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云的“打假”呼吁获企业大佬点赞?
3月7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发表长微博,向两会代表倡议——参考酒驾醉驾治理来治理假货。马云敢于这么高调的发出打击假货的呼吁,不免让人有些意外。毕竟,在此以前,外界一直把阿里平台看作是假货的纵容者。并多次因为所谓的假货问题遭遇美国市场监管部门的诘难。也难怪柳传志都为马云竖起了大拇指,并评价马云的呼吁代表了中国有良知的民营企业家的态度,也表明了阿里自己对假货的立场和态度。
“我建议参考酒驾醉驾治理,设想假如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那么我想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我们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马云的呼吁可以说是从阿里联合公检法部门多年打假实践中得出了“经验之谈”。
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但因为现有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切实际,在以往的打假过程中,只能眼睁睁看着众多案犯不能绳之以法。阿里巴巴去年大数据排查4495件线索,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得以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件,只占十分之一。这样的局面只会鼓励更多人前赴后继地参与制假售假。
事实上,“改变入刑标准,提高制假售价的违法成本”不仅是马云的经验之谈,也是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比较,我国对制假售假的刑罚力度过小。美国联邦法律规定:制假售假初犯者将面临10年以上的监禁,重犯者将面临20年以上监禁和500万美元的罚款,因假货造成死亡后果的个人将会被终生监禁。而对于公司处罚就更加严厉,罚金高达1500万美元。
可喜的是,马云把阿里的“打假经验”分享了出来,更加可喜的是这种分享还获得了包括柳传志、雷军、刘永好等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集体点赞。这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因为打假不仅要依靠法治,也要依靠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假售假,本质上是一种“偷窃”行为。对于偷知识产权,今天中国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对这点仍缺乏社会共识。因此才出现了关不完的制假工厂。如今,中国企业家群体首先为“打假”发声,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共识正在形成。这种共识才是中国成为创新社会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