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了,这是联想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文/壹观察
在3月27日举行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天津峰会上,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联想展示了自身在智能互联方面的战略定位与面向未来的投资和创新。
与Google、Facebook、BAT等互联网巨头相比,联想计划将终端优势升级为“设备+云”模式,打造下一代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联想战略加速度:人工智能
经过十年发展与并购,联想成长为全球第一大PC企业,在收购Moto之后联想快速晋级为全球主要智能手机企业。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升级,联想决心提前启动加速度。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指出,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互联网正在进入到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能互联网的时代。
基于对产业的深入研究,联想制定了“三波战略”:第一波是个人电脑业务持续创新;第二波是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第三波则是“设备+云”。
所谓“设备+云”,是指联想不再是单纯制造销售PC、手机和服务器的硬件公司,而要转型为一家为用户提供整合了智能硬件设备、内容应用、云端服务的整合科技企业。
杨元庆认为,联想每年为用户提供近1.5亿台的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电脑、平板、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而这些设备是用户进入智能互联网,享受云服务与数据应用的入口。
因此,人工智能和云,就成为联想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发展战略的两个关键点。在这样的战略变革指引下,杨元庆决定亲自“操刀”对联想人事与组织构架进行大调整。2016年11月3日,联想集团连续宣布了三位高管任命,并将原有团队的三名高管的职务进行了变动。
其中,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常务副院长芮勇加入联想,担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TO,被业界视为杨元庆决心将人工智能和下一代智能设备提升到联想关键战略的标志。
在本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天津峰会上,芮勇将联想的人工智能战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三大战役”的技术战略,从技术角度加快联想“设备+云”战略的落地实施。
具体而言,“一个中心”是联想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两个基本点”是坚持设备+云的联动创新,以及坚持人工智能的技术驱动;“三大战役”则分别是智能设备、智能云平台和智能服务。
芮勇称,没有服务的设备其实是一个苍白的硬件产品,任何设备的创新都要跟它后端的内容和服务连在一起。
芮勇的人工智能战略似乎掐准了联想过去数年来面对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之惑:联想急于了解用户,建立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的更好连接,但一直未能完成这一产业闭环。
在芮勇的人工智能战略设想中,智能云平台和智能服务正是关键的补足:拥有智能设备,即拥有了入口和用户;通过智能云的连接,就能从用户端不断获取数据,再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智能服务就会变得越来越完善,体验会越来越好,这又会反向带动设备卖得更好,用户更多,数据更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带动联想实现高速增长。
联想人工智能“关键先生”
联想在全球有超过1万名的研发人员,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全球专利达2.6万多项。但全球人工智能顶级科学家芮勇的加盟,让联想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关注企业。
在本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天津峰会上,芮勇也阐述了自己对联想人工智能战略的理解和定义:计算机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和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以及深度学习。
芮勇称,人工智能其实不是由自然界演化,而是人为的,人希望某一个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所以叫人工智能。如果人类希望计算机或者一种设备去模拟人的智能,首先是必须通过计算机视觉来看待外面的世界。
第二个人工智能很大的分支是语音识别,还有在这个基础上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芮勇以联想智能语音助手举例,以“天津比北京冷吗?”进行测试,从“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和“天津热一点,天津比北京高1度”对比,突出了自然语言的理解带来的对智能服务的区别和重要性。
人工智能如果展开来看,有很多核心的算法和技术,实际上计算机视觉识别和对自然语言的理解都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算法不断进化的产物。
芮勇认为,从全球来看,其实没有几家公司拥有设备,又有云的基础架构,又同时提供云的服务,而联想就是其中之一。
换句话说,联想每年为用户提供近1.5亿台的智能终端设备,意味着拥有了海量的智能服务入口和智能云端数据,这是联想可以成为全球一流人工智能企业的资源优势和驱动力量,或许也是促使芮勇离开工作18年的微软选择加盟联想的原因。
就像凯文·凯利所言:人工智能产品会陷入“越多人使用它就越聪明,越聪明就有更多人使用”的循环。“一旦有公司迈进这个良性循环,其规模会变大,发展会加快。”
《壹观察》认为,在PC互联网时代成功的联想,在过去五年中似乎一直处于移动互联网转型之惑,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让世界重新“联想”的重要风口和机会。
【壹观察】—————————————
☞本文作者系《壹观察》,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
☞《壹观察》网站为:guanchacn.com ,同时入驻搜狐、新浪、《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虎嗅》、《钛媒体》、《界面》、《一点资讯》等平台。
☞欢迎我的《壹观察》微信公众号:guancha01,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可以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