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联盟成立背后 看华为的开放与格局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边缘计算联盟成立背后 看华为的开放与格局

文/郑凯

云计算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标志之后,谁能够接班云计算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技术标签,一直是一个疑问?

有人说是物联网,没错。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演进,更多的终端,更多的联接让以云的边界无限地外延,难以满足行业应用的诉求,比如业务实时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等。所以,在处于网络边缘的IOT设备上,增加本地计算和本地存储的能力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这就是边缘计算的理念在未来的价值,这将是超越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很多倍的市场,绝不会是一两家企业能够完全掌控和操盘的。正如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所说,“未来不可能一个公司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边缘计算横跨OT、IT、CT多个领域,涉及网络联接、数据聚合、芯片、传感、行业应用等多个环节,所以需要相互协同、相互合作才能推动产业生态。”

本着这样的思路,在11月30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倡议发起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缩写为ECC)在北京正式成立。

作为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华为对边缘计算的布局可谓用心良苦,在边缘计算联盟背后,是华为怎样的生态开放和大格局观?

边缘计算成于ICT与OT融合

我们发现,今天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都将“数字化转型”当作未来发展的方向。那么,要如何理解数字化转型?

边缘计算联盟成立背后 看华为的开放与格局

刘少伟说,“我觉得现在这个产业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因为我们为电力、智慧城市、能源、交通、照明等客户提供了解决方案,所以我们有机会看到各个行业都在关注和拥抱数字化。”

在华为看来,这一波数字化浪潮的显著特点是将“物”纳入智能互联,借助OT(Operation Technology)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的深度协作与融合,大幅提升行业自动化水平,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推动从产品向服务运营全生命周期转型,触发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创新,并对价值链、供应链及生态系统带来长远深刻的影响。

但是,这个过程却存在很多难度。如果单纯依赖云计算,那么就要保证端和云之间绝对的无缝联接。据IDC数据统计,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这将会给云端带来可怕的流量压力。

正如刘少伟所说,“智能制造或者其他行业的工业现场,实时地产生了大量的现场数据。考虑到业务实时性要求和广域带宽成本,这些数据不是所有都输送到云端去,而是优先在本地进行实时地分析处理,只有优化或聚合后的非实时数据送到云端。多数情况下,物联设备也不会直接和云端建立联接,百万千万级的联接对于云计算平台的处理开销太大。通过把边缘计算作为统一的联接,计算,存储和应用平台,满足了业务实时性,简化了边缘和云的集成,还可以降低广域网络和云计算平台的开销与成本。”

所以,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之间应该是互相协同的关系,他们会共同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云计算聚焦非实时、长周期数据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在周期性维护、业务决策支撑等领域发挥其特长;边缘计算则聚焦实时、短周期数据的分析,能更好地支撑本地业务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执行。

不过相比于成熟的云计算而言,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由于终端设备、传输协议等多个维度缺乏标准化,业界对边缘计算还只能算是初窥门径。

刘少伟就表示,“OT会同ICT加快融合,产业要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目前最大瓶颈就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就是要解决产业协同的问题。

ECC联盟的意义何在?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在采访中表示,“互联网+”也好,两化融合也好,边缘计算方面的突破可能是使得这些策略或战略能够很好得到实施和贯彻的关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当然我们也是本着构建开放的由感知到智能、到边缘计算生态系统这样的目标,以期促进我们国家在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对ICT与OT的融合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而边缘计算是ICT与OT融合的支撑与使能技术,产业发展将进入重要机遇期。工业自动化技术体系将从分层架构、信息孤岛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架构演进。

从这个角度看,边缘计算将是实现分布式自治控制工业自动化架构的重要支撑。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将重点关注体系架构的制定与技术路线的选择,并通过推动标准化来带动产业化发展。

于海斌说,“边缘计算技术不管它将来组合业态,无外乎工业、制造、传感、控制、计算存储、网络的融合,我们这六家创始成员单位,有较完整的覆盖、而且互补性很强。所以我们将生态的建设确立为共同的目标。”

在我看来,边缘计算联盟不仅仅是面向当下的一些边缘计算的应用和服务,更多是面向未来的一个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生态构建的考虑。

所以,在谈到联盟未来时,刘少伟表示,“在这个联盟里面,大家可能未来会看到研究机构,甚至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厂商,都会加入这个联盟。联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应该是在不同的层次,都会有不同的主流厂商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构筑。这不仅仅是华为的一个联盟,也不仅仅是六家创始成员单位的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刘少伟提到了一个于拉瓦尔的喷管------管喉的理念。“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就是这样一个管喉,在喉咙的地方把大家的产业成果和创新做成参考架构,同时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吸引了大量产学研的合作单位来参与,进行发酵,一起基于参考架构来制定行业数字化的最佳实践方案,然后把这些优秀的成果分享给更多的行业用户,就会加速我们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像火箭一样升空,我们认为是这个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最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华为对于边缘计算联盟所持的开放姿态,和寄予的厚望。一方面,华为愿意退到幕后做产业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华为愿意主动去推进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和标准的产业化。

华为的解读:智能互联

联盟在成立当天,正式发布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白皮书》,重点阐述边缘计算产业趋势与关键挑战,介绍边缘计算定义与内涵。《白皮书》认为边缘计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应用域、数据域、网络域和设备域四个层次。

边缘计算联盟成立背后 看华为的开放与格局

那么,显然华为的贡献领域应该在网络域,刘少伟说,“华为在之前做物联网和产业方案时,基本上以软件定义架构来做。万物互联面临海量联接的挑战,我们SDN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支持百万级的联接接入与管理,同时我们有边缘计算管理开放平台,这个平台华为提供了基础硬件和基础操作系统,上面有虚拟机和容器技术,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开放的容器,客户可以在平台上集成自己的应用并做软件二次开发,已经在实际工业领域得到大量应用。”

由此可见,华为将聚焦在边缘计算的“智能联接”,提供以SDN技术为代表的富有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在电力、交通、智慧城市等行业继续实践,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网络边缘侧实现智能是边缘计算的关键价值所在,智能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其典型应用之一预测性维护就是智能化的体现,它代表着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转变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边缘计算既可以有效支撑行业用户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产品向服务的价值延伸,还可以支撑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与智能化。以电梯行业为例,全球有超过1500万部电梯在网运行,电梯的维保和售后服务已成为电梯行业的“新蓝海”。电梯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主要途径就是借助边缘计算,实现预测性维护,从而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而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行业,比如照明,比如天气,可以像电梯行业一样通过边缘计算来进行智能化的改造,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这就是边缘计算,实现了智能互联所带来的价值。这是华为的解读,更是华为在边缘计算时代为自己选择的角色定位。如刘少伟所说,“华为的目标是,把一个人的孤单跑成一群人的狂欢,在边缘计算这样一个领域,我们也希望把一个人的孤单跑成一群人的狂欢,跑成一个产业的狂欢”。边缘计算联盟的成立,也可以见华为的格局。

随意打赏

中国智能手机格局华为开发者联盟华为 联盟华为云计算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