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唐辰(天方燕谈副主编)

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或许是巧合,曾经被狂热追捧的滴滴和Uber像一对难兄难弟,隔着太平洋,却同病相怜,都在经历一场事关生死的劫难。

Uber有毒

中国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俯视、同情弱者或后来者。很多人对Uber的情感也是建立在它与滴滴的战争的结局上:在国际市场几乎是所向披靡的共享经济旗手在中国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的困境,屡战屡败,最终作价卖给了滴滴,这种战斗而死的桥段赢得了大片掌声。但国内用户可能还没意识到,退出中国市场的Uber在短短的数周内,几乎被颠覆。

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危机。一名入职Uber第一天的女工程师就被技术经理骚扰:“他的言语太直白了,就是想要和我做爱。”震惊之余,更让人意外和不解的是Uber的处理方式:HR认定性骚扰事实但并没有处理骚扰者,只做个人警告和谈话。而对于受害者,却给予像威胁一样的答复,后果将由其本人承担。

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该女员工博客截图)

多名前员工也站出力挺该女工程师,表示自己也遭到性骚扰和性别歧视,在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还有一份重磅报告也披露Uber活动中存在可卡因和性骚扰问题。之后,更多的黑历史被翻出,引发民众对Uber的信任危机,直指其企业文化有毒:对业绩过分关注、对效率至上的崇尚,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功利主义,让Uber忽略掉平等、尊重和人文关怀等正向价值观。

高管离职潮愈演愈烈。最近几周,从Uber离职的高管已经有6位:其中一名工程高管则因为被曝在前雇主 Google 工作时涉嫌性别歧视而被开除。在职不到一年的总裁 Jeff Jones 在公司陷入一片混乱和批评声中离职,他选择离职与公司当前一连串的负面消息有关。Jones 刚走,3 月 21 日,Uber 地图和商业平台副总裁布莱恩·麦克伦敦(Brian McClendon)宣布将于本月底离职,这还不包括不少选择离职的中低层员工。

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吵架视频截图)

CEO与自家平台司机吵架。Uber对待司机的态度,远没有其竞争对手Lyft和善,CEO卡拉尼克便是反面典型:最近媒体曝光一段视频,Uber司机的摄像头捕捉到卡拉尼克和司机就价格、收入等问题展开骂战,卡拉尼克还爆了粗口。虽然卡拉尼克很快公开道歉,但依然被批“缺乏人情味。”

Google指控Uber盗窃。实际上,Google是Uber的投资者,双方对簿公堂就是典型的“神仙打架,殃及小鬼”: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独立出来的Waymo公司,将Uber及其收购的卡车自动驾驶公司Otto告上法庭,指控后者窃取其多年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如果罪名成立,Ub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卡拉尼克将很难保住自己的工作了。

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一场“DeleteUber”运动也使它在一个周末内流失了20万客户。可以看出,Uber正面临着严重的企业文化问题,这些问题几乎都产生于顶层。正如《连线》杂志评论:要想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Uber 不应该找一个 COO,它应该找一个新的 CEO。

滴滴困顿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风口转向太快,在出行领域,昨天还是共享汽车的潮头,今天已经变成共享单车的天下了。滴滴还未上市,完成从独角兽向资本市场巨鳄蜕变的成人礼,整个市场的气氛已经变了。

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滴滴确认将停止对非京牌车主派单

最新的一则消息是,根据北京网约车新政,滴滴将将逐步停止对北京三环内非京牌网约车派单。有数据显示,在北京运营的网约车中,外地车占到50%以上,再加上新政对车型的要求,合规的车辆占比可能只有10%。也就是说,大量的非本地车牌司机、本地车牌不符合要求的车辆都将被清洗出市场。可以想象,未来通过滴滴打车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对此,滴滴也给出了建议:回到车牌归属地继续接单,或者参与回收二手车、优惠购车、优惠租车计划。

此前上海已停止向非沪牌照车派单,京沪在前,就是一个风向标,相信会有更多的城市跟随,出台相关措施,加强对网约车市场的控制。这对滴滴来说,无疑是再套上了一层枷锁,生意不好做了。

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此刻,滴滴还没从被网约车新政打蒙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在应对政策、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安抚司机和用户等问题上陷入困顿。美国财经作家大卫·柯克帕特里克说过:互联网经济简历在一个激进的社会假设之下,即认为现代社会在不可避免地逐步朝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假设显然被打破,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最终都会有政府力量的介入。把滴滴的困顿看作是对当初野蛮式增长、疯狂烧钱几乎导致行业陷入无序状态、引发一对社会问题的补课也不为过,这是滴滴成长的烦恼。

滴滴是聪明的,在新政推行缓冲期内已经利用前期打下的平台基础,积极外拓业务。比如积分商城的流量变现已经颇具规模、爱心里程的公益色彩为平台赢得更多的舆论口碑,部分抵消政策压力。最新推出保险车险,滴滴更深入的拓展汽车后服务市场,一切关于车的生意都有可能成为滴滴的业务范围。未来,滴滴转身成为一个流量电商平台也并非不可能,滴滴已经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这是它持续获得线下流量的根本保证。

化解危局

有人吐槽,滴滴是一家伪共享经济平台,根本还是一家套着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出租车公司。这种说法虽有些偏激,但也能很大程度上反应出滴滴在共享汽车中国化方向作出的努力,适合中国市场的,才是有益于国内用户的。滴滴要做的就是继续深耕国内市场,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市场的规范并不完全是坏事,在充分竞争状态下,滴滴重新梳理自己的产品结构、业务布局以及战略规划,打造核心能力,它依然是出行市场的No.1。

Uber有毒,滴滴困顿,共享汽车两大代表的危局

而对于Uber,当务之急是重塑内部的企业文化。有毒的价值导向将危及企业的发展,对平台用户和司机造成伤害,由此引发的多方面问题已经侵蚀到Uber的发展。在DeleteUber运动中,其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Lyft在苹果 App Store 的下载量从第39 位,已经升至第 4 位,成为最大的赢家。如果走到极端,换掉卡拉尼克也不是不可以。

Uber和滴滴是共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两大典型代表,多年快速发展遇到成长的阵痛在所难免。只希望,能够安然挺过,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随意打赏

滴滴uber中国合并uber和滴滴合并共享经济 uberuber被滴滴收购滴滴收购uberuber共享经济uber飞行汽车滴滴uber合并uber司机端滴滴与uber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