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网”O2O策略曝光:淘宝路径,全民开店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后来者如何居上?这个问题,阿里百度腾讯都必须回答,比较起美团、点评、58等O2O,BAT虽都有投资,但不足以彻底放手,因为市场巨大。

今年6月是中国O2O的一次分水岭,虽然说,BAT一直未曾缺席O2O,但今年却是三家公司全倾全力,重压覆盖的开始。阿里与蚂蚁金服重启了“放了4年长假”的口碑网,宣称投资60亿,百度更为大气,宣称将投入200亿,做好百度糯米、百度外卖,至于微信,其实它是一直埋头苦干。

BAT如何发力O2O,在现有的资源与市场格局中,分得一杯羹,该如何切入市场,寻求适合自己经验与优势的支点?

事实上,继宣布60亿人民币,由蔡崇信任董事长,发力O2O后,“口碑网”似乎再过去两个月中相对沉寂——不过,如今,“口碑网”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策略。

策略概括起来很简单:背靠“手机淘宝”、“支付宝”,走群众路线,启动全民开店计划。

背景:口碑优势与劣势

“口碑”的优势是什么?

很明显,有两大优势——1、线上,背靠“手机淘宝”、“支付宝”两大交易类APP入口,用户数与流量,这是线上优势;2、资本层面,背后阿里、蚂蚁金服,阿里目前是中国市值最大互联网公司,蚂蚁金服估值至少500亿美元,在资本层面,对决美团、大众点评58同城,都有优势。

流量优势,看一组数据吧。今年8月底,在正式上线50天后,口碑第一次披露自己的数据——仅餐饮行业的单日交易量超过100万单,这是最快突破日百万单的O2O平台。这一成绩,还算不错,不过与美团、点评比较,还有距离。因为,口碑也有自己的不足。

那么,“口碑”的劣势是什么?

答案是,线下。这个行业的所有人都说,O2O是苦活、累活,是个很重的行业。大众点评做了十几年,公司好几千人,扫街、接商户;美团做了5年,发展到将近2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地推的BD人员,还有外卖配送人员。

O2O需要线上流量加线下优势。我们看到,PC时代催生出诸如Google、Facebook、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种一网覆盖全球、全国的巨头,但移动时代,却是区域化、本土化的商业势力——Uber无法覆盖全球,在中国被滴滴秒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滴滴在中国拥有强大的地面优势。

资深电商观察员、O2O专家王长胜说,“O2O是空军加陆军,口碑拥有一定的制空权,但地面能力还有待提升”。

现状:口碑的差距

口碑对决美团,抑或点评、58同城,它的差距在哪?正如上面所说的,“地面”。O2O产业中有一个核心的指标,那就是商家覆盖数——目前,口碑平台上的餐饮商家约15-20万。

美团2015年上半年披露的数据是,覆盖了160万商家(包括餐饮、酒店、美容美发等)。点评网收录商家数位1600万。

需要厘清的概念是,口碑聚焦在餐饮商家,点评覆盖为交易的商家,而大众点评的为收录数,三家公司,商家数量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尽管如何,但还是从上面的数据中体现出一定的差距。

美团定位交易,卖出的是优惠券,点评定位评论,出售的是“交易决策”,58同城定位是信息,出售的商家信息。这三家,目前暂时领先于O2O市场,但这是个没有绝对领先的市场,谁也不能高枕无忧。

为什么?最关键的一点,所有的商品或服务,均不是由平台方直接提供,而是由入驻的具体商家来提供。比如,我要吃一道菜,并不会因为我在美团买券,不是在大众点评买券,而变得更好吃。核心仍在与商家的炒菜水准。过往的团购行业,陷入了恶性的价格竞争,而没有真正给商户提供价值。就此而言,移动互联网与线下商业的深度结合,才刚刚开始。谁能够给商户与用户真正提供价值,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也正是因为,O2O市场没有一家可以绝对安全,绝对领先,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阿里联合蚂蚁金服重启了“口碑网”,百度宣布追投百度糯米、百度外卖,一家宣称要投资60亿,一家说要投资200亿。

倘若没有机会,谁会再做“口碑”?

既然竞争的核心,是覆盖商家数,口碑在该领域虽然增速很快,但也是必须抓紧时间窗口。

于是乎,口碑管理层提出——口碑网的目标是年底在餐饮领域,覆盖100-120万商家。如何做到?

“全面开店”,蚂蚁雄兵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路径依赖,或者说成功基因。阿里之所以能够超越亚马逊,甚至将在今年超越沃尔玛全球,很大原因是,它只做平台,它依靠中国与海外数百万家商店、卖家的支撑。

所谓,聚沙成塔,蚂蚁雄兵。

做口碑网,重启O2O战略,口碑管理层还有一个条件限制——新口碑的员工不到1000人,未来最多也不会超过1800人。绝对不会采用大规模人员扩张的方式,来开展业务。

此前的成功经验,加上员工数量的限制,要完成年底覆盖100-120万家餐饮商店,口碑只能“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

于是乎,有了它的最新战略——“全民开店”。

“全民开店”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深得移动互联网模式的精髓。如同滴滴,很少自有辆车、与司机,但能够在专车市场秒杀易到专车、神州专车。借此,滴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行平台。口碑的全民开店计划,也是如此。也许,口碑没有规模庞大的地推人员,但每一个普通人、每一家店铺,都有可能成为它的推广人员,入驻到口碑的平台来,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把口碑做成规模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

“全民开店”计划是这样的:个人用户邀请店铺入驻口碑即获300元现金+入驻店铺3张5折优惠券(50元封顶);未经推荐,商家自行开店,通过深度审核+1笔有效交易,获得300元现金。

口碑计划,9月23日先开放6个城市,9月28日开放158个城市。

“全民开店”,全民皆BD,支付宝的盘算

为什么口碑和支付宝能做“全民开店”,其他的平台却只能依靠人员规模去地推?最大的原因在于信用体系。支付宝拥有超过4亿的实名用户,积累了10年的技术与数据,建立了一套信用体系。“全民计划”的核心在信任与防止造假,支付宝、芝麻信用恰恰在这方面有着最为深厚的积累。开放的人群数量,以及云客服的验证,都会有相应的一套信用机制与风控体系,最大程度上保证开店的质量。

“全民开店”,可以在短期内迅速解决口碑平台商户数量的问题,保证对用户的服务广度与普及性。口碑致力于做平台、做生态,那么商户的数量与广度,是首先要保证的,保证用户在口碑平台上能够简单、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家与服务,这样才能形成淘宝一样的正向循环效应。更多的商家与服务,提供最全最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行购买消费,接入再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如此正向循环。

目前,支付宝与手机淘宝,这两个超级APP为口碑提供入口,口碑不缺乏用户与流量,短期迅速做大商家入驻的数量,有助于加速正向循环的形成。

口碑“全民开店”的背后,是“轻资产”模式。

支付体验上,在支付宝内,直接采用折扣模式,领先于团购行业的优惠券模式,更加直接、简单与便捷。不管是消费10元还是100元,都按照折扣来,直接出示支付宝的付款码,就能完成付款。同时,体验上更加简单,团购券模式,历经买券、出示、核销、确认、补足差价等多个步骤,口碑平台则是直接领取折扣,用支付宝付款即可——美团最近也在研发自己的支付,因为本质上,美团就是一家金融公司,它售卖的,其实是“券”,优惠券与支付的结合,其实天然相近的。

流量上,对入驻平台的商户也会开放,包括首页的“附近”按钮,以及商家tab页的展示,都有巨大的流量。口碑会根据地理位置、用户评价、折扣水平、商家类型等多种因素,对商户进行排序。

口碑公司CEO范驰近日也透露,今年将投入50亿元作为平台运营费用,来扶持线下商家。这些包括,全平台的运营活动,如双12、消费随机立减等,帮助商户一起培养用户习惯,形成黏性。

此外,口碑背靠蚂蚁金服,还会为商户引入更多的金融服务,包括供应链金融、信用贷款等等。用金融服务助力线下的中小商家,更快发展。

“全民开店”,醉翁之意不在酒

“全民开店”的策略中,我们看到两个阶梯:针对用户,针对商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口碑网的“全民开店”,剑走偏锋其实想一箭双雕。

首先,于用户,提高口碑的“参与感”,唤醒用户通过“手机淘宝”、“支付宝”体验O2O,其实与小米MIUI借用户提意见,一同参与MIUI研发一样。这叫参与感。

其次,于商家,也是“全面开店”的真正要触及的人群——通过现金补贴,吸引商家主动入驻。除了现金吸引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支付宝有流量、推荐位、有“天猫双11”、有供应链金融小额贷款,并且,移动支付是年轻用户的方式,是未来。

“全民开店”策略,其实是“天派打法”,也有着强烈的阿里运营策略气质,高举高打,居高而临下,走群众路线,聚沙成塔,蚂蚁雄兵。

当然,这一策略能否切实有效,让口碑与美团、点评的博弈中增加制胜砝码,最终还是得看执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