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缘何争相涉足互联网金融?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2014年下半年至今,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收购、自建平台等方式涉足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领域。从商业角度来说,以A股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争相涉足P2P领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P2P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P2P平台经营主要围绕“三端一表”展开。三端——资产端、资金端、资本端,一表——财务报表模型。资产端指平台是否有足够多、足够安全的项目,决定了平台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资金端决定了平台运营成本高低。而资本端则决定了平台能否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支撑自己按照应有的商业逻辑发展,决定了股东结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等情况。三端共同构建了P2P平台的财务报表模型。

上市公司是否涉足P2P,通过何种方式涉足,最终取决于战略需要和财务报表模型。

第一,匹配现有产业发展战略,通过金融方式寻求主业更大、更强、更好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多数产业处于成熟阶段,利润率空间越来越薄。一些产业客观上需要转型升级,而转型的路径之一就是与金融结合。一些产业需要更好地解决供应链上的融资难题,才能稳定供应和销售渠道,促进整个供应链良性循环,增强竞争力,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不管何种原因,上市公司需要顺应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多种方式谋求更强的产业地位,增加利润增长点。而布局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金融业务是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重要选择,如瑞茂通入股中瑞财富。

一方面,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由于资信状况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等原因无法达到银行信贷的要求,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融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掌握供应链条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等详细信息,以及通过长期业务往来对上下游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的掌握,能够把握好风险点,有能力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上市公司在金融业务的资产端具有一定优势。

从资金来源角度讲,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银行、保理、融资租赁、小贷、P2P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相比之下,P2P平台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信息中介。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为融资方和投资人提供更为便捷、更加快速的跑信息服务。理论上,P2P平台是没有杠杆和规模限制,只要一边有项目一边有投资人,那么平台付出一定的运营成本就可以将规模持续做大。进一步,在一定条件下,P2P平台的资金回报率会高于甚至远高于其他业态。此外,P2P能够为融资方提供更便捷、灵活的服务,有的能够做到随借随还、按日计息、一天放款等。

第二,原有产业遇到发展瓶颈或衰落,需要进入新产业寻求更好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面临的是突破瓶颈,进入新产业寻求机会,是选择互联网金融P2P,还是选择节能环保行业,抑或是智能科技等等。这种产业选择基于产业判断、资源能力甚至企业家偏好等因素。上市公司涉足P2P,除了可能在资产端有一定优势外,还能为平台提供较好增信,能够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提供平台发展需要的资金,多样化资本运作手段等。

第三,市值管理。

借助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或是通过控股收购P2P公司合并报表,能够实现市值管理的短期目标。笔者认为只有与产业结合的市值管理,才能够实现良性的产融互动,才有长远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始终是要回归价值的。

总之,自建、合作、投资还是收购P2P平台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战略及对P2P平台财务报表模型的思考和判断。不管上市公司出于何种原因,有一点是重要的,需要尊重P2P发展的自身逻辑,不能报不切实际的幻想。

产业为本,金融为器。根本来讲,上市公司布局P2P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谋变、企业谋发展的表现,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也许,这是刚刚开始。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