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亦需出门:关于O2O服务的逆向思考
今年最火热的领域莫过于O2O了。一时间,O2O成风,而大家对O2O的理解似乎就是上门服务,好像每个领域都要上门才能给用户带来便利、解决用户痛点。
这是一个好事情,表明互联网在下沉,将实际生活与互联网连接了起来。然而并不是每个O2O项目都适合上门的。希言最近接触了好些O2O项目,明显觉察到,在O2O的上门服务中,存在一大批伪需求。
这要从互联网属性、行业属性说起。
一、互联网属性分析:连接与效率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最大价值就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连接效率;在移动互联网充分发达的前提下,我们寻找任何一个人、信息、物体变得更为简单容易。这是用户内在的需求,更是互联网渗入生活,O2O变得火热的内在原因。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先决条件,信息不对称与效率问题。就本文要论述的主要观点而言,判断一个O2O项目是否适合上门,需要先作这样的预判。
比如,使用滴滴打车,车直接开到你家门口,这就提高了出行效率。滴滴打车在茫茫车海中寻找到了能最快到达你的车辆,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模式,解决了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和找车效率低下的问题,是社会的进步。
然而,有些项目就不一样了。比如美容按摩行业。传统的模式是去到美容店;然而现有不少创业者在尝试让美容按摩技师上门为用户服务。从信息不对称和使用效率上,这就存在问题了。
一是,譬如滴滴打车,车是在大街上流动的,接到订单来去效率很高。而美容技师是在店里静止的,从她接到订单到上门真正开始服务,需要准备、出门、寻找、上门、布置环境...其实是降低了效率。
二是,美容等服务是围绕社区而生的。寻找美容等服务,一般是基于附近美容场所。而长期生活在此的用户,孰好孰坏,其实对此是了解的,而且,相当大用户都有自己熟悉的美容按摩师。因此,在相当大一定程度上,这里不存在滴滴打车一样的信息不对称,找不到车的问题。
当然,运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可以对美容师从更多纬度做筛选和排名,这是有必要的,但这与上门服务与否已无关,是另一个话题。
同样,诸如快递、补习、教育等行业是否适合上门服务,依然可以依此做出判断。
二、行业属性分析:体验与场景
大厨上门、美甲上门、社区零售上门,甚至海底捞把火锅送上门,都极为火热,因为他们满足了“懒”人,似乎这是对人性最好的诠释。然而并不是用户需要的,都是对的。一些行业属性,决定其不适合上门服务。
还是以按摩美容为例,眼耳鼻舌身意,这方面的体验需要更专业的环境、设施,这不是上门服务就能取代的。在场景营造上,围绕一个固定地点营造的体验场景,无疑比不断变动的地点丰富;而在资源共享上,并不是去到用户家里才共享了资源,而如果一个小区一个体验店,这反而才是对资源更大的共享。当然,到线下店还能获得社交等需求,就不再一一赘述。
用互联网升级传统行业,应该是基于传统行业现状,而不是凭空臆想,人云亦云。基于传统现状,应该从自身行业属性出发,改善业务流程,营造使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与其在想着怎么迎合用户需求,不如好好反视自我、打造好产品,提供真正适合用户的服务。
另外,好些行业O2O上门还涉及安全等问题。线上到线下,不是都需要上门服务。
三、展望:一大批线下体验场所兴起
O2O向上,O2O向下,O2O应该是双向的,出门与上门,同样重要。并不是所有服务都需要上门,从互联网与行业属性实际情况出发,双向的O2O才是健康和良性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决定了我们需要更多的集中的线下体验场所,例如托管、补习、美容、按摩、餐饮,用户出门,到更专业的线下店获得体验,同样是O2O发展的另一个方向,这更符合场景营造的内在要求;根据行业属性,围绕小区、商业区的线下店建设同样是大势所趋,同样是共享经济的范畴,是对社会资源极大的整合和效率的提升。
当然,O2O才刚刚兴起,互联网就是不断试错迭代。以上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
新浪微博:@谭拯-希言
微信公众号:tank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