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招聘平台之战:谁人王,谁人孤
近日,一篇关于脉脉投放6000万地铁广告带来260万用户和3亿美金的文章流传甚广,期间也不乏争议。脉脉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其内容还主要以社交和八卦、吐槽类为主,社交平台涉足招聘是否专业、是否有效果,这成为业界普遍讨论的焦点。
再联想到几周前领英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猎聘网2014年底正式推出专注于职业社交的App——猎聘同道......在社交招聘领域,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其中有资深豪强,更有后起之秀。相比跟不上形势的传统的以简历收发为主的招聘网站,领英、脉脉和猎聘同道则成为了如今颇为流行的热门招聘平台。
社交招聘用一句话来讲,就是边社交边招聘,是国外已经非常普及的一种最新招聘方式,LinkedIn就是例证。社交招聘的优势在于,企业对于某个人才的了解不再局限于“简历”的层面,其“人脉圈”的动态等信息,也是一个人职业经历和能力的良好佐证。
LinkedIn一开始就走的是职业社交的模式,其中国区网站领英也是传承的这一基因。相比之下,脉脉和猎聘网旗下的猎聘同道基因则不同,在具体运营过程当中,其具体特点也各有不同。本文从商业模式、用户人群和社交招聘的玩法三个方面,来重点分析、对比脉脉和猎聘同道两款产品。
一、商业模式
去年9月,脉脉开始试水商业化,推出人才招聘、顾问咨询、辅助融资等服务。不久前正式上线“经纪人”服务功能,收费为98元起,用户通过脉脉找人时,除了可通过二度人脉自主约见外,还可选择通过脉脉经纪人牵桥搭线、代为“传话”,此举被业界解读为脉脉开始变卖三度人脉。相比之下,猎聘网旗下的猎聘同道则将人脉功能完全免费的提供给经理人们,并未开始急于商业化,也未推出任何基于商业利益考虑的产品。
二、用户人群
从脉脉和猎聘同道的产品设计上看,脉脉重点突出了“实名动态”和“匿名八卦”两个模块,这导致其公开的数百万用户人群以吐槽八卦者居多,作为脉脉商业化主要路径的招聘来看,成功借助脉脉找到工作的肯定有,但是在所有用户中又能占到多大比例,脉脉做招聘到底靠不靠谱,这点笔者持怀疑态度。
猎聘同道作为一款工具型的软件,其核心就是找人、招人、找工作,重点落在工作机会和人脉上,产品设计也是围绕这一基本点,其用户找工作的主观性更强,对找工作需求明确的用户而言更有效。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就是其招聘属性是否会令职场精英有所顾忌,从而影响社交的发展。
三、社交招聘路径分析
1)、从社交到招聘的脉脉
脉脉将全部求职者信息和招聘需求信息打乱成为统平台下的平衡信息,求职者和招聘者采取自由选择、自由匹配的方式进行交互。在脉脉上的很多用户,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们更多的不是为了满足现阶段眼前的求职或者招聘需求,而是更多采取人脉营销、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从事社交活动。不可否认脉脉这么做,使其社交平台更加灵活多样,但是有一定偏离招聘诉求的问题在其中尚待解决。
2)、从招聘到社交的猎聘
猎聘同道采取的方式与脉脉完全相反,它的运营偏重招聘,以招聘为起点和最终目的,在过程中融合社交。这种形式现阶段已经被很多具有中高层次人才招聘需求的大型企业所认可和常用。
从个人用户来说,在猎聘同道的求职起点还是从简历开始的,但是始于简历却不仅限于简历是猎聘的最大优势,也是有别于如智联这类老牌招聘网站运营模式的核心点。反之从招聘企业来说,通过HR对于企业招聘需求的维护,猎聘网对已有的海量求职需求和求职人员能力信息进行统一的通渠搭建,最终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的招聘需求。
回到文章开头谈到的脉脉、领英和猎聘的广告大战,脉脉通过6000万地铁广告就带来了260万用户和3亿美金,确实效果不同凡响,其主打的广告语是“工作上的事就用脉脉”。领英的线下广告主要强调“上领英,让职场机会找到你,发现无限可能”;猎聘今年的广告诉求也转到了猎聘同道这款APP上,强调移动社交带来的好机会和价值,足见对社交招聘的重视程度。不过,目前只有脉脉公布了广告投放的效果数据。
可以说,社交招聘行业是群雄并起,各方争霸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领英携全球优势强势来袭,但跨国公司因本土化等掣肘,目前尚无成功案例,领英能否打破这一魔咒仍需观察;脉脉虽核心功能不明确,涉足招聘,效果令人存疑,但擅长打广告,累积了数百万用户,且已经开始商业化;而猎聘同道最实用,可获得更多的职场好机会,但招聘属性过于明显也会从一定层面影响社交,在用户粘性和活跃度上需要寻求创新和突破。三方争霸,各有短板,究竟在社交招聘这个市场中,谁人称王,谁人称孤,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