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角儿 外语学习的Podcast+淘宝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听杨姐说】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创业者是最近特别走红的一个APP口语角儿。

上线140天,未做推广,5万用户,日活20%,周活40%,数据相当漂亮,也证明所有有关这些可行性的揣测并非海市蜃楼。

但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口语角儿到底是什么模式。

从产品来看,它就像是一个外语爱好者的“微信”,但不需要经过对方允许,你就可以在这里毫无门槛地把对方拉为自己的好友,然后就开“聊”。当然,不管用说还是用写,必须是外语;

从用户维度看,它就像一个个人的Podcast,你可以自己开设一个“外语电台”,让别人订阅……确切地说,应该是订“听”;而这种UGC的模式很像英语豆瓣,如果将来接通支付,每个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主页里再卖点“声音”,那就是一个外语学习的“淘宝”。

而如果按照它的盈利模式构想,口语角儿则很像YY+QQ,因为它可以发行虚拟货币,YY的游戏规则“精髓”是可以打赏;QQ的会员制则重在会员运营——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没有天花板!

好,现在来讲讲创始人李搏

英伦靴,牛仔上衣,一身潮人打扮,40岁看着还像是20多岁的阳光万丈—聪明糖科技SmartTongue的CEO李搏怎么看都该归属到潮人大本营里,和996格子衬衫的程序猿创业者们相差千里。

其实李搏是个资深媒体人!

李搏大学毕业后进入时尚COSMO杂志,之后创刊《越野世界》做主编,从太平洋PClady总编,到兰亭集势内容总监,再到康泰纳仕悦己SELF网站主编,直到自己的职业高峰瑞丽数字媒体COO,稳健上升的路子,让他玩儿转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一次机缘巧合,当年还在媒体做高管的李搏看到了身边同事的需求,找了个外包随便做一款英语群聊App。当时那玩意儿用五分钟能够闪退十次,就这样居然聚集了1万多粘性很高的用户,这让李搏很是震惊——他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刚需市场。

但他希望自己做得不一样,他希望自己产品能够让人们“交着朋友,拜着男神和女神,轻轻松松就把这事办了。”

没话找话才能“活”

先来看看“口语角儿”到底是个啥,它提供什么功能,以及到底打算怎么赚钱。

李搏的心思是,中国人没有说外语的环境,而且腼腆。对于想和陌生人练口语的童鞋们来说,怎么在第一步“没话找话”是个颇有点令人尴尬的难题。而让一个中国人像外国人似的到酒吧里搭讪老外去说外语对大多数人来讲基本上是没可能的事。

在口语角儿,用户自己产生的优质外语是放在第一个页面的,你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它们找到你喜欢的语伴,通过最热、最新、以及离你最近的人,你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朋友聊——年龄、风格,说两句不投缘可以再找别人。当然,李搏也设计了一个小花样:你不知道该跟对方说什么的时候,可以发送一个问题或一道测试题——搭讪嘛,帮你没话找话。

这是一有趣的个解决方案:用游戏的方式来打开话匣子。比如说,用户可以利用一个叫“真心话大冒险”的功能找到实时在线用户,系统自动向双方提出问题,用户可以在对方回答完毕后,再选择新问题提给对方,几番来往之后,不难顺着对方的爱好观点“接下茬”了。你可以在别人的留言中发现,很多人刚开始时只是说句“yes,you'rright!”

但只要你开始说了……接下来你就可以克服尴尬心理,所有的玩法就可以有你自己来主宰。

是的,这是在做社交。

李搏在创业之初的分析是,语言类应用一直是移动学习产品中的中流砥柱,之前的模式主要是两种:一是在线课程,包括51talk、洛基英语,还有刚被前者收购的91外教,形式上基本就是英孚教育或者华尔街英语的线上版,以课程教学为主,提供外教1对1对话练习,以时长计费。

二是功能类应用,比如主打背单词的百词斩、扇贝单词、玩英语配音的英语魔方秀和英语去配音。与它们相比,口语角儿走得是另外一条路:社交。在线用户可以实时交谈,或者使用多人在线聊天室。

和线下星期五晚上八点小树林见的传统英语角不同的,口语角儿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同时也是个UGC平台,有大量的核心用户在平台上开设个人电台,提供各个语种的短节目,并且可以以主播身份实时和其他用户互动。

调戏老外

作为平台,当然就一定要有一个逻辑自恰的商业模式。

除了广告之外,口语角儿的收费结构是,用户注册以后会被赠予一定的虚拟金币,用这些虚拟金币,可以订阅一定量的主播电台,如果想要收听更多电台,就需要购买金币,或者购买各种道具,提高和主播互动的机会,这实际上就类似于YY的“打赏”机制。而未来,这些虚拟金币可以用人民币购买。

从口语角儿下一步的推广计划来看,未来它会到CBD这样白领云集的地方吆喝,甚至在相关教学机构门口“堵人”,也会到校园招兵买马,白领和大学生这种有口语刚需的人群显然是它的目标用户。

但更有意思的是,他还会在海外进行推广,寻找有社交需求的nativespeaker上来过过嘴瘾。调戏老外,吸引“活雷锋”陪聊,一张颜值够高的头像照片或者一把甜美的声音大概不可或缺。

总结一下口语角儿的模式,从UGC内容生产平台上来看,它像是豆瓣;从核心用户架设主播电台的内容推送方式上来看,它像是Podcast;从C2C的内容变现方式来看,它像个淘宝;而道具打赏模式则有点像YY……当然,一切都是建立在外语口语学习社交,这个相当细分的垂直领域的大背景下。

杨姐点评:

口语角儿为什么火?

它的未来到底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还是玻璃罐里养蛤蟆——前途光明,出路不大?根本上还要看模式的可行性。

1,口语角儿切中的痛点:

语言类应用之所以在移动学习产品中最百花齐放,商业模式的探讨也最多。根本原因在于语言能力越来越多地意味着收益、机会和便利。但应试教育体系下,大部分人在学校能接受的口语教学基本为零,结果就造就了一大批读写上的巨人,听说上的矮子。

提高语言能力,语言环境极其关键,出国是一条路,在本地找小伙伴是另外一条路,所以线下外语角和跑到夜店酒吧找老外聊天这两个特色项目才能一红几十年,即便牛逼如马云,当年也要抄着手在西湖香格里拉门口转悠,见到外国人就冲上去要给人当免费导游。

杨姐当年在911的时候是在yahoo的聊天室里跟人聊天。个人感觉,想练成口语秘笈,与人互动几乎是最有效的渠道,而社交的轻松属性有可能事半功倍。通过移动互联网社交作为切入点,让用户能随时随地找人聊起来,应该说是抓住了用户最核心的“痛点”。

话又说回来,既然如此,直接到外国人云集的网络平台上练习语言靠不靠谱?一是基于国内独特的网络环境,进入就会有一定困难。二是即使进入,依然是文字交流,很难上升到语言聊天。

2,社交软件的一个好处是:不用见面——就是瞎聊。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口语社交还在不知不觉地解决另外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问题:我不好意思当马云,怎么办?中国用户在外语上的“开口跪”,很多时候来自东方人特有的羞赧,就是张不开这个口,不光中国人如此,日本韩国人民同样在说英语之前恨不得挖个坑把自己埋下去。

所以李阳当年在他风靡大江南北的口语教学的第一课,也是要拉着所有人宛如理发店小弟小妹们一样先高呼口号,从心理上先放下脸面。移动互联网的匿名机制显然是一把好的“保护伞”,大可以张口就来,说错了,或者实在太结结巴巴大不了随手换个搭档,大大减轻了尴尬综合症的发生几率。

3从社交入手练口语,另一个优势就是低成本。

1对1的外教几乎都以分钟计费,这是个怎样烧钱的买卖不难想象。但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口语练习并不需要这么高水平的搭子,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频率常说常新。就跟野球拳才练到10级真不需要请欧阳锋“多多指教”一样,先找几个杨铁心石破天也够用了,更何况要是能一边练拳一边跟小龙女、周芷若这样的女神聊天,估计积极性会能翻十倍——男女搭配,学习不累。

4,被证明的商业模式。

说到女神,还有另外一个顺水推舟的场景。大中华网民对语音社交(或称“聊闲天”)超乎寻常的热爱,已经把所有大型网游变成了网络交友平台,还顺带让YY上了市,并将游戏实况主播这种听起来极其无厘头的职业变成了收入颇丰的饭碗。

不难想象未来也会有一大票主攻口语学习的中外男神女神们在口语角儿上接受粉丝的仰慕和“献花”,真金白银的动力和粉丝关系都将极大地刺激平台用户的活跃度。一旦这个互动机制真正建立起来,以练口语之名以行,将成为这个平台最有说服力的赢利点。

两个建议:

1,口语角儿一直在强调自己是多语言平台,现在的确也可以看到平台上除了英语之外,还有日语、法语等其他语种的用户。但在海量英语用户的挤压下,他们在寻找练习伙伴和相应语种主播上都面临一些困难。可以在未来考虑推出多语言版本,或者在app内实现不同语种的切换,重要的不仅是换个皮肤,而是在不同语言版本中提供相应语种用户的筛选,来真正提高小语种的匹配效率。如果这一功能真正得以实现,小语种用户通过其他渠道寻找口语练习伙伴的难度,会成为保持他们对平台黏度的巨大动力。

2应该推出少年版——针对K12小朋友的社区或者聊天室。

小朋友遇到小朋友,估计更爱说英语。(这一点是从俺这个当妈的角度出发才提出的。嘿嘿嘿,小朋友学习英语是硬需求啊。)

是的,电商中最“人傻钱多速来”的细分行业就是母婴,同样的逻辑在语言学习中同样存在。建议制作面对低龄用户的“宝宝版”,并提供“成人免进”的用户筛选机制。

另外,还可以考虑培养专门针对低龄用户的主播,考虑到低龄用户的纯外语交流环境需要专人引导,甚至可以考虑在成人用户群体中难以实现的收费模式,比如收费的多人在线聊天室,让这些主播成为多人聊天室的主持人和管理者,对于“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收费模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