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 VS ofo :幕后到底有哪些疑点和隐情?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继反腐大戏火爆银屏网络后,共享单车版“人民的名义”也浮出水面。

摩拜 VS ofo :幕后到底有哪些疑点和隐情?

5月9日,一篇来自虎嗅网的文章《ofo员工爆料内部大范围贪腐,他们都是如何薅平台羊毛的?》被广泛传播。据该文章介绍,近日在实名社交平台脉脉上,有ofo前员工爆料,该公司员工存在“吃空饷”和“吃回扣”的贪腐行为,“一个区域运营一个月可以贪好几万”。

有趣的是,仅在ofo被爆贪腐2日后——即5月11日,有多家媒体报道了“知乎匿名用户爆料摩拜高管贪腐”的消息,该网友指出,摩拜内部包括创始人胡玮炜在内的多名高管以及无锡厂长吃公司回扣,“今年春节每人分了几千万”。

虽然两则消息内容看似雷同,但来源和时间点却值得玩味。针对ofo的爆料来自脉脉——一个实名社交平台。脉脉在用户注册时会抓取其通讯录信息,换言之,该平台上的实名信息及认证让用户身份的真实度得到了基本保证。(类似于美国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

反观另一则爆料,炮轰摩拜的是知乎上的匿名网友。一方面,爆料者真实身份不得而知,很难算作可靠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一方的看法,证据就略显单薄,不足以支撑整个事件。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这场口水战的时机。前脚有员工爆料ofo贪腐、内部管理混乱,后脚就有爆料者跟进,将炮筒瞄准其竞争对手摩拜,且双方都是抓住贪腐这一点不放,时间显然太过巧合。此次事件恐怕跟ofo脱不了干系。

事实上,ofo和摩拜无论从产品风格还是企业文化都有很大差别,在对外宣传上更是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ofo都把宣传重心放在产品广告投放上,而摩拜则更注重公关,其创始人胡玮炜更被用户亲切的称为“胡阿姨”。

摩拜 VS ofo :幕后到底有哪些疑点和隐情?

一直以不屑于公关的oFo,缘何画风突变?其实,这并不难理解,从近期ofo的境况就能略知一二。

不同于其他共享单车,ofo最早从北大校园起家,单车结构简单,骑行时比较轻便,但这个推广初期的优势却成为后来发展的阻碍。虽然ofo单车成本低,但极易损毁,安全隐患比较严重。此外,早期的ofo单车配备的是机械锁,密码固定、容易破解,且没有定位装置,设计存在漏洞。不用输密码、钻空子免费骑行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些漏洞给青少年违规骑行制造了条件,从而构成安全隐患。一些低龄少年,破解密码后就长期在公路上骑行,十分危险。

摩拜 VS ofo :幕后到底有哪些疑点和隐情?

隐患得不到解决,“血的教训”就会如影随形。3月26日,上海一辆ofo与大客车相撞,骑行者是一名不满12岁的男孩,最后抢救无效死亡;4月2日,深圳市一个男童在骑行ofo时与迎面开来的轿车相撞,所幸没有生命危险。这些骑行事故给ofo“阳光黄”笼上了一层阴云。

除了产品本身存在诸多漏洞外,ofo管理层似乎也在经历着危机。此前脉脉平台有人爆料称,随着大量资本进入ofo, 公司创始人戴威已经被架空。据媒体报道,戴威在ofo占股36.02%,滴滴占比为25.32%,经纬中国、金沙江等都是滴滴的投资方,可归为滴滴系,其股权占比加起来已经超过戴威本人。

另一方面,有分析师表示,未来滴滴出于打通业务的需要,也极有可能将ofo纳入滴滴体系当中,管理团队被架空并非空穴来风。

除了一些自身的问题外,政策规范也让ofo高兴不起来。

面对共享单车行业的诸多乱象。今年4月21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对企业准入、单车技术标准、押金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意见》指出,企业需投放符合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的车辆。一旦《意见》落地,ofo就会成为最大的“中枪”玩家:因早期投放的机械锁车辆并不具备定位功能,重新换锁势必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如不换锁,清理不合格的废弃车辆也是天大难题。同时,ofo新推出的小轮车也一改之前的轻便的特点,很多用户抱怨骑新车太沉。

摩拜 VS ofo :幕后到底有哪些疑点和隐情?

在商业世界中,虽然竞争在所难免,但企业永远需要用产品说话。只发发帖子就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吗?

随意打赏

ofo和摩拜合并摩拜单车和ofo摩拜单车创始人摩拜ofo分析摩拜单车appofo 摩拜摩拜单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