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乐观的预言家说,未来我们会拥有更少但分享更多,各种设备将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人们经常亲切地称他KK,他被看作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他为“游侠”。

去年年底出版的《必然》是凯文·凯利“观察·反思·展望”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中文版先于英文版出版。其中前两部《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在中国出版后,曾引起很大反响。

在《必然》的描述中,外来是全体人类、计算机以及智能设备的世界,各个部分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而今天就是这个时代的开端。我们采访了KK,看看他在创作背后有哪些想法。

Q.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必然”,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名字呢?

A. 这一点有些矛盾,因为很多人不相信什么是必然的。而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词是想说明,当今科技发展大致趋势是十分明朗的,我们应该接受并拥抱这个未来。就好比山谷中的重力一样,雨滴落入山谷中,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地预测它的落点,但它的大方向无疑是向下的。

因此我的考虑是,虽然我们不能看到未来科技的具体模样,但整体趋势是“必然的”。我所希望的是人们拥抱趋势的同时,选择它具体的样子:电话的出现是必然的,但苹果手机不是;互联网的出现时必然的,但Twitter不是……只有先接受这个趋势,才能驾驭未来的方向。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Q. 书中提到了“分享”,未来我们会分享更多的信息,远远超过今天的数量。这一点会如何体现呢?

A. 信息的分享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很多方面还远远不够,比如说医疗健康信息,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一天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反应,做出了哪些调整,有没有发生什么波动,又采取了哪些药物或医疗的干预措施……这些信息的共享对于医药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也将对自己有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并得到定制化的医疗服务。

有一件事我提倡了很久,那就是“量化自我”。未来的传感器会更便宜而且轻便小巧,它可能藏在衣服里,在桌椅板凳上,或者佩戴在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随时随地收集各种数据。我们也会以不同的方式把这些数据分享出去,实名或匿名,随机或加密,它们会进入云端,由人工智能来分析、提取其中有用的东西。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Q. 您在书中还写道,未来将是“触及”而非拥有,它们的区别在哪?

A. 社会未来的大趋势将是从所有转变为触及,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服务或体验。这种“触及”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好过拥有它,因为你不需要寻找、保管、维护或者升级。

这一点在数字领域中是最明显的,人们不需要购买或拥有一盘影像带,你只需要订阅视频网站的访问权,便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你想要的电影。同样的所有权的转变甚至发生在汽车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Uber了,如果你可以随时召唤一辆车,并开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当然要比拥有一辆车并且要保养它好得多了。也许在将来,Uber还会是无人驾驶的汽车。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Q. 有没有哪个国家,在某一项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呢?

A. 要说手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国绝对是世界领先的,环顾四周你就会感叹:“天哪,这些千禧一代,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生活!”在这方面中国超过美国不止一步,很多平台功能完备,比如微信就相当于Facebook加Twitter加PayPal再加上Snapchat,无数功能都汇聚在一个应用之中。年轻人几乎全天离不开网络,从一日三餐到出行叫车,再到一切社交活动都用手机搞定,这样的程度在西方是很少见的。另一个“创举”是语音消息,它在中国使用得十分频繁,人们用语音代替文字和图片进行即时沟通。另外,中国网民甚至还越来越多地做一些视频剪辑,来辅助社交媒体互动,这绝对是全球应用社交媒体最棒的人们。

美国也许在这两年也会发生同样的转变, 图片和表情符号代替文字,越来越多地文字通信也会被图像所取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走向“屏幕化”。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Q. “屏幕化”的生活对于文化会有什么影响?

A. 当图像在日常通讯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文化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书本一旦写成就固定下来了,而且书是有作者的,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屏幕上的一切都是短暂的、流动的、未完成的,它有着相对性和主观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靠我们自己整理这些短暂的碎片。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Q. 您觉得自己对于未来很乐观,关于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大量反乌托邦的描绘您怎么看呢?

A. 冲突、灾难以及扑朔迷离的东西更容易讲出好故事,但这样的规律本身就是无聊的。人们也会因此产生一种偏见:我们喜欢看到事情变得更糟。这会让整个社会难以前进,因为对于未来我们没有什么美好的憧憬。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悲观情绪的美国社会中,其实回顾过去的几十年,生活水平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科技不断推出,虽然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可能的灾难,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Q. 50年前,我们的文化似乎对于未来更加乐观,至少在大众文化中是这样的,比如五六十年代技术乌托邦式的科幻和电视节目。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消极呢?

A. 因为我们开始认识到任何一项技术都是有副作用的,每一个发明都有它的成本,解决一个旧的问题会同时引发几乎同样棘手的新问题。我们已经清楚地明白,无论多么伟大的技术都会伴随着巨大的成本,无论到哪一天,人类都要慢慢偿还。

我不相信乌托邦,我也不认为未来我们面临的问题会变少,相反只会更多。但作为一个技术论者,我相信,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是新的科技。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Q. 您在书中写道,人们出于恐惧回避新科技,这种本能是十分有害的,那么这个社会该如何对待未来的新技术呢?

A. 有一些技术的到来会带给人们恐惧,比如人工智能,它可能会给现有的很多工作带来困扰;虚拟现实技术和全程跟踪技术也让人十分恐惧,人们总是有本能的冲动,阻止这些新的技术。就在不久前,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发生了一次致命的事故,又会有很多人因此反对这项技术,但他们却忽视了每年有上百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我认为,技术无法倒退,只有勇敢地接纳它,才能更好地控制它。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网络的普及是必然的,而它将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开放还是封闭,中立或者有偏见,这些还存在更多的空间去权衡,这也是我们必须做出的决定。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使用这项技术之上的。

本文由百度新闻实验室(id:baidunewslab)独家编译,原文载于www.simthsonianmag.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译:刘建坤

编辑:薛静

对话凯文·凯利,创作《必然》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必然 凯文凯利凯文凯利预测逻辑对话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