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影视行业,BAT抓了一手“好牌”为何打得稀烂?
最近两天,互联网朋友圈在讨论IP牌局。话说IP这两年被炒的火热,相关影视娱乐行业水涨船高资本扎堆。
近日,暑期档的大荧幕激战正酣,尤其是在内地电影市场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二之后,国产片、好莱坞大片的厮杀更加激烈,分切这块大蛋糕。纵观国内电影市场,表现着与国外显著不同的特点:互联网公司日益深入到电影产业链,庞大的资本、流量以及IP内容注入,让中国电影市场更为生动精彩,发展速度也更为的迅猛,惹得国内外的电影片商垂涎欲滴。
互联网日益改变着中国影视行业,目前已经形成“BAT+X”的格局。BAT自然是绕不过去的百度(百度糯米影业)、阿里巴巴(阿里影业)、腾讯(企鹅影业)三座大山,他们手上抓着一把好牌,搅得江湖风起云涌。“X”是最有可能突变成长为在垂直行业与BAT并驾齐驱的因子。
内容驱动型产业,核心在于IP资源
观众看影视剧本质上是对内容的消费,这决定了影视产业从根本上讲就是内容驱动型产业,而其核心又在IP资源。剧本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影视剧的品质,IP能量能否得到释放则关乎影视剧的消费市场。
《琅琊榜》的大火毫无先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除了演员给力、剧组良心外,编剧在剧本上的精雕细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内地电视剧的标杆之作。反观电影版《何以笙箫默》,豆瓣评分3.7,黄晓明、杨幂有无演技暂且不说,单是观众的如潮恶评,直言拉低了烂片的下限,但这不影响它取得了近4亿的票房,而大多数高质量的国产影片能取得过亿的票房就极为难得,这就是IP的能量。在电影上映之前,《何以笙箫默》因小说、电视剧积累了大量粉丝,他们的消费能量在电影上得到释放。
另外一个典型的示例便是《盗墓笔记》,五毛特效、漏洞百出的剧情、李易峰杨洋面瘫似的表演,丝毫没影响到它的大火,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网剧,为爱奇艺导入千万级的会员数量。内容和IP资源的爆发,为影视行业的未来带来了无限可能。
眼下,风头正盛的内容创业以及非理性大采购催生的IP虚火,影视行业迅速由野蛮生长阶段快进到巨头割据时代。
BAT抓得一手好牌,但打得稀烂
BAT在影视行业的布局由来已久,从目前的局面来看,腾讯和阿里巴巴手中掌握的IP资源最为丰富,渠道优势最为明显,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流量,不差钱,都是其他影视行业玩家难以比拟的优势。
2014年,阿里巴巴投资文化中国,后更名为阿里影业,在此基础上,相继入股国内两大电影制作公司:光线和华谊兄弟,投资线下院线:大地影院。马云的电影版图初具雏形。稍后,又并入淘宝电影、娱乐宝等相当优质的互联网产品,阿里影业的气质更显不一般。马云一直想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影视娱乐帝国,在他的预期里,未来两年,阿里影业每年要投资或制作8到10部电影、3到5部大中型电视连续剧以及3到5部网络连续剧,这个规划不可谓不大,但这种大IP的玩法,却并未取得胜利,遭遇到出师不利的尴尬:2014年,阿里影业亏损6亿港元;2015年阿里影业电影板块亏损约7535万元,与国内其他保持高盈利水平的影视上市公司相比,马云的电影帝国,效益惨淡。
腾讯遭遇到同样的难题,在整合手中的大娱乐资源成立企鹅影业,信誓旦旦的想在大电视大电影产业中复制在社交领域的成功,旗下的阅文集团囤积了国内最为庞大的网文IP资源,数以亿万计的粉丝汇聚在网文大神的周围,如何将这批粉丝资源转化为票房收益,是腾讯面临的“幸福的烦恼”,至少从目前来看,企鹅影业并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社交板块的绝对优势在此处并未得到转化。虽然企鹅影业也发布了宏伟的拍剧计划,但影视剧制作周期漫长,网文IP改编为影视剧后是否忠实原著等诸多问题,是企鹅影业需要应对的挑战。
而百度旗下,百度文库倒是有比较丰富的IP储备,但盗版却是其无法解决的难题。百度糯米影业曾经公布过宏伟的电影计划,但雷声大雨点小,如今还只是圈在O2O环节,依托糯米团购切入在线票务市场。而影视产业更上游鲜见其踪影。BAT三家在影视产业的版图,百度显得最为薄弱。
水土不服,单一通道难以成就最终赢家
虽然我们能越来越多的在电影的片头看到阿里巴巴、腾讯的身影,但也更加明显的感觉到BAT在影视行业的水土不服:阿里巴巴难以把电商、互动娱乐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腾讯也未能将社交、网文IP储备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百度更不必说,浅尝辄止,明显的防御姿态,未深入到产业链。
BAT手握着互联网电影最优质的资源,但事实证明,单一通道或者说光有IP、只有流量是难以玩转影视行业的。他们的破局之道大概可以参考乐视的生态型影视概念。电影这个产业链,上中下游水太深了,牵涉到IP、制作、宣发……一系列的流程,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不仅仅要内容生态的协同,还要与整个电影生态协同,这点乐视影业正在努力。
2016年盛夏开始,行业都在关注BAT+X里这个X究竟会是谁,是否能成为最终的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