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战略架构看阿里移动事业群
俞永福的移动事业群是阿里的第四级火箭——联想柳传志把联想控股分为“三级火箭”是有原因的。
联想控股把自己的业务划分为三级火箭,第一级火箭就是联想集团,用PC杨元庆那边的业绩来支撑,养着后面的新业务,农业就是二级火箭,上市后贡献利润,让利润不至于下滑,接着还有现在投资控股的更多公司,在联想大家庭里是属于后面的第三级、第四级火箭……这样上市公司的利润不会因为老业务的成熟、衰落而起起伏伏。永远有后面的新业务贡献利润,能够对股民负责……联想控股这样的公司我认为才是值得股民长期持有的好公司……呃呃,有点扯远了,回来回来
腾讯也是这么干的,最早是无线,接着是QQ秀会员,后来是游戏,现在是微信——马化腾不是也说要再造一个腾讯么?
那么在马云的版图里,一级火箭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在2007年香港上市后来2012年又退市了的阿里巴巴B2B公司,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这是第一级火箭。
现在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是马云的第二级火箭,是马云六个互联网服务的主力部队;我个人认为蚂蚁金服是第三级火箭——估计会在国内上市,现在还在憋大招;而俞永福执掌的阿里移动事业群是第四级——从成熟度上来讲。
4月23日,马云在北京的阿里巴巴年会上描述了阿里战略构架是:
第一,阿里系的电子商务服务。
第二,蚂蚁金融服务。
第三,菜鸟物流服务。
第四,大数据云计算服务。
第五,广告服务。
第六,跨境贸易服务。
第七,前六个电子商务服务以外的互联网服务。
其实在马云的战略架构中加入第七部分之前,俞永福早就问过马云,阿里巴巴的战略里面怎么找都没找到UC,也没找到高德,阿里影业不在里面,阿里健康也不在里面……问马云他们去哪里了?
马云就跟俞永福讲:“我故意不把你们放进去的,我们必须为未来十年以后,世界、中国需要各种各样基于数据的服务做好准备,因为这几年是我们唱戏,未来几年,可能是五年十年以后,是靠UC、高德、健康、影业,靠你们唱戏,所以我们是梯队作战体系。”
看,马云他老人家是把俞永福的团队当做了十年后的主力部队。现在看起来,俞永福的业务应该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话说,老马哥,到那一天真的要用十年吗?
全球战场
先看阿里移动事业群的六大互联网业务矩阵:在浏览器、地图、搜索、分发等多个领域占领入口,都没有增加任何的电商属性,反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更加专注。俞永福也说了一句,要建立阿里以外的江山——所以,可见并不是要依赖阿里的旧“势力”。
从目前移动事业群比较的核心资产uc浏览器和高德看:
UC浏览器则整合了淘宝浏览器业务,且UC的国际化已经初见端倪。
根据公开的资料,去年底UC浏览器宣布DAU(日活跃用户)突破一个亿,成为了全球首个DAU过亿的第三方移动浏览器,这一发展里程碑使UC浏览器加入Facebook、Twitter、微信等应用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同时UC的海外扩张步伐继续加快,国际知名流量统计机构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2015年3月,UC浏览器在印尼的市场份额达到28%,成为市场第一,至此,UC已经在亚洲三大人口国家中国、印度、印尼成为第一。
而大背景是什么呢?整个阿里巴巴集团都在向全球扩张!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国际动作。(杨姐知道一些,但是现在还不能说。嘿嘿嘿)所以,UC的未来绝不是仅仅在国内跟巨头打,而是去海外扩张。
接下来说高德,俞永福接手之后在功能上大幅弱化了商业化O2O,我记得当时他就说了,高德不要进行O2O的商业化,专心做地图这个基础服务,强化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务。
9个月的结果是,高德的活跃用户增长超过1倍。
当然了,高德不乏用了启用了我不喜欢的林志玲和我特喜欢的郭德纲这样的声优来推广产品,这无非是想让这个产品的体验更加亲切,为司机朋友聊解一下旅途、堵车中的烦闷——虽不是大创举,却可谓用心良苦且很得一部分粉丝的欢迎。
另外,从功能上讲,我觉得高德唯一的宗旨就是尽量扩大数据源,把出行的基础数据和功能打磨得更加完美,例如自驾避堵,公交导航也受到了不少好评,并一度在苹果AppStore免费榜长期占据第二位置。
其实,高德与北京、广州等8个城市的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北京交通台等权威媒体共同推出的"高德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还有与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雾霾地图和蔚蓝地图等等,这些服务的背后,也是在共同建设基于LBS的环境大数据。
游戏规则
不能用今天的高德、uc浏览器来衡量全部阿里移动的未来,就如同2009年那个对未来迷茫的阿里巴巴也不是今天的阿里巴巴。从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的定位看:“用技术和数据创造变量”中的“变量”是核心。最大的变量就在于未来的阿里移动应该是一个全球化的阿里移动……
当下微信、猎豹、畅游等很多公司都在进行海外布局,但在阿里移动事业群国际业务部总经理苏振雄看来,大部分产品都还处于冲用户量的1.0阶段。但阿里移动认为经过精耕细作,阿里移动的国际化已经进入2.0阶段,不仅占据流量入口,形成了用户口碑,还真正融入到了本地商业生态中,拥有了可持续的规模化本地营收。
阿里巴巴系的出牌法则一直不同于业界。
比如阿里影业,中国电影市场是一个正在高速井喷的行业,阿里布局于此但让我看到的不仅是电影这个行业——现在的O2O都在做的电影是什么?无非就是卖卖电影票,但是将来阿里影业干的肯定不是这么苦逼的事,我在上面看到了保险、众筹……这是金融,阿里如果把电影行业也做成一个垂直领域的金融入口,那么未来的玩法就不是广告和电影票。
所以阿里移动的未来一定不是现在看到的这些业务模式——而基于今天市场份额的算法也绝对不能合理体现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未来。
其实我更愿意从管道和平台的角度来看阿里移动的几个业务板块,而不是简单的业务或产品。产品说份额、争收入,壁垒来自于体验和更新速度;而平台则看数据积累、论生态枯荣、讲制度规则,壁垒来自于岁月积淀。
当然,或许我对阿里系玩法的精髓理解得还不够深刻,又或许我对俞永福“再造一个阿里”的意义也理解得不够深刻,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的大市场格局将可能与今天中国国内的巨头格局完全不同——这就如同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变迁也造就了更多新的巨头一样。
马云希望永福用非电商的基因,在移动端尝试重新构建一个生态,所以阿里移动事业群整合完毕只是第一步,永福的“第四级火箭”,机遇与挑战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