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让无数人成为“宝宝”,触碰了哪些伦理问题?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作者布棉,三节课联合发起人,曾任百度高级产品经理、赶集网产品总监、学而思高级产品总监,有10年+产品从业经验,常年喜欢把玩吐槽各类产品。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如你所知,昨天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支付宝改了用户的名字,一时间,各种“宝宝”漫天飞。

关于这件事,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的评论,有从法律层面上分析的,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的,很多。总之,毁誉参半。

其实,作为一款用户数过亿的产品,做了一个毁誉参半的活动,这个事基本已经可以视为是有点失败的了。

至于为什么会失败,这次活动的背后,我觉得有一些很关键的产品或运营的“伦理底线”被突破了,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以下我简单分析一下。

先明确一下,这是一个运营驱动的产品改动,但这个改动吃相比较难看,直接让用户变成了一个“被动接受方”—— 无论你是谁,反正老子就是改了,你只能看到,然后接受,别无选择。

作为一个数亿量级用户的产品,为了这么一个小的运营造出来的东西,如何照顾大多数用户的感受是个大问题。

而同一时间窗口下的微信,做了只要触发关键字就会掉表情的小功能,这个是相对比较克制的彩蛋,只会由用户的主动行为触发,这种触发式的彩蛋用户们不会太排斥,反倒会是更喜欢。

再例如Uber,在每辆司机的车上放了棒棒糖,使用的是和支付宝差不多的逻辑,但唯一的区别是支付宝打扰了用户。一个是在边角位进行运营,一个则影响了用户主要的关键内容,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支付宝这次产品改动,还有如下这样几个很微妙的问题值得依次说一下——

1.  态度问题

儿童节把所有人的名字都自动加了“宝宝”两个字,这等于是说,支付宝本身是“爸爸”咯?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运营,不能贬低用户,这是常识。而这样的强奸式做法,等于宣告了支付宝官方“高高在上”的自我态度。

2. 用户感受问题

支付宝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产品,这是一个和钱有直接关系的产品。从用户的眼光来看,作为支付宝本身,能直接改用户的昵称,那是否能直接改人家的余额?能直接替用户发很多东西?假如银行在某个节日,把你的账户名称后面加了2个字,你是什么感觉?

3. 产品设计问题

用户名无法修改

既然你强奸了用户的昵称,至少要允许用户修改吧?然而支付宝并不是这么想的,不管你改成什么样子,都会自动帮你加个宝宝二字,为什么不是在个人昵称后面,加上宝宝二字,是不是用户的感觉更好?

没有考虑特殊情况

比如出现“期待每个星期日(宝宝)”、“我就喜欢你很傻(宝宝)”这样的昵称,用户是什么感受?

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比如你有群,你的好友列表,全部变成了满屏宝宝,是什么感觉?当然啦,除非支付宝认为本来这两个地方使用量就不大吧。

而以上提到的这几条,我觉得是一些“伦理”性的问题,作为一款严谨的产品,通常是不应触碰到的。

最后我来开个脑洞,假如关于这个运营活动,支付宝还想搞的话,它可以怎么做呢?

稀缺资源

你只要在支付宝给人发了6.1元的红包,就能把他的名字后面自动加上宝宝。

用户主动

可以在某个地方点亮六一儿童节图标,比如上传小时候的照片,点亮后自动加上宝宝,然后随机获得商家的红包。

好友邀请

邀请好友一起点亮,跟2差不多。

用这三种方法,可能传播量会减少一些,但反馈自然要比现在各个群都在转发“期待每个星期日宝宝”截图的负面效果好很多吧?

假如你有更好的idea,欢迎你在留言区告诉我你的想法,我们来交流一下意见。

随意打赏

支付宝宝宝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