为嘉宾现场发言要点:

首汽约车首席执行官魏东:出租车不会消失,城市交通有合理的竞争规则

在魏东看来,所有汽车的使用场景受制于公共管理者对行业的边界界定。现在城市的现状是,交通面积是有限的,道路的承载能力是有天花板的。

尤其是在中国的大量的一、二线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大量城镇化,意味着人口高度集中带来的抄袭效应,早晚高峰的拥堵状态和公共交通永远是供需不匹配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无法靠无限增加车辆供给来满足,只能通过存量的有效供给来解决。

谈及专车出行盛行之后,大家一边倒说要消灭出租车、认为私家车共享是最好的社会结果这种论点,他认为即便现在出现了专车出行的共享模式,但出租车在未来不会消失。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如果某一天北京雷雨,航班延误都是半夜三四点钟到了北京,谁去接机?如果今天下大雪,专车师傅都不出车,群众出门怎么办?老人妇女怎么办?如果大家还需要出租车这种公共交通职能出现,那就意味着它有一个和非公共交通的职能有一个界定标准,而不是完全无序。

不管京东天猫怎样发展,市值怎么高,规模怎么大,我们要到京东天猫买手机,买iPhone三星华为,还是取决于我们对这三款手机最终属性的认可和品质、性能的认可。天猫、京东更多是消费者用户聚集的能力,是对信息的重新的组合,但并没有生产任何产品,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比拼谁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全面化。

换而言之,所有的城市交通都应该有它合理的竞争规则,在每一个界定的规则里,不同的运营商通过自己的专业化服务实现良性竞争,而不是现在所有玩家都被价格捆绑,不靠补贴无法实现规模扩张,无法给投资人讲故事。

优步大数据专家江天:补贴只是市场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一个产物

作为优步中国大数据专家,江天表示自己的大数据不会共享出去,因为优步作为一家企业,大数据首先要为企业自身的运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提升用户体验而服务的。

优步的大数据如果开放,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社会公共服务,比如调整公交线路,为这样一个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

当讨论到现在滴滴快的、优步在国内的补贴模式,江天认为补贴不会是长期的东西,它只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的特殊阶段的一个产物。

但是补贴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模式,如何降低成本?Uber是通过效率的方式降低出行成本。

比如,美国现在开始上线Uber EATS送餐,Uber Rush 快递,现在是人和人的拼乘,以后是有可能人和物、物和物的拼乘,我们的成本不断降低,这不光是一种补贴的方式,而是通过我们的大数据,将不同的运输的主体进行这种有效的、有机的结合而提升我们的效率,通过提升效率来降低成本。

然而专车在给用户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优步此前也因为单个事件被其困扰,江天表示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性,优步已经在建立一系列的机制,比如:

1、人脸识别技术,每个司机上线的时候需要刷脸;

2、黑名单制度,是按照乘客的评分来对司机做一个判定;

3、一键报警,当乘客和司机到了陌生的地方,或者有一些冲突,你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可以一键报警。 

奔驰新能源研发中心高级经理来振华:互联网时代,数据分享是进步的基础

来振华认为新能源车,是一种新的出行方式的变革,并不简单是一个交通工具或者说从发动机变成电动机的简单的变化,而是更多的蕴含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

你需要的是从A点到B点的服务,而不需要一辆车,一辆车你自己开可以从A点到B点,新能源车也许是他送你从A点到B点,也许它基于纯电和微型充电,是智能出行的一种服务商,未来也许不是一种简单的取代关系。

他提到所有有关车联网的技术是默认车还是一块砖头,两辆车都用这种模式进行判断,两辆车同时高速通过一个十字路口,短时间内雷达波发现物体之后有这个危险。这个时候,汽车之间就需要一个能相互通讯的功能。

无论智能互联,还是车联网,目前还都是单个个体,包括用户和驾驶员后台的服务,都没有形成车与车之间,车与人之间,车与设施之间的互动,这方面还差很多,这些是汽车厂商未来变革的可能性所在。

“车联网需要解决车和车之间,车和人之间,车和基础设施之间的综合解决方案”,他说。

来振华表示,按照奔驰的规划,开发一款车需要五到七年。做产能规划的话,在内燃机这种产能规划上,我们想十年左右可能你们会看到一种产能的最高限的现象。

大数据化则是未来产品开发和规划非常重要的依据,这样就可以很清楚产品适合哪些人,应该以什么方式来适配。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分享是进步的基础。

聚电网络科技副总经理王庆华:充电桩在未来就是公共性产品

作为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运营商,聚电网络科技副总经理王庆华坚持认为要想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一定是先行的,而且要适度超前。“桩是基础设施,没有桩就像车没有加油站是走不了的,充电桩以后是公共性的产品”。

未来,充电桩运营平台应该成为一个开放平台,可以容纳国内任何的充电桩品牌的接入,比如你是家庭用户,买一台新能源汽车,配套的新能源厂家,如果你有固定车位会给你装一个桩,这个桩就可以接入到系统里,在你闲暇时你这个桩也可以供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这就类似像Uber一样的共享经济,提高充电效率。

这就需要大家把共享的东西拿出来,做成标准,然而成为通用的设施,但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保证竞争优势。

事实上,充电桩的问题解决了,还会牵涉到一个新问题:支付。每个充电桩的企业有自己不同的支付系统,比如现在我车上只有三张充电卡,分别是国网、聚电之类的,但我恰好去了星星充电,我没有它的App,也没有它的卡,有这个桩也充不了电。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政策层面已经在做出部署。

比特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瑶:不要讲车联网,要讲人联网

“我不讲车联网,讲人联网,PC、手机和手机都是未来人的器官的一个部分,都是人的功能延展”,张瑶对车联网的理解就是一个TC/PIP协议,就是一个皮肤传感器,人眼传感器,它还要被人模仿。

所以,未来人车合一的好应用会胜出。比如在PC时代就是比尔盖茨,在手机时代是乔布斯,在汽车时代是特斯拉马斯克,未来在车联网的时代一定是像马斯克这样的人可以统一全球标准。

但像Uber这样的公司不是在卖车联网,它卖的是什么?在北京打到三轮车,在巴黎打到马车,它在一个城市可以逆袭滴滴这样的中国巨头,靠的是人性,玩的是人格,包括滴滴玩的红包也是玩人格。

从Uber包括Uber做智能汽车,本身就是围绕人的行为高频交易交代,我们把这个叫做高频时代。相对的是一些低频的,比如下楼等公交车,错过就要等三十分钟,现在下楼车就过来了,这就是Uber带来的变革。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张瑶表示会在B2C领域要寻找高频应用,但一定是依托于核心产品,依托于传统企业来寻找。因为如果你脱开传统企业,你就被Uber和BAT干死了,你没有机会了。另一方面,互联网有马太效应,它的人口一定是2变4,4变16,它的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成本为零,所以只要和腾讯在一起就把别人干死了。

“当互联网空军打陆军,我们已经没有机会了,我们只有陆军训练去逆袭空军”,他说。

张瑶同时认为,物联网和车联网都是中国式的概念。本质来讲就是产能的标准协议站,可以相互的互通协议,通讯协议可以互通。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可以相互博弈,这属于人工智能的概念和范畴。

最终,技术革新一定基于硬件层到通讯层,我们叫做协议站,比如像传统的IP层动态组网,Uber也是动态组网技术到后面的应用层,到微信上层的API,只有针对这些开放的平台起来才会出现车联网。

总结起来,比特资本会关注三个方向:1、B2C领域的高频应用;2、B2B可被联网的高频调度的机会;3、跨界的金融创新。

建投华科投资副总裁解露露:屏蔽掉烧钱补贴,专车会回归到高端市场

与张瑶同为投资人,建投华科投资副总裁解露露认为滴滴、Uber用大量的金钱烧钱补贴,帮助大家培育了市场,但她认为烧钱补贴不会长期持续,专车需求最终会回归高端的政企和商务人士需求,谁能更好的服务好这块真实需求,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这和传统产业+互联网的理念一脉相承,互联网是帮助传统产业成长的工具,但互联网产业冲破了自身和传统产业的壁垒。解露露认为做好线下的服务和产品,通过线下的资源提供更好的消费者价值,才有可能构建起企业自身的护城河和竞争壁垒。

“未来屏蔽掉烧钱补贴的因素,它会回归到比出租车更高端的市场,大家的大众出行需求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满足。比如分时租赁、顺风车等其他的方式,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互补出行”,她接着说。

现在已经不存在互联网产业,因为任何一个产业已经互联网化了。但依然有一些行业互联网的渗透率相对来说偏低,像比如医疗、金融、教育这些行业还是非常值得去关注的。

除此之外,作为车辆的驾驶人来说,它也很难有闲暇做车上的交互和娱乐,以后无人驾驶真正实现商用以后,这块是非常具有爆发点的细分领域,要找盈利模式就要围绕两个主题,一是车主生活,二是和车相关的后服务市场。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