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什么是苹果树?
不知为何,很怕写有关阿里巴巴的新闻,因为整个圈内都知道肥猫是马云的脑残粉。
所以,每次肥猫说起阿里巴巴,大家的眼里就能流露出一缕狡黠的光,“又来跪舔干爹了。”即便没人当面明说,但肥猫心知肚明。
作为一个财经记者,肥猫深知“先入为主”、“主观色彩”是采访报道的大忌,但同时也作为跟阿里巴巴条线10年的记者,亲眼所见这个企业从小到大,再到巨大,要说一点感情都没有也是扯淡。其实,大家也都明白,无论肥猫的态度怎样,这并不影响阿里巴巴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去年的早些时候,肥猫也在纽交所见证了阿里巴巴上市的盛况,马云没有让高管团队参与敲钟,而是让各具特色的“阿里人”(广义上的合作伙伴)成为当天最大的亮点,不能不说,从那一刻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阿里巴巴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商业公司,马云也不是一个止步于纽交所上市的企业家,阿里巴巴想做的事,比简单的敲钟大的多。
应该说,上市后的第一个财年,阿里巴巴走得并不轻松,来自美国资本市场质疑的声音从来没有断过,全球股市波动如雪上加霜,整个国内电商市场的滞涨,导致阿里巴巴的股价从上市之后再没有迎来新一轮的大上涨。
相信以上的种种,阿里巴巴的管理层都心知肚明,很多客观造成的既成事实,很难在短时期内主观能够解决掉。
“由于阿里巴巴目前提供的国际服务还刚刚开始,在海外的股东以及关心我们的公众无法直接使用我们服务于中国客户的产品,导致大部分人从外界看阿里巴巴,尚不清楚阿里巴巴集团的真实定位。”这是马云致股东的公开信里说的,看得挺透。
那么,阿里巴巴的真实定位是什么?
马云说,阿里巴巴的战略是打造社会未来商业基础设施。
再详细一点——全球化、农村市场和大数据云计算。
先说战略,什么是社会未来商业基础设施?金融、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广告业务平台以及基于大数据基础的健康以和娱乐业,这些都算。因此,市场看到了阿里巴巴在这些领域的大举投资与改造,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云、阿里影业、阿里健康、阿里移动端都是这个大战略的主要构建者。这次,马云没有提阿里的电商,按理说,电子商务是阿里巴巴的初始业务也是基础业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少在80后里,没用过淘宝的几乎微乎其微吧。
但,马云就偏偏没有把重点放到电商上。
2014年的双11,阿里创下了成交额571亿元的奇迹,今年能否打破,还不好说。但肥猫知道的是,易观以及艾瑞从来不发布C2C的数据分析,没法发布啊,淘宝占据了整个C端市场的95%强,B2C尽管友商众多,但天猫依然是市场老大,“独孤求败”也好,“高处不胜寒”也好,应该说,电子商务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战略中是最不需要操太多心的一块业务,阿里的电商,只需要循序渐进掘进新兴市场,取长补短,不断优化服务和产品类别就足够了,所以,马云说,不要再把阿里和其他电商公司混为一谈,因为,阿里对电商的评判标准早已从GMV的增长变为个性化、特色化、深度服务的探究上。无论是跨境电商还是农村电商,无一不折射出阿里巴巴在电商上的纵深开拓,但都只还是马云给阿里巴巴设计的未来中最基础的环节。
相信市场都看到了,2015年,阿里巴巴做的最多的是——投资未来,未来那些给阿里巴巴能带来真正转变和爆发的商业领域。于是,我们看到了马云砸重金打造菜鸟;从新构建阿里云;对阿里影业深度改造;蚂蚁金服从单一的第三方支付的开掘(支付宝)迅速扩展到整个金融业务线,以及收购高德地图、UC浏览器、入股一财……在马云看来,这些产业才代表着阿里的未来。
心真大。
马云说,过去的三十年,GDP高速增长靠的是制造力,而生活质量增长靠的是创造力。未来的中国经济,也会从外销经济转变为内需经济,会从基础设施投资变成基础设施运行。由此,中国经济未来的奇迹一定在于生产力的释放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给内需激发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遇。
很清楚了——阿里巴巴的未来就是要抓住这个机遇,唯有抓住了,未来才有无限可能;唯有抓住了,阿里巴巴才真正有可能成为全球了不起的企业。
马云在公开信里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苹果与苹果树,在他看来,友商都是苹果,而阿里巴巴是苹果树。好像口气有点大,但细想一下,还真是那么回事,试问哪位友商有着这样宏大的布局?以及可以预期到的未来。
由此,肥猫认为,粗浅的用股价来定义阿里巴巴的当下以及未来都是最浅的表象式定义。因为阿里巴巴在上市之时就是一个成熟型企业,而不是一个具有高增长前景的创业公司,电子商务在中国不是起步期而是到了一个升级期,阿里巴巴在过去的一个财年没有带来飞跃式的增长实属正常,就像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高潮、低潮一样,更何况,对于已经挺立巅峰十数年的阿里巴巴而言,当下,还算不上低潮期,更何况,阿里巴巴本质上并没有迎来任何灭顶式的危机,迎来一个调整期实属正常。就连那么伟大的苹果,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几起几伏,但,谁也没就因此否认,苹果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马云的这封公开信发表的正当时机。他在公开信的结尾说:“我们16年来一直对自己说:此时此刻,非我莫属(If not now,when?If not us,who?)”。
肥猫则想说,不仅是此时此刻,还有未来(future)。
附马云的公开信
致阿里巴巴股东们:
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刚过一周年,请允许我借这封信,代表公司以及我个人,对一直相信并支持阿里巴巴的客户、员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表示感谢。
过去一年,全球股市波动。我们观察到、也倾听了市场对我们的看法与建议,但我们更清楚阿里巴巴的现状和未来路径。今天的阿里巴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健康、强大、从容。我们在坚持自己发展战略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上市那天我说过,我们在美国股市融集的250亿美元,不是钱,而是人们对我们的信任。正是因为这种信任,我们有责任与股东以及公众最大程度的保持透明、密切、坦诚的沟通——特别是由于阿里巴巴目前提供的国际服务还刚刚开始,在海外的股东以及关心我们的公众无法直接使用我们服务于中国客户的产品,导致很大部分人从外界看阿里巴巴,有“雾里看花”、“隔海看人”之感,尚不清楚阿里巴巴集团的真实定位。
在这里,我想给各位股东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思考。
一、阿里巴巴的战略是打造社会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只是阿里巴巴整体战略的第一步
很多人把我们和其他电子零售公司混为一谈,并因此用我们的GMV增长率作为对我们模式的评判标准。实际上,狭义的电子商务仅仅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团战略的一部分,我们追求的是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协同的商业基础设施平台。
截止2015年6月底,阿里巴巴集团总共有34000名员工。其中,专门从事“中国零售市场”与GMV有关的员工数仅不到一万人。我们仅仅用了约一万人就完成了近三万亿人民币的GMV的平台,也就是人均GMV达到近3亿人民币的平台。尽管已经拥有如此效率,我们依旧认为我们还需要大大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产品,绝对不能靠人海战术,而是靠创新靠技术来赢得市场。未来几年,我们有机会和能力打造全球大规模企业里效率最高,同时创造生态就业最多的商业组织。
除去上面所说的一万人以及供应链上游B2B业务的团队和后台,我们总员工数量中接近一半的团队在从事具备重大战略意义的新业务。我们相信只有投资未来,只有坚持长远战略,阿里巴巴才能有真正的未来。
我们非常明白只有依靠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只有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商业基础设施,才能全面的帮助中小企业做生意。由于中国商业基础的薄弱,给了阿里巴巴一个全球独特的机遇----打造中国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不是电商基础设施)。我们集团约半数的员工,以及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和菜鸟几年来在努力从事着物流,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等业务,以及十年后基于数据技术的健康和数字娱乐业务,我们称之为“double H”产业,Health and Happiness.
今天,阿里巴巴投资的菜鸟物流系统已经在帮助处理每年大约100亿个快递包裹,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服务近四亿活跃用户,我们的云计算业务居于世界前列并且保持年增长率超过100%,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基础产品,包括搜索、地图、浏览器也为中国用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服务。未来我们将会给中国数千万家企业提供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大数据,市场营销服务,跨境贸易等等服务。
我们对未来的布局是基于独特长远的战略思考在推进的。尽管上述这些平台性业务离我们的目标还很远,并且今天也没有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入,但其前景足以让人激动,为了这样的未来,我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坚信,商业帝国式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坚持平台生态化发展。只有生态系统里的企业共同参与发展,大家是利益共同体,才能持久发展。
今天我们的部分战略业务已经初见成效。以物流为例,阿里巴巴2015财年每天产生的快递包裹超过2400万个,我们的合作伙伴每天有一百多万名快递物流员工在从事递送和运输服务,我们预计十年后,中国将会有1000万人从事快递物流服务。这是要靠组织社会力量去做的事,而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单独可以做得好的事。我们更加相信,未来三年由于有了菜鸟物流平台的独特服务,快递物流服务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物流将会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将会让客户更贴心的服务。物流服务将会是任何电商公司的标配,而不是核心竞争力。因此,帮助所有快递服务公司尽快实现高标准高规范服务能力就是菜鸟的使命。
二、中国经济发展和阿里巴巴的关系
最近,中国经济放缓的信号让各界担忧甚至有过度恐慌现象。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彻底融入了世界经济并且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但我要实事求是的说:持续超速增长的经济即不现实,也不可能持续,更不是中国应该追求的“业绩”。
经济超速增长的代价是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在政府一次次转型升级的信号,08年金融危机的压力,投资和出口的疲惫,以及享受高速增长惯性的思维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非升级不可的时代了。昨天简单粗放的GDP增长模式已经让经济难以持续发展。事实上,如果依旧保留昨天追求不合理的超速增长,那么中国付出的代价会更高。
我坚信放缓的经济对中国的未来前景是利远远大于弊。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需要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的提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即使有5%GDP的增长率,已经是发达国家增长率的一倍以上。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解放思想的红利,开放政策的红利,但我们并没有注重激发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力量——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GDP高速增长靠的是制造力,而生活质量增长靠的是创造力。我相信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的余地实在太多。
未来的中国经济会从出口走向进口,会从外销经济变成内需经济,会从基础设施投资变成基础设施运行。中国会用高科技、新模式、市场化去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总之,中国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尽管难度不会小,中国经济未来的奇迹一定在于生产力的释放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给内需激发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遇。
经济放缓对阿里巴巴会有影响吗?
阿里巴巴到2015年3月底财年的国内零售市场交易额已经到达24437亿人民币,占了中国零售消费总额的9%。我们预计十年内中国50%以上的消费将会通过互联网进行,所以电商市场是巨大无比的。基于此,中国80%以上的企业会使用到互联网的电商平台,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云计算以及跨境服务。阿里巴巴今天的投资正在让这一切成为可能。阿里巴巴的业务毫无疑问和中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认为未来阿里巴巴提供的服务会是企业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务基础设施资源。
至于经济下滑会带来消费下滑,我并不同意这个看法。认为中国经济下滑,中国人就不愿意消费了这种理论反映了对中国的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与西方不同,西方开发国家的消费者善于花未来的钱,而中国人基本上总在存钱,中国人的储蓄存款是世界上最高的。西方消费者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借不到钱花,而中国人确实存钱防老防危机,因此,经济不好未必就没有钱花。而因为有了电子商务的方便和物美价廉,人们反而更愿意在网上花钱。
中国目前有近三亿的中等收入人群,未来十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将会有5亿中等收入人群。今天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他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是要靠创新刺激的,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将会是中国未来刺激内需消费的主要发动机。这一点,大家已经可以从双十一的消费量看出来了。中国不是缺乏内需消费力,而是要思考如何引爆消费力。无论是促进进口,还是拉动三四线城市需求,还是激发六亿多农民需求,阿里巴巴可以干的事和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伟大的企业总是诞生在困难时刻,我相信这次中国经济从数量向质量调整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几家全球真正了不起的企业,阿里巴巴希望自己能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三、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全球化、农村市场和大数据云计算
我们未来十年的愿景将围绕着全球化,农村经济和大数据发展进行。
我们的全球化业务专注在帮助中小企业迈出自己的国境,让全世界的中小企业能使用好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营销以及物流平台。只有让他们的业务全球化才能让全球消费者可以购买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相信阿里巴巴今天在中国发展的经验能够同样运用在发展全球化,因为全球中小企业的诉求都是一样的:在透明公平的市场上使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我们更相信,未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须是让各国小企业业务全球化,也能让各国消费者能够实现真正的全球购。为此,我们已经准备了相当长的时间,执行这个计划也许还需要10年,即使是20年,我们也会全力以赴,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中国有六亿多农民,中国农村商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但今天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有了淘宝和天猫的城市消费者市场以后,农民可以直接和城市生活相连接。我们目前在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物流平台和互联网金融重新构建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这不仅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更是在解决数据鸿沟和信息平等,解决贫困发展上,阿里巴巴得以积极参与的机遇和福报。因为阿里巴巴的服务,我们看到农村正在发生变化。我们也特别欢迎各位股东能去中国的农村考察,我们今天尝试的努力也许会成为未来无数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模式。在这样的历史性时刻,阿里巴巴必须拥抱变化,投资变化,创造变化!
过去6年来,阿里巴巴巨大的战略投资就是放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上。我们相信人类已经从IT时代在步入 Data Technology (DT) 时代。数据将会是未来创新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将会离不开数据。我们必须在数据技术的投入和发展上不惜一切的投入发展。我们集团本质上是一家扩大数据价值的公司,我们坚定的相信我们在过去6年和未来几年在数据和技术上的投入会有巨大回报。我们正在努力让数据和计算能力成为普惠经济的基础。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觉得和未来潜力相比,云计算和大数据还是个婴儿。
关于外界看待阿里巴巴的各种挑战和我们的看法。
阿里巴巴有很多挑战,但外界关心的和我们自己关心的可能不太一样。比如竞争环境,阿里巴巴习惯于谈论竞争,也不回避谈论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成立16年来也从来不缺竞争对手。我们不是一家被保护起来的企业,我们是在残酷市场的竞争中走过来的公司,16年来,我们学会了既保持理想主义和价值观,又顽强的生存下来,这并不容易。
我们从不害怕竞争,我们只是采用战略布局和完美实施来赢得竞争。
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启动一场商业的变革,我们打造的是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我们是为从事买卖的商家赋能,而不是与从事买卖的商家竞争,从这一点说,今天市场上所谓的“竞争对手”,其实都是未来我们赋能和帮助的对象——换句话说,简单的把今天市场上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当作阿里巴巴的对手,是把苹果和苹果树相比,是对双方都不合适的。
阿里巴巴面临的真正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我们对未来的把控和对自己的把控能力上。我们宏大的愿景和独特的生态体系,需要我们有各种不同的专业化人才,需要有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独特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庞大的商业生态体系和丰富复杂的结构让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人才,而是各个领域里的领导者,创新者,开拓者。。。这对一家平均年龄只有29岁,创业才16年历史的公司来说挑战是巨大无比的。总之,我们的人才,组织文化,管理模式,各生态业务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似乎我们很难有借鉴。一家年轻的公司矢志挑战一项人类前所未有的任务,难度之大,超出想象。但这是一个难得的时代机遇。我们16年来一直对自己说:此时此刻,非我莫属。(If not now, when? If not us, who?)
各位尊敬的投资者,以上是阿里巴巴上市后,第一次向大家沟通汇报我们的发展思考,篇幅虽然有点长,但确实是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打出来的。感谢您投资参与一个未来商业生态系统的成长。您的投资在我们看来是一份信任。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