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将洗牌的共享单车市场,ofo登顶,还是摩拜称王?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终将洗牌的共享单车市场,ofo登顶,还是摩拜称王?

[钉科技报道] 自由行,任性停,试图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毁誉参半”,在国内“诞生”于2014年的共享单车行业,在2016年进入了第一个“爆发期”:一面在一线城市“蔓延”,一面向全国各地“渗透”,除了被提及最多的ofo和摩拜,另有近20个团队竞相入局,类似早前网约车“百团大战”的局面,正在逐渐展开。

就目前能够了解到的运营和融资状况而言,ofo与摩拜依旧是最有可能领军行业的两个团队。在这样一个“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单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如果运营得当,共享单车行业的各个团队都有“好好活着”的可能,此外,相当一段时期内也未必有哪一个团队有实力鲸吞整个市场,但是,一旦这个相对混乱的行业得以规范,掌握更大话语权的团队,就可能与网约车行业中的滴滴相似,获得“顶端优势”,最终达成“胜者通吃”。

这样看来,“王座之争”终归在所难免。那么,ofo与摩拜,哪个更有机会呢?

体验:互有攻守,见仁见智

TMT领域向来鼓吹产品“体验为王”,共享单车也不例外,毕竟,产品体验是其获客的关键之一,钉科技在这里对比的主要是ofo与摩拜的App、计费方式和车辆使用的不同。

1.App

初次下载之后,ofo的App在使用前需要先行注册,类似Uber,摩拜的App相对而言更直观,不过,这点基本上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就当前版本的App而言,ofo显示附近单车数量的同时,并不会车辆的位置,找车需要自行去路上发现车辆;摩拜可以显示周边车辆位置,用户可根据地图导航到车辆旁边,当然,在放大地图之后,会发现,一些显示的车辆与用户的当前位置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差的。

2.费用

“押金+计时收费”,是共享单车比较通用的计费模式。

押金方面,目前,ofo的为99元,摩拜为299元。计费方面,按车型来看,ofo的大小两款车型均为每小时1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摩拜的两款车型“经典版”和Lite是以半小时为及时单位,费用分别是1元和0.5元,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费。

尽管摩拜整体上计费稍贵,但Lite的计费方式在几类车型中是最灵活的;ofo的优势在于,在其最早推广的校园市场,持有学生证的学生及教师无需交付押金,同时计费为每小时0.5元。

除此之外,ofo的促销活动相对丰富,“赠送红包”和“免费骑乘”都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实惠,“城市大共享计划”则是通过用户的旧车,估值换取小黄车的相应使用权。

钉科技综合上述情况及对外采访的结果,认为从费用方面来看,ofo的体验度要相对高些,当然,如果同时有ofo和摩拜Lite,在半小时内的短距离骑乘,有相当一部分被采访用户会考虑选择摩拜。

终将洗牌的共享单车市场,ofo登顶,还是摩拜称王?

3.车辆

除根据自身体验外,钉科技在车辆体验部分也参考了对于部分朋友的采访和网友的一些评价。整体而言,在骑行方面,ofo的体验度更好,摩拜则在部分其它细节上更有优势。

ofo的大款车型,骑乘相对最为省力,小款车型与摩拜Lite则比较相似,相对体验较差的是摩拜的“经典款”,因为车身整体较重。另外,ofo可以较为便捷地进行座椅调节,也可以更好地保证骑乘舒适性。

摩拜配置了车筐,在细节体验上要稍好于ofo;另外,在车锁方面,尽管摩拜被频繁吐槽开锁困难,但ofo大量配备的机械锁却更容易导致车辆的流失。 

投放:仍是一场资本“战争”?

今年2月份,两份针对共享单车的研究报告接连发布,侧重的调研对象稍有区别: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ofo、摩拜分别以51.2%和40.1%的市场占有率拿下行业前两名的位置;Trustdata的数据则显示,从活跃用户量来看,摩拜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是该组数据中第二名ofo的3倍还多。

不过,钉科技对这两份数据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者所处的行业位置,以及规模相加后所占的市场份额:从上述数据来看,ofo和摩拜在先发的基础上,已经占据了相当的优势,或者说,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势力”。但现实情况或许并非如此。

钉科技对20位“共享单车控”(高粘性用户)进行了一项简单的非正式调查——“是否关注所骑乘单车的品牌”。得到的结果,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没有任何一位受访者表示会固定专门寻找使用某一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尽管在几种单车同时出现的时候,会有选择上的倾向,但整体而言,能够“就近取车”的便捷性,依旧是这20位受访者选择车辆的主要标准。

在大量相关的新闻报道中,专门选择某一品牌单车使用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公车私用”,即长期使用某一辆单车,其中滋生出一些更为极端的做法,比如,破坏车锁及定位系统,直接将单车据为己有。

尽管调查样本偏小,却也从侧面表明,同质化的产品模式、单一而相近的产品体验、投放区域的“互有攻守”,都使得“共享单车”,作为一门生意,不具备“壁垒式”的门槛。

这种背景下,“共享单车”团队的角逐,就难以脱离一场比拼单车投放覆盖面和投放数量的抢地盘战役,实质上依旧是“资本战争”。

终将洗牌的共享单车市场,ofo登顶,还是摩拜称王?

今年1月份,摩拜率先完成新一轮(D轮)2.15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近15亿元)融资。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本轮,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携程、华住、TPG等;红杉、高瓴等现有投资机构均跟投本轮融资。

在此之前,摩拜已经获得5轮融资,相比之下,在2017年之前已经融资7轮的ofo,在总融资额上并不占优势。不过,二者的差距正在缩小。3月1日ofo宣布获得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的D轮融资。

一旦资金接近持平,ofo会获得一个相对的优势,原因在于ofo小黄车的成本要低于摩拜小橘车。此前,ofo的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认为ofo的模式优于摩拜,原因之一就是小黄车相较于对手的低成本:“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十辆”。

不过,在不考虑“暴力破坏”的前提下,ofo小黄车在更换全新智能锁之前的“损失率”(由于机械锁密码被记忆)也更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对于ofo而言,关键在于与其合作的制造方能否快速生产大量产品继续占领市场,同时今年尽快给现有的车辆更换新锁。

由于押金高于ofo,摩拜在资金回龙能力方面看似要优于前者,不过,小橘车的高昂成本,在一段时期内仍然需要尽力填补,拉低了这种优势。综上,就目前来看,理论上,ofo在产品投放方面稍稍占据优势。 

综上,钉科技认为,现阶段,发力共享单车最早的ofo仍然占据较大优势。当然,能否保持这种优势就要看ofo之后的投放情况、在全国各地的渗透情况以及用户活性如何。而摩拜也并非一定处于劣势,毕竟摩拜的投资方所从事的行业更为多元,之后可能的场景化营销和主业外的盈利反哺能力有可能更强。

随意打赏

摩拜单车和ofo分析摩拜单车 ofo单车ofo和摩拜单车ofo共享单车摩拜单车创始人摩拜单车摩拜汽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