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启示录:没抢2.15亿不要紧,不懂这两点就亏大
写在前面
除夕之夜,手机再一次被支付宝和微信霸占,上亿人沉浸在两个动作里面,咻一咻和摇一摇,有抱着ipad摇的,有使劲戳的,最后不得不承认抢红包就是个体力活。第二天的结果是支付宝发了2.15亿红包,却仍遭到网友一片骂声,微信似乎成为舆论上的赢家。
这里不去探讨究竟双马谁赢谁输,只从吊足人胃口的敬业福营销中思考,没抢到红包,我们还能学到什么。这里就总结两点,与大家分享。
“我们总是强调营销要带给企业多少价值,却极少考虑用户被“营销时”的体验,所以没有好体验的营销终归会失败。”——题记
一、不能忽视社交的力量
5年前我们讲“未来的营销一定是属于社交的,很多人感触不到,而如今以微信/微博的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标配。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社交的力量,支付宝这次也没有例外。 而社交裂变传播通常有两种驱动方式,一种通过利益,另一种通过关系。
比如这次支付宝用户要平分2.15亿红包,就必须集齐五福才有资格,而用户添加10个好友就能获得3张福卡,这个环节里面2.15亿红包和资格就是利益,它们驱动用户添加好友,我自己也收到了20多个好友申请。在这个活动设计里,单靠邀请好友肯定集齐不了5福,所以用户能通过向好友求赠、或参加咻一咻获取。
向好友求赠这个行为就是关系驱动,我的好友里面也有很多人来索取福卡,如果我之前不知道福卡这件事,那现在就会去了解这个活动,这叫被影响。如果我有多的福卡,大家关系不错,我会赠送他福卡,这就会强化彼此的关系,同时也让集福卡这事变的互动好玩了,这叫三方共赢,这就是社交营销。
启示录: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集福卡这件事能让一个人影响身边几个人甚至几十人个人,而我们自己也身处影响之中(参与),这样的设计就让营销活动的影响力倍数扩大。所以营销设计中,如果把每一个参与者都视为传播节点,考虑如何让参与者裂变分享,通过社交影响其他人,这就是移动时代社交营销思维,也是社交的力量。
二、 未来营销体验决定成败
支付宝花了2.15亿,网络上确骂声一片,按理说不至于啊,2.15亿也兑现了,其它用户也没亏钱,为什么还骂人家祖宗。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参与者的体验,什么是体验呢?就是考虑用户(大多数)参与完了心里爽不爽,中不中奖只是结果之一,但不能破坏心情,而体验就是是一种心里预期和感觉。
网友吐槽:图片来自网络
敬业福吊足了网民胃口,求赠福卡刷了脸,咻一咻也是个体力活(不停戳屏,手指都快断了),关键还是除夕之夜(中国人都好喜庆),最后只有80万人获得那张要命的敬业福,剩余亿万人只有失望,又是在一个本应该喜庆的夜晚(场景不对),过高的心理期望,强烈的结果反差,你说这种体验好吗?这时中不中奖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破坏了心情,这就是糟糕的体验。
事后我去问阿里巴巴朋友,这场营销活动是产品人策划的吧,他说是,主要是产品和运营人员。我想如果有聪明的营销人参与,他会考虑过年场景下的营销体验。如果稍微改变下设计结果:
让8000万用户(也可以是2个亿)能够在最后时刻获得敬业福,来均分(或按照集福卡比例来分配)2.15亿红包,舆论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身边就会多出100倍人获得红包,他们会很开心,会分享,那些没有获得红包的人也会心理平衡些,现在是问一片都没有人抢到红包。其实2.15亿是每人获得271块还是2.7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体验。
启示录: 现 在的营销太过于强调营销结果,通过支付宝集福卡活动告诉企业,一定要重视用户的营销体验,让参与的人爽,无论从流程上还是结果上,都要考虑到用户的场景,比如除夕,家,亲人团聚,喜庆,娱乐,这个场景下就不能因为营销带来失望,这是一糟糕的体验。
当然,如果看到这里,有没有敬业福都已经成为过去时,能够学到这两点思考也是值了。 /完
附:全国分的2.15亿红包Top15省份
三寿,新媒体移动互联网营销实践者,七星会新媒体研究院执行院长,《微博与微信营销实战兵法》作者,欢迎交流探讨,微信号:yantao-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