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关闭北京工厂,人去楼空的象征意义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于凡诺

1月26日,媒体爆料,北京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决定单方面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并撤离中国,记者深入其车间,规模庞大的生产线上已经空无一人。

现场一份《有关公司解散的决定和相关手续》文件中指出,2016年1月22日,PIDBJ(即北京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的出资方松下电器和兆维集团就PIDBJ解除合资和解散公司事宜达成一致,因此PIDBJ在1月25日停止经营活动,开始办理公司解散的手续,并暂定于2016年2月3日确定正式的经济补偿方案,2月25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将正式离职。

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11财年,松下就已经宣称亏损7721亿日元;2012年,亏损7650亿日元。尽管松下高层把最终亏损的最大原因归结于三洋电机这一“负遗产”,错误的收购失误导致。而实际上,更早在2010年前后,松下管理层就已经能够感觉到主要产品市场缩水的压力。

连续严重亏损,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把松下的评级下调两级至BB。该级别,无异于正式向世人宣告,松下信用欠佳,偿还能力已经不足,未来前景不明朗。在人去楼空的背后,普通人又能蕴含着什么样的感概?!

首先,没有企业可以永远不倒。

毫无疑问,松下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仅仅剩余两年,就是其百年华诞。其已经辉煌过。曾经的松下,似乎是一种神话。在我刚刚记事的那会儿,村里人有一家买了一台松下电视,在空旷的地方公放给大家看,那时候,全村人几乎都来了,人声鼎沸就像过节一样热闹。那时候,看了什么节目都忘了,仅仅记得我们几个小孩都说长大了,也要买一台松下电视给爸爸妈妈看。

不过,任何市场不进则退。跨界打劫成为常态。典型如苹果公司,最初作为个人电脑公司,经历了早期的快速爆发式发展之后,随后几乎走向市场奔溃的边缘。然而摩托罗拉诺基亚、松下手机或者黑莓手机甚至三星手机制造商,那时候绝对意想不到,苹果公司2007年1月9日才发布,该年6月29日才正式发售的智能手机iPhone,随后的手机岁月竟会发生那么多翻天覆地的事。当然,今天各类数据下滑……也许现在苹果公司已然面临新的瓶颈关口,而这不正好是新的公司,难得的最佳出现的时空窗口么。

其次,创新创造是市场的真谛。

人类的满足永不会止步不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永远只感兴趣更新更潮更科学技术的优质产品,作为一个大企业,有太多在壮大以后听凭自我衰落的故事。想当初,一台松下电器,吸引了多少羡慕和幻想的目光。

当然,创新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挑战,一般而言,超前性总是伴随并导致难以预见性,历史成败不计其数,可以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为大力气创新的典型特征。这样,尤其是在既得利益日趋保守的前提下,创新、颠覆式创新相对就更具有风险性。

松下,曾经演绎了一种奇迹,二战前成立,经历了战争,也在战后的废墟中重新崛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在全球几个主要的国家,都取得了光辉的造诣。一度成为全球经济舞台上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但是现在,如果不是看到这则消息,至少在我的生活圈已经很久没听见谁提起过它了。

对于松下而言,或许一个时代结束了,但是新的时代还远未开始。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