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NASA不上天,而要应对不见硝烟却更加残酷的战场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阿里NASA不上天,而要应对不见硝烟却更加残酷的战场

如果去美国、日本之类的国家参观博物馆,会有由衷的自豪感,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如果穿梭于高楼大厦中看现代, 则会有自卑感和焦虑感,中国则失去了太多,失去了整整一个时代。比如消费品牌,反观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所穿所用,国产品牌并不多。

而到高精尖科技、精密器械等领域,中国亦是败北。正如今天阿里宣布基于未来20年,代号为NASA的科技计划时,马云提到的,手榴弹技术再好,也不能用来做导弹。描述的确实很贴近现实,我们可以做大量的产品,但缺少把一个产品打磨到极致的积累和底蕴。我们做了那么多花样繁多的应用,但还是跑在别人的系统上。

当然,我肯定不会再去谈所谓的国民劣根性,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建设到目前的盛况,已然是奇迹。但正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建设和积累,使我们有了底气和资本,储备了足够多的人才,去为迎接下一个浪潮做准备。

两年前,我听Nuance工程师介绍语音识别的时候,深刻感受到这个反差,技术领域1%的进步,都需要工程师夜以继日的努力,期间还可能走弯路、走错路,而1%的进步,根本不会为用户察觉。而如果迅速集成一些现有 功能,比如说增加一个内置通讯录,把快递员、保险加上标志,这个亲民应用很快就会普及。

中国互联网通过近20年野蛮发展,在人口红利、服务体系荒芜的土地上,蓬勃又茂盛地成长。即使中国并未有一个公司成为谷歌那样真正的全球公司,但已经在全世界排名top互联网公司中,抢到6个席位。但是,科技行业的发展像一个又一个的浪潮,很多昙花一现的企业,随后落入低潮。而谷歌之类的公司,在在PC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可见的人工智能浪潮,谷歌依然走在前列。

技术是窄路,但会越走越宽。3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代号为“NASA”的计划,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奇点来领的必然选择。

工程技术到核心科技的临界点

过去18年来,阿里巴巴的商业做得太成功,掩盖了技术的光芒。”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建锋(花名行癫)说。这话没错,但从某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互联网的尴尬处境,那就是,依靠人海战术、营销驱动在前端进行推动,反向倒逼技术的提升。

双十一交易量年年猛蹿,技术跟不上不行。海量数据前提下,运营效率起不来,技术也必须跟上。就这么摸爬滚打,走到现在成为商业领域的庞然大物。

但这种功能倒逼技术的场景,是小规模战役的重复,是堆砌式的满足,天生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在筹谋更远未来的时候,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应用级的堆砌,无法分食到核心技术的福利。

核心技术的好处毋庸置疑,全世界的安卓手机都在给谷歌付费,很少有手机可以绕过高通的芯片专利。液晶技术掌握在日本韩国,中国电视机就得做很多年的搬运工,超过60%的成本买一块板子,自己组装销售营销一共只有40%。

中国互联网野蛮发展之后,近期频频被提出“下半场”的概念。是的,用户红利已经到顶,野蛮打法越来越不合时宜。而所谓的互联网+不是给传统行业制造不痛快,而是实实在在用技术去提高效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依然活跃的科技、互联网公司确实应该承担更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比如阿里巴巴这次成立新技术研发体系,聚焦核心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标是为了解决10年、20年后的困难。”

谁能站稳下个巅峰?

在消费时代,一个可口可乐可以卖几十年,连旺旺雪饼的单品也销售了十几二十年。而做手机的厂商却在一款一款疲于奔命推出新品。互联网产品则出现马太效应,用户越来越向头部集中。

科技公司的风险在于,如果踩对了步伐,可以顺风顺水到达浪潮之巅,但如果没有做好下一个浪潮的准备,就会在一个波谷跌下神坛,甚至销声匿迹。

说到研究院,我记得许多年前去微软亚研的时候,被专利墙所震惊。但那种工程式的研究并没有帮助微软保持移动时代的操作霸主地位。7年前,英特尔推出各种基于支付的想象,比如子弹都打不烂的POS机,还有推车走过扫码系统就可以结账的芯片。然而现在支付场景却被支付宝和微信的扫码占据。

结论是,业务倒逼技术提升,存在系统性风险,KPI导向下很难出现跨时代的科技创新。而一味闭门研究,也有可能与趋势相距甚远。

所以马云希望,对一些技术趋势的判断,阿里巴巴要有自己的哲学思考。他指出,阿里巴巴的“NASA”,必须围绕新经济体的三大使命展开技术思考:让世界更加普惠(Inclusive)、让机会更加均等;让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Sustainable);让未来生活更加健康快乐(Happy&Healthy)。

具体来说,阿里巴巴的’NASA’将担当未来的责任。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阿里巴巴将组建崭新的团队,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全力以赴,服务好20亿人的经济体。

目前,阿里巴巴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500多位博士;36位合伙人中,有9位拥有工程师背景。此前,阿里巴巴在超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机器学习平台等核心基础技术领域已持续投入近10年。

而在未来新的机制中,科学、技术的研发将得到更多的支持,也会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来为未来做准备。当然,成立研究院这事儿,很多公司已经成立,在世界领域抢夺人才。但上升到机制层面,业内大张旗鼓发出声音对自身进行倒逼,阿里巴巴也算有勇气。

对于历史的预判来说,你知道的,也许都是错的。种种巧合偶然的合力下,经常会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轨迹。所以下一个浪潮何时来如何来,并没有人可以精确预测。但对于“工程类”互联网公司,用科技把自己武装起来,去迎接下一个浪潮,肯定是必须做的事情。

选择技术道路,也许会很难,但肯定不会错。播下的种子,总会收获。希望在下一个时代,中国不再被技术剪刀差所害,不再停留在应用级。这是一个世界级的,看不见硝烟但更加残酷的战场。

作者举个栗子,微信公号 case-case

阿里NASA不上天,而要应对不见硝烟却更加残酷的战场

随意打赏

阿里云企业邮箱阿里 nasa阿里不巴巴阿里要上天阿里云邮箱阿里指数阿里妈妈咋不上天硝烟战场阿里邮箱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