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在左边撒钱,VC在右边撒钱,体育能一路顺风吗?
文/B12 浅浅
昨晚,国足出线,朋友圈被段子手刷了屏。
在分分钟100000+的互联网生态中,这样的热情看似也很寻常。
换一个维度,3月19日—3月27日,10天不到的时间里,国内外的体育项目投融资消息发布了11起,国内占7起。其中,最耀眼的显然是乐视体育。
3月27日,乐视体育公布完成80亿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是海航资本等机构以及孙红雷、贾乃亮、刘涛等个人投资者,共30余位投资方。
时间再拉长一些,从去年的9月15日到今年的3月15日,公布的体育融资案例接近100起。涉及投资的领域包括健身、VR、跑步、电竞、骑行、冰雪、搏击和户外,体育的每个赛道里,几乎都有资本跑马圈地的身影。
融资的「风速」还在加快,新年后平均每月融资案例都超过了20起。
体育行业的春天,注定是要热闹开场。
巨头很忙
中国的体育行业正在快速发展,2015年体育行业增值4000亿,堪称是体育行业的元年,而国家的期待是「 2025年体育行业达5万亿」。当前中国体育产业仅1万亿元规模,这意味着10年间还有400%的增长空间。
火爆的体育行业,巨头很忙。
乐视体育于2014年3月22日正式从乐视网独立出来,从「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应用服务」四大板块对体育产业链进行布局。
这条产业链布局中,包括视频内容平台乐视体育、章鱼TV,重金砸下海量体育赛事版权,投资体育产业的鸟巢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基金(乐体创投),足球俱乐部北京乐视国安队,智能硬件如智能自行车、无人机,智能场馆乐视体育生态中心,体育彩票章鱼彩票,体育大数据搜达足球,乐视体育经纪公司、乐视体育海外业务等。
在完成B轮融资后,乐视体育官方称将继续全速奔跑的节奏:强化内容平台优势,全面拉升用户数量;大力获取上游资源,让资源更好地服务内容、服务用户;研发顶级智能产品,通过智能化让用户获取全新的运动体验;迅速增加下游产品,让用户在每个维度都能更好地参与体育。
215亿的高估值背后,乐视体育仍需证明自己的运营能力、执行力和盈利能力。过去一年,乐视体育明显加大了版权投入力度,此前有消息称,乐视体育去年一年亏损6亿元,而这轮融资中股权稀释比例较大,还签署了对赌协议。
2014年6月,阿里向广州恒大俱乐部注资12亿,开始体育行业的试水。去年5月,在首轮8亿元融资的乐视体育投资方名单上,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赫然在列。投资乐视体育的同时,阿里还签约赞助帕克十二联盟,并于获得NCAA在华赛事的独家转播权。
9月8日,阿里宣布成立阿里体育集团。他们计划携手拥有极强体育基因的新浪,背靠自己的电商和大数据平台,外加新浪体育的内容制作能力,构建自己的体育生态圈。
新年后,阿里加快了体育布局的节奏。春节过后的这个月里,阿里体育6天内就签约了德国wige、盛开体育和欧迅体育三大体育公司。主要目的是发力VR、智能场馆技术,发展高端体育观赛,以及构建全新产业生态。
同时,阿里继收购影视(阿里影业)、健康(阿里健康)、证券(瑞东集团)资产之后,又花20亿收了占有彩票中上游业务地位的亚博科技,扩展互联网彩票新版图。
阿里体育未来更可能的方向,可能是和健康、影业以及音乐一起,构成马云布局大文化的生态圈,并在资本市场形成矩阵。
腾讯在上游参与争夺最顶级的体育赛事版权,拿下NBA和英超等顶级赛事之后,抢占了整个产业的制高点,并打算开启他们体育的「大航海时代」。随后,通过自有的媒介平台播出,吸纳的流量和用户与下游游戏、社交平台联动,并在未来实现商业变现。
并购是万达这家地产巨无霸的方式,他们没有自己切入体育产业进行经营,而是通过不断参股和收购,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到优质的体育资产,并在未来完成他们成为世界最大体育公司的设想。
可能存在的新机会
综合行业趋势、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特性的分析,IDG副总裁甄志勇认为大体育行业可能存在六大新机会:
1、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例如体育赛事的娱乐化运作
2、足球、篮球的业余赛事、高校赛事、青训、经纪等
3、跑步、健身的线上社区,跟往后的线上线下垂直整合
4、体育品牌的升级,运动垂直电商等
5、科技在装备、场馆、游戏等领域的体验升级
6、体育与周边领域的融合,如游学、彩票、场地等
根据以上六大新机会,甄志勇将整个体育创业方向分为三类:
第一是互联网和体育结合的项目;
第二是体育的核心行业——赛事运营、竞技俱乐部等;
第三是体育附属产业,比如体育用品业、体育保险、体育经纪等。
这本身是三个不太相同的领域。资本相对比较看好前两类,第三类体育附属产业,成长性有限,除体育装备之外,别的细分行业相对体量较小,资本对这类的态度相对中性。
对于第一类,倾向投资具有做成大平台机会的项目。比如,聚焦年轻用户的电竞直播平台,随着市场成熟,可以通过电商变现。
在第二类核心体育产业领域,主要看新形态的赛事IP,体育加娱乐化是重要的标签。这类赛事更吸引年轻受众,需要创业者对娱乐和文化传播产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同时拥有社区和游戏运营的经验。
此外,个性化的小众运动需求在不断上升。比如赛车、骑行、冰球、滑雪等。围绕这类小众运动,可能是个综合类的社区,无论是运营一个赛事IP,还是搭建一个爱好者的群体,甚至是一个装备电商、以及场地和培训等,都有一定价值。
而从几大巨头的布局来看,数字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以及优质的体育旅游高端服务,也是体育行业未来的发展中,也占有不小的比重。
机遇与风险并重
在经济下行的日子里面,苦闷的人们需要找到相对廉价的出口宣泄,衣食住行之外,大文化产业需求是人所共识的大风口。
体育行业的风口则体现在有利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支持,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红利。前乐视副总裁、现长路体育创始人张特认为,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级的产品以更高效的方式对体育产业产生强烈助推。而体育运动又天然地契合互联网,因为它可以调动无数的民众共同参与,产生极大的长尾效应。
目前来看,体育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需求未被激活,尽管大部分的体育创业并未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细分领域的人群距离互联网所谓的大平台大流量还相去甚远,但存在巨大发展机会与空间。徘徊和观望后,投资方们开始在体育早期创业领域的不同阶段和方向里下注。
未来两年内,体育行业或许都还会处于一个资本、市场、政策的红利周期。体育行业的参与者们,也将受益于行业上升期。只不过,享有这样特殊红利的体育创业者们,需要直面潜在的风险和机会成本。即便是融资环境回暖,资本对待体育会更加趋于冷静。
一个纯流量的故事已经难以满足投资人的需求,需要有一定线下基础以便于更接近和用户交易环节;而对于进入A、B轮的体育公司来说,融资意味着要有清晰可见的商业模式,同时还要面临资本方在估值上的强势态度。
2015年是体育行业的元年,2016年则是试错和考验变现能力的年份。
机遇与风险并重,体育创业者们需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