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高调进军O2O 要在美国“复制”美团点评?
文 | 陆离
Facebook也开始卖外卖了? 10月20日消息,Facebook在官方博客上宣布,从本周三起,其美国用户可以通过餐厅的Facebook主页订餐。除此之外,用户还能直接购买电影票、购买周边的活动、演出门票,以及进行美容沙龙和水疗馆等休闲场所的服务预订等。
其实,早从去年开始,Facebook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针对O2O服务的尝试。Facebook 曾测试过一个虚拟助理项目“M”, Facebook用户将能通过这一渠道,获取各种 O2O服务,比如订酒店、购物等。此外,Facebook还与在线票务服务平台fandango合作,在 Facebook 页面推出电影票销售服务。
Facebook的这一系列举动似乎越看越眼熟?没错,这一系列O2O服务的布局像极了中国互联网的美团点评,外卖、订酒店、电影票正是美团点评的主要业务。这么看来,难道Facebook打算在美国“复制”一个美团点评?
为什么美国没有O2O巨头 ?
美国是互联网诞生的地方,也几乎是每一次互联网浪潮源发地,但在O2O行业方面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在美国的O2O领域,团购有Groupon,餐厅点评有Yelp,预订餐厅有Opentable,外卖有GrubHub,订酒店有Booking,旅行评价有TripAdvisor……唯独没有一家像国内的美团点评一样,在模式、体量、市值方面足以称为“巨头”的综合O2O平台。
美国业务单一、估值偏低的各O2O平台,在与中国美团点评180亿美金估值的对比下处于明显弱势,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首先,和中国相比,美国消费者对吃和玩的需求相对较弱。 尽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类型,但骨子里崇尚快餐文化的美国人,对于中低端餐饮市场的到店消费要求却并不高;而在到店娱乐方面,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就更加单一,大部分美国人仅仅只有去酒吧这一种日常娱乐,KTV、按摩等服务在美国几乎没有踪影。
其次,美国 传统的生活服务连锁企业自身的IT能力已经很高。 星巴克就是传统企业注重IT化能力的典型代表,早在2011年,星巴克的应用内就增加了移动支付功能,2015年,星巴克美国每周有900万的消费者通过移动支付完成购买。而沃尔玛在十几年前就发射了自己的卫星,用于在各个店面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美国的传统服务企业往往可以自己完成IT化转型,不需要靠其他的互联网公司。而在中国,生活化服务的IT程度并不高,不会电脑、不懂上网的商家,需要一个平台用IT化的、手段帮忙把生意管理起来。
最后, 美 国服务业的人力成本非常高 ,这也让O2O平台的服务成本随之水涨船高,即便强如亚马逊这样的世界五百强巨头,也宁可投入大成本研究无人机送货等新技术,而不是大规模雇佣快递员,其成本高昂可见一斑。而对那些并没有那么“大”的平台来说,人力成本的分摊和转嫁,是摆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Facebook要做美国的“美团点评” ?
当然对Facebook来说,不管上述这些阻碍多么明显,也同样无法掩盖O2O模式带来的有利之处。也许Facebook正是从中国的模式上看到了更多营收空间:O2O模式的与海量商户的深度结合,会让Facebook平台上的广告有更大的售卖空间。之前Facebook只能通过传统的广告模式推荐广告,现在买票、订餐等入口的加入,给Facebook提供了新兴的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会更有效。
况且,凭借Facebook快速崛起的扎克伯格本人也非常清楚,纯线上社交平台虽然能够快速扩张和增长,但本身也十分容易被颠覆。在Facebook平台发展进入平稳期、年轻用户活跃度不断下降的今天,扎克伯格非常清楚,只有将Facebook进一步实现和生活场景的绑定、深度渗透人们的“刚需”,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其成为下一个my space或square的命运。
不过,不难发现,Facebook在O2O服务上的布局带着深刻的“广告思维”的烙印,仍然聚焦在营销这个小闭环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之隔海相望的美团点评却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从王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开始,美团点评跳出仅限于交易、营销环节的模式,开始深入渗透商户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根据美团点评的理想图景,是要一条龙地解决商户的店面选址、装修、招工、推广、经营分析、用户调研等全链条问题。也就是说,商户从有开店这么一个主意时,就可以用这个平台解决全套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人口众多、IT化基础较差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生活服务O2O模式选择方面,中国可能是更好的模仿对象,这些国家的明天有可能就是中国的今天或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