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雾霾侠: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专访雾霾侠: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

“出租车司机打电话跟电台主持人吐槽,说外面雾霾太严重看不清楚红绿灯,都连闯四五个了,咋办啊?主持人慢悠悠的说,没事,雾大看不清你的车牌号。”刚见面雾霾侠就讲起了段子,我和另外一位同事笑了起来,而他却一脸无奈。

雾霾侠认为治理雾霾,光靠微博朋友圈的情怀转发和段子调笑是没有用的,需要付出实打实的代价,“病去如抽丝”,但不能因为效果慢而放弃治疗。

雾霾侠,27岁,山西临汾人。大学毕业后,听家里的安排,考了山西某市环保局的小科员。父亲做煤炭生意的,如今钱已经赚得差不多了,还是觉得当官才是最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剧本却没有像雾霾侠父亲想象的那样上演,待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雾霾侠最终离开了这个所有人眼里的“好工作”。

“为什么如今环保事业效率低下、不透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和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人士结构不合理,能管事的不是内行,是内行的收了好处,没收好处的在一个地方待不长久;在一个可以待很久的又被调到别的无权衙门了。”雾霾侠这样解释自己离开体制内的原因,如果不能改变政府的观念和层级结构,那么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无意义。

大学教环境的老师曾告诉他们,尽量进到体制内,影响政策的制定。“有识之士,上可进入顶层,制定国家方略,制定环保法律,加大违法成本;中可进入环保部门,掌管审批核定权力,履行监督执法责任;下可开工厂建企业,完善环保设施,履行减排承诺。”虽然自己离开了体制,但是雾霾侠还是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能够进入环保部门改变现状。

雾霾侠上小学时,家里用的蜂窝煤还需要自己来打,从外面买回煤炭后加水混入泥土,然后制作成燃料,生炉子取暖。初中时家里有钱了,便搬进了有暖气的楼房,那个时候还不是集中供暖,都是依靠自己院子里的锅炉,从远处看几十米高的烟囱里冒出来的都是黑烟。

2015年2月柴静自费拍摄了雾霾的深度调查《穹顶之下》,雾霾侠对这个临汾的老乡心里充满了崇拜。他决定也要为抗争雾霾做点事情,他在柴静的视频节目中了解到,半个多世纪前伦敦那么严重的雾霾都得到了改善,他猜想伦敦治理雾霾的方法可能对中国也同样适用。于是他上网查资料,四处拜访,甚至只身前往伦敦寻找当年治理雾霾的当事人。

但了解到事情真相后的雾霾侠是崩溃的,伦敦雾霾现象之所以能够改善,其实和雾霾治理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因为当时北海油田和产业的升级,能源由煤炭变成了天然气,煤炭用的少了,空气自然就好了。按照这种逻辑,想要在十年之内改善中国的雾霾问题,就需要在我国南海寻找一个储量巨大的“南海油田”,但这显然有点不可能。

雾霾侠后来发现北京想要一片蓝天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把附近的一些工厂停掉就可以。2015年9月北京曾出现了“阅兵蓝”,但代价是周边5000多家企业完全停产一个多月。

“取个平均数大致算一下,,一家企业养活100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五个人),50万工人家庭总归有大约250万人口,不考虑财政损失,单单计算一下250万人口的生活费,假设每人每年2万元,一共要支付的费用就是500亿元。”这样的支出显然超出了政府的预算。

所以雾霾侠并不提倡将工厂关掉,工业虽然会带来污染物,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国家想要进步就必须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也必然会排放污染物,雾霾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提高技术减少污染,更可以建立一套体系,减少雾霾对居民的影响。

其实不单单是政府不重视,国人对于雾霾的认识也普遍不够。

从伦敦回来后,雾霾侠发现中国对雾霾的认识依然处于懵懂的阶段,保护环境听上去很美好,但并不会让人产生迫切感。人们关注雾霾是因为它开始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更讽刺的是人们对雾霾也只是间歇性关注,每年秋冬季节雾霾爆发的时候集体关注一下,当春夏雾霾消退之后便被扔到一旁,仿佛雾霾从未发生一样。

“只有威胁到自己健康的时候,人们才会真正关注雾霾。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雾霾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理呢?一是雾霾已经严重到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作,许多人死于雾霾。二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治理雾霾的费用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两种情况又不可能在近期发生,这让雾霾侠对处理雾霾前景很悲观。

雾霾侠身上身上有一股浓郁的书生气,他几乎把雾霾的起源发展和解决办法都讲了一遍,但最终却说自己无能为力。雾霾侠的微信头像是鲁迅,他希望人们真正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如果人心一直愚昧,做再多也没什么用。”

一个人走在路上时,雾霾侠常常会胡思乱想,假如时光倒流,他穿越到以前的某个节点,会做出什么事情。继续待在家乡的环保局,变成那个可以影响政策的人?还是成为一个工厂主,研究一下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减排?或者是成为一个普通人,和大众一起“享用”这雾霾。

假如雾霾一直没能得到治理,中国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人们在雾霾中洋溢着微笑,然后一个接一个死去。”

随意打赏

雾霾净化器变得更好北京雾霾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