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张泉灵:为了转型,我强迫自己看B站 | CEO说
文: 孔明明 编辑: 汪再兴 口述: 张泉灵 (紫牛基金合伙人)
去年前,我一直觉得互联网只能作为一个兴趣或者一个沟通工具,但从去年开始,我感受到互联网在生活方方面面的所有积累都爆发出来。当看到我爸妈都已经在用滴滴打车、美团时,我自己无法不看到这种变化,不是吗?
这些变化很有趣,但它更多的让我想知道:这些变化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站在很多中枢位置上,知道很多信息,但突然间,我发现自己不知道未来是什么,因为很多变化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我觉得很恐慌。
做记者的典型心态是: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总是需要观察和记录者,可以做一辈子。于是当时我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主动找很多创业者去聊天。我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怎样工作思考的,想要补上这块缺。
后来是什么促使我决定要转型呢?第一件事情跟生病有关系,今年年初我开始天天咳血,以致医生怀疑我得了肺癌,排除之后它让我觉得要重新去考虑人生价值。
更重要的一方面,从记者的角度去理解一件事情,和走到企业内部去了解一件事情,前者其实是面目全非的。我突然觉得,我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去理解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不是在外围能看清楚的。
这中间我接触了很多企业。今年4月份我去接触猎豹时,有两点特别吸引我。第一点是一个2000人的上市公司,始终保持着创业心态。
第二点特别打动我的是,当时我跟傅盛认识还没多久,他就跟我说,我们周二有内部例会,你可以来听。他们例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对所有员工开放,下半部分是企业内部产品汇报。做记者都有一些眼力见儿,到下半场我就站起来走了。走了后收到傅盛的短信:回来,那个可以听。
那天对我触动蛮大的。 我突然发现,在外部看见的东西,跟他们内部真正在分享的东西,差别太大了。它会让你震撼:原来他们对产品的精细化理解,已经到了那样的程度。
有一天我跟傅盛讨论,我说细节类的东西是不能做外部分享的,但这中间有一些经验、走过的坑是能分享的。他说是可以。后来傅盛跟我说,决定要做紫牛创业营。
在筹备紫牛创业营和紫牛基金时,8月份有一天我们去经纬中国拜访,当时三个合伙人都在,他们说,傅盛还有姚劲波、李学凌,你们的公司目前都这样的市值了,为什么要花时间在这样小的基金身上,从经济上它并不划算。当时傅盛的答案是:喜欢。
我跟他的回答一样,因为喜欢。在此之前我内心积累了很多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找到了答案和自己的兴趣点。对我来说,当我找到兴趣点和价值点的时候,转变在大逻辑上已经完成了。
7月份我开始有辞职转型的想法,但我当时需要对原单位负责,这中间有正常的工作交接,我这个岁数做决定要家庭的共同支持,我还需要跟合伙人花一些时间互相了解,所以最后正式开始是9月份。
创业是一个不断改变自己的过程,包括习惯和看法。在我刚从媒体转做投资的时候,傅盛给我看他的一个投资,叫“小余老师说”,做视频的项目,当时在优酷上,很早期一集就有一百多万点击量。傅盛得意地跟我说,你看我投了一个特别有特质的孩子。我是做媒体的,视频看了很多,当时我特别不屑一顾:它的LOGO和背景完全一个颜色,“小余老师说”五个行草不规则叠在同样颜色的花色背景上,节目上的小余老师背后是一个斑马纹的欧式椅子,他人又不高,椅背整个呼在后面。看完我完全疯掉了,说这东西凭什么?
傅盛跟我说,其实你要理解的事情是现象及规律——一个东西在互联网上,有一百万的点击,而且能持续,就一定不只凭运气。 你的重点不是想凭什么是他,而是你要想为什么是他。想明白之后,你还要理解,互联网对某样东西的认可,是带着资本和传播势能的。一旦带着资本,就意味着小余老师可以去雇更好的人。你知道最后是什么结果吗?就是你这样的人会被他雇。
那一次我受到特别大震撼。原来那样的东西我不会去看,后来我至少愿意去看。现在我越来越多去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找出他的真正优势,能不能做更好;之后我再去慢慢理解为什么在我根本看不上的时候,小余老师会受到傅盛的关注,这个特质是否是具有功能性: 在大方向上有激情、很坚定,小事情上可以迅速改变、有很强的可塑性。
当时我找了团队里的90后,说把B站最火的视频统统给我看一遍。我一边看一边崩溃,一边还要理解:视频有三层弹幕,你根本不知道后面是什么,三层弹幕密密麻麻的,一个字都看不清,还唱那样的歌。但你要慢慢理解这种亚文化的背后是什么,这些用户是谁。
其实我原来也有这样的习惯,因为 严格来说,做记者就是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要去跟别人有同理心——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记者本来有这个能力的,但慢慢地一些察觉不到的惯性会被累积,你会累积你的喜欢或不喜欢。现在做投资,就要把这种好恶慢慢去降低。
一直在学习的状态中,我觉得这是人生特别重要的乐趣和生活方式。同时学习平台也很重要:你在跟谁学、用什么样的条件学,团队里有没有人肯教你、用一个多大的力量去教你。
进猎豹之后,我几乎把猎豹所有的主管业务都搞了一遍。
我有一个基本学习方法,叫框架理论。这是我当记者的时候学会的。所谓的框架理论就是,要先搞清楚大框架,清楚你要了解的是哪个方向的事情。
举个例子,比如说猎豹的主营业务是移动广告平台。移动广告平台里就包含两件事情,第一是移动广告是怎么回事;第二是以往的整个互联网广告生态是怎么演变到移动广告平台的。在脑子里没有大体系的时候,你很容易被碎信息所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创业比想象中的要难得多。原来我虽然觉得自己很重要,但只是平台上的一部分,现在对于我来说,最大的难度在于我在做一件从0到1的事情。这是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难度问题。
第二个难度问题是原来当你做一件事情受挫的时候,虽然会努力地去推进,但不需要负责总体,现在当你看到坑时,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跳下去填,没有人可以替你。
你知道这有多难吗?好难,真的。而且你不能诉苦,因为你一诉苦团队就散了,所以你得特别坚定地说,没事,有我,走。
原来我有点不高兴时会在朋友圈里撒个娇,现在我写了几次后就把它删掉了,因为我突然发现,撒娇没有用,就调整心态。但其实也没那么难,因为我特别清楚自己要什么。我是个目标导向型的人,没意义的事情我不做。大方向想通了,接下来的心态就很容易调整。
现在我每天睁眼就是去公司或者见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地和国外,剩下的时间在北京,在北京就是半夜回家,临睡前还在想事情。我的头发长得特别快,应该三个礼拜剪一次,但现在我完全没有时间去剪头发,前几天自己动手给自己剪了头发。
我这人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我的人生只有大目标和特别小的小目标,没有中段目标。
现阶段,我的大目标是希望通过投资这件事情,通过帮助年轻人,去看到这个世界的未来。小目标就是我目前要做的事情,我会根据我们的投资重点,分行业地去把一个一个事情树立清楚,然后建立一个更好的管理模式。
我觉得我站在了一个新的开始上,这个新的开始特别好。
文 章 首发于《博客天下》209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