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呈现疲态 但倒闭尚远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昨日,一则印象笔记面临倒闭的新闻引起热议,很多人感叹印象笔记或是下一个在中国混不下去的硅谷公司。但随后,印象笔记中国区前总经理谷懿(已于九月初离职)在微博发声,称是对方是黑公关,并表示,印象笔记的产品甩同类产品几条街。这个戏剧性的转变,直接打脸某些媒体。

看得出来,印象笔记尚不到倒闭的地步,说其渐衰亡危言耸听了些。不过,其真实情况也不太乐观,印象笔记目前确实存在势头放缓、被同类竞争者追进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从生活到工作的转变,显示出印象笔记在国内其实并没有那么普及。

Evernote 2012年5月进华,并启用新的中文名字——印象笔记。印象笔记最初的定位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因为Evernote在美的影响和口碑,印象笔记刚开始很有吸引力,以一种新颖的网络化的笔记体形式在国内圈了大批的用户。其中有部分很忠实的用户,逐渐发展为今天的重度使用者。

但国内用户大多数其实是没有记录生活的习惯的。其最初的火热也只是一些用户尝鲜的一个体现,大多数用户仅是轻度使用,显得印象笔记过于工具化。

所以对整个中国云笔记市场来说,虽然其功能和体验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真实普及率并没有那么高,新用户增长显疲软。

现在的印象笔记定位是“你的工作空间”,可以看得出印象在向细分用户和使用场景的方向转变。这个方向的未来发展机会很可观,企业级是个大市场,一旦成功打入,前景不可估量。但是就目前来说,印象的压力却不小,因为竞争对手实力很强。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竞争者们势态猛烈,模仿加创新拦截了很大一部分用户。

作为云笔记类的知识管理应用,Evernote是国内很多同类应用最初的模仿对象。因此在功能上,国内同类产品在模仿与不断创新中,与印象笔记已经大同小异,甚至有的在某些功能方面优于印象笔记。且印象远没有国内产品们那么本土化,在迎合用户口味上并不老道。

国内同类应用中有道云笔记较为领先。在企业级市场,有道云笔记、有道云协作与网易邮箱可以协同作战,优势明显。其他如麦库记事、为知云笔记等,凭借更亲民的气质在国内市场也形成一定的体量。

而国际同类应用中,微软的Onenote竞争力较强。虽然后于Evernote出现,但背靠微软的Office系列产品,在办公领域很占优势,发展形势渐超越Evernote。‘

因此,国内、国际竞争形势严峻,印象笔记势单力薄,竞争渐乏力。即使有成熟的模式,也很难与用户达成共识,领土不断被瓜分。

另外,就是印象笔记产品、内部管理和营销策略方面的问题了。

印象笔记显现疲态不能忽视自己的原因。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国际/中文两个版本没有使用同一套数据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转换混乱麻烦。此外,没有二三级列表、内容过多运行过慢等诟病也在影响着用户体验。在自我突破这一点上,印象还需深究打造。

印象笔记前俄罗斯裔CEO曾经一直秉承的是 ‘慢生意经’:不靠广告,不卖数据。印象刚进中国时,其团队对外宣称:“已经做好在中国十年不赚钱的准备”。 而印象笔记一开始很有情怀,很有想法。但是后来这个优势被淡化了。这款被很多人寄予了过多希望的产品如今算是正值瓶颈期,但对普通用户来说,整个云笔记类应用目前还正在普及阶段。印象笔记未来的机会很大,但是能不能好好把握,安全度过目前的瓶颈期,有待观察。

或许印象笔记可以坚持其原本的产品理念和特色,而不是去迎合大多数用户口味。想要变得大众化很容易,只需要不断增加功能,不断变得臃肿,但是同时也会变得庸俗,和同类模仿者并无二致,短暂的火爆过后可能会想其他国外互联网公司一样乖乖退出国内市场。这样的增长只是短暂的,缺少持续使用的价值和吸引力。坚持小而美才能持续在中国市场绽放独特的光彩。

总的来说,虽然Evernote并未完全摆脱外企来中国水土不服的魔咒,但大象团队确实算是做得不错的硅谷互联网企业。未来的路还很长,如果非要给印象笔记一个倒闭时间,我认为印象或许还可以坚持八年以上。当然在这期间,印象笔记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稳定的定位和口碑,不能以小而美占据市场抓住新生的用户,或许就真的该走了。

以上内容为百略网原创,首发于百略网(www.ibailve.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