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打包带走的西瓜 和互联网+没半毛钱关系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餐饮业作为最接地气的传统行业,正迫不及待地和互联网扯上关系,仿佛哪天打开手机,食物就能像孙悟空一样从里头蹦出来。

大洋彼岸的咖啡巨头星巴克,正试图利用手机APP来解决顾客预订咖啡的繁杂流程问题。而在我们身边,也早已诞生了餐饮界的“煎饼侠”。有人专门打飞的去北京吃黄太吉煎饼,只为体验一把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 虽然小票语录相当鸡汤,虽然微博会秒回消费者吐槽与点赞,虽然店里有免费WIFI、免费大白兔奶糖、免费红茶,还有亲切可爱的服务生,虽然投资人十分乐意把钱砸给黄太吉,可是大家竟然十分惊人地给出了一致的评价——他家煎饼果子不好吃,总觉得哪儿出了问题。

而我自己去过一家味道很赞的泰式餐厅,服务员一边说着“萨瓦迪卡”一边推荐我扫二维码自助点餐。能用互联网解决的事,我都是欣然接受的。点餐很顺利,上菜也OK,但当咖喱吃得正High,伸手招呼2米开外的服务员要碗米饭时,却遇到了问题,他们各种听不见的节奏。我总不至于在餐厅里练“狮吼功”,只好在手机上点了一碗白米饭。过了一会儿,饭还真来了。 其实当时,餐厅里只有我们一桌客人,与服务员的沟通竟然隔着一片浩瀚的互联网,总觉得哪儿出了问题。

到底哪儿出了问题?通常餐饮业引入O2O模式,基本能获得五重红利:一是通过在线预订节约成本和时间;二是可以掌握用户消费的实时数据,便于调整营销策略;三是可与顾客一对一沟通;四是可记录每一笔消费过程,企业推广效果可以量化和查询;五是降低了餐饮企业对黄金地段旺铺的依赖。

然而,大部分引入互联网工具,自以为踏上了“互联网+餐饮”之路的从业者,是不是真的用好了互联网呢? 个人觉得,部分餐饮行业从业者引入O2O,怕是跟一些土豪买苹果手机一样,压根儿不知道手机里还有一个叫App Store的地方,就连密码账户都是卖手机的小伙子的。

有人说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做餐饮18个月,达到旧餐饮人做18年的成绩。这是赫畅的幸运,也是移动互联带来的革命。 可是移动互联可以带来疯狂的融资,可以让你疯狂地烧钱,却无法带来疯狂的美味,更无法带来疯狂的用户体验

所以, 直到现在,我们听到的有关餐饮的美好故事,大多还发生在那个叫海底捞的企业身上。 其中一个发生在天津的版本是这样的,吃完饭客人想把剩下的切片西瓜带走,服务员说,“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于是作罢,临走时,服务员提来一整个西瓜:“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给您一个没打开的。” 很可惜,这个美好的故事,竟然和互联网没有半毛钱关系。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