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中国银联的时间不多了,需要向死而生
网联成立了,中国银联有多了一个对手。虽然说,网联是针对线上,而银联的主要精力已经转到了线下,但两者毫无疑问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
在这些年的互联网发展中,N对N的交易与沟通是其核心逻辑,事实也证明,凭空在期间插入一个1来将流程改为N-1-N,总是要被时间抛弃。不是我们非要说,而是这个规律无法抛弃。
对于中国银联来说,虽然实现了将银行与用户之间的对接,但这个对接却是生生当1的结果,看似提高了效率,但却本质上妨碍了资金的自由灵动,也成为了互联网世界发展的阻碍,将来被革除是必然。
和所有的新事物一样,在它诞生的时候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但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之后就会变成没落的阻碍社会前进的力量,这个时候,就应该主动的变革,主动的适应,而不是保守的顽抗。历史早已经证明,不管多么强大的势力,只要是逆潮流而动,都会被时代车轮碾压。
不久前,中国银联发布了2016年的业绩报告。2016银联公司本部实现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36%,较2015年的92%增幅有所下降。2016年,全年银联网络交易271.1亿笔,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和35.2%,实现境内财务收入163.99亿元,同比增长28%,国际业务实现交易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收入30.4亿,同比增长13%。
从整体看上,数据还是不错,同比的增幅虽然有所下降,可依然在增长,主要的几个财务指标增长还很可观。
不过,不能比,一比较就会显示出银联的颓势。日前,易观发布了《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4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8146.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1.72%。就移动支付市场而言,支付宝和财付通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1.12%,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而银联仅为0.83%。
就移动支付而言,很多人说财付通(微信支付)这两年增长很快,迅速的缩小了与支付宝的差距,但是,如果我们看数据就会发现,财付通(微信支付)的成长同时,支付宝的份额也已经稳定在54%左右,微信支付抢到的市场份额其实主要是来自其他支付平台的萎缩,特别是中国银联、拉卡拉等。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达3687.24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85.82%和45.59%。
这就表明,移动支付的增长达到了一个高峰,而这种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如果中国银联不能抓住2017年的已经开始有所放缓的移动支付增长快速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等到2018年市场进入平稳时间之后,中国银联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曾几何时,中国银联抓住的是银行业的命脉,掌控的是其主流的核心业务流动,但现在,银行们的非现金支付快速增长,网络支付规模不断扩大,用户之间的交易也不再局限于POS机、柜员机和刷卡。中国银联的商业价值在下降,银行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也在下降,留给中国银联自我反思的时间不多了。
中国银联还是有机会的,也很努力。首先是,几大银行卡组织开始抱团取暖,互相支持有利其国际化的拓展。最新数据显示,境外可用银联卡支付的商户数量突破2000万家,支持银联卡的ATM超过130万台,这些网点分布在160个国家和地区,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主流支付工具。同时,境外可用银联卡的网上商户超过1000万家。
其次,中国银联有那么多银行合作伙伴,只要组织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完全可以在线下逆袭。以工农建交中等的用户数量和用户粘性,再加上遍布城乡的网点和营销队伍,更重要的是这些银行天生就有企业客户资源可以捆绑营销,不需要所谓地推,只要有优惠,只要有利可图,只要足够便捷,用户在支付业务上其实没有多大的忠诚度,银联完全有机会趴在已经遍布城乡的微信支付二维码上当吸血鬼。
中国银联已经在推二维码标准,打造融合支付。不管你用哪家银行App扫码付,都可以。银联二维码是中国银联在人民银行领导下,通过成员机构APP实现的跨行转接交换产品,具体是指银联卡特约商户与持卡人通过二维码进行信息交互后通过收单机构发起的消费类交易,由中国银联完成交易转接并获取发卡机构交易授权的消费类支付业务。
对于中国银联来说,缺的不是创意,也不是缺少政策,主要是缺少执行力。如果中国银联真的可以采取开放的心态,联合所有的银行铁了心要把这个业务做起来,只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逆袭。我们出个主意吧!作为同是天涯沦落人,银联为何不能抛弃前嫌,与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
政策壁垒获取可以让对手活的不好,但绝对不能让自己活的更好。不信,你问问广电。开放才是生存之道,中国银联,到了必须清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