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半场开启:移动三巨头“TMD”谁将潮起潮落?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联网下半场开启:移动三巨头“TMD”谁将潮起潮落?

从2016年年中王兴抛出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概念,到如今人们热议的TMD(今日头条、新美大、滴滴)三巨头,似乎这几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大潮而生或高速成长的新三巨头正在向BAT发起猛烈的冲击。但事实真的如此么,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移动互联网仍未“造出”真正巨头

“对信息的收集、对生产生活的资料的获取,以及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范冰在《增长黑客》一书中这样概括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三大需求,而BAT也分别对应了其中某一个基础需求,并由此延伸。

上述的这三种需求是基础需求,是具有普适性的,意味着高频刚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可移动的便利性、GPS定位、摄像头和麦克风这些由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属性,催生了像头条、滴滴、陌陌、新美大、映客等一系列明星公司,并在某个细分需求上改变了用户的行为习惯,但真正能够撼动BAT格局却依然仍有距离。

或许我们可以看一个有趣的数据对比,在被看作移动互联网兴起的2011年,腾讯的市值是446亿美元,阿里(B2B部分)市值100亿美元,百度市值300亿美元;而随着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增长到2300亿美元,即便是百度也依然有近一倍的涨幅来到了580亿美元。相比之下,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上市公司中,也就只有市值38亿美元的陌陌和14亿美元的猎豹了。

移动互联网成了BAT的放大器,让BAT的市值有了成倍的增长,当然有人会说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中还有像TMD这样没上市但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那不妨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根据“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2016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BAT三家占据了中国用户71%的移动消费时长,时长的背后本质其实是流量。

因此当我们反过头来重新看王兴在年初提出的“互联网下半场”概念,这样的下半场其实多少有些无奈,流量增长红利结束,已有的流量入口被BAT把持,且BAT将优质流量内部消化变现,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尚未出现,留给TMD新三巨头的机会更多的只能是基于BAT和其他互联网前辈或先烈们建好的基础设施,去做深耕和服务。

曙光来临之前,“TMD”命运却各不相同

当然做深耕和服务并不意味着一定无法颠覆BAT现有格局,这其中依然存在着不少机会,甚至有人已经看到了掀翻最脆弱那根桌腿的曙光。

今日头条:从被联合围剿到信息分发入口

2011年,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刚刚来临前夜,当时28岁的张一鸣原本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做好房产搜索引擎,但他还是成功嗅到了移动互联网来临的气息,转型做了内涵段子,后来有了今日头条。

不过随着内容作为入口的价值在释放,BAT三巨头也终于觉醒,开始纷纷重金投入内容市场。具体来看,百度开始不断强化自己的护城河,一方面推同样是个性化推荐的新闻客户端“百度新闻”,另一方面重提信息分发2.0,打出搜索+推荐的牌。而腾讯旗下的天天快报+腾讯新闻的组合更是在用户量上已经超过了今日头条,外界也不断传出腾讯希望入股今日头条,从而结束这场信息分发渠道之争。即便是离信息分发较远的阿里,也通过旗下的UC转型内容分发平台,从而也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

而面临BAT三巨头的联合围剿,今日头条基于不断买新用户和预装建立起庞大用户基数正形成了一道无形中的护城河。用户基数越大,今日头条所能赚取的广告收入也就越大,这又反过来覆盖掉购买用户所花的成本。时至今日,根据头条方面披露的数据,头条已经拥有了7400万日活,1.38亿月活用户,且用户单日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头条隐隐约约成为了BAT产品之外最能够占据用户移动端使用时长的产品。

从头条的产品逻辑来看,从信息的搜索到推荐是移动端信息分发最大的变化,碎片化的时间让用户主动、有目的的搜索信息的需求变得更弱,希望得到个性化信息推送的需求更强,这也使得今日头条具有了挑战百度作为信息分发领域统治者的机会,换句话说推送是一种反向的搜索。可以说,TMD新三巨头中,今日头条虽然面临的竞争挑战最大,但其面前的机会也是最好的。

美团点评:从互联网第四极到面临生死大考

美团点评是TMD中唯一一个非移动互联网原生的产品,而是从PC时代迁移而来的,但美团和点评真正地爆发确实是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让用户可以基于地理位置寻找身边的生活服务,这大大延伸了传统PC搜索的品类,要知道因为缺少地理位置信息,在PC时代生活服务信息是很难被用户精准搜索的。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沉淀,大众点评积累的POI信息显出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1年前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时,美团点评成为O2O最大的入口。很多媒体也开始把新美大看作是BAT之外的第四极,毕竟相对于生长于线上的BAT而言,新美大则意味着线上与线下结合的O2O领域的巨大机会。

但重线下的模式也决定了美团点评在TMD三者中目前显得最为危险,从今年开始,合并之后的美团点评不断在收缩业务线,先是出售掉了发展势头不错的猫眼电影票业务,然后又调整了公司内部架构,将业务重心重新放到餐饮业务上。 而在美团的下半场战略深化布局中,高星酒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在这个领域美团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没一个是弱者。

业务线过长,补贴带来的巨大亏损,这或许是美团点评目前遇到的核心问题,前者可以选择断臂求生,后者却是一个漫长的用户习惯培育过程。在阿里的口碑和饿了么、百度糯米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尽管与大众点评完成了合并,新美大依然不能像滴滴那样大幅减少用户补贴。

正如1年前合并之初CNNIC对事件的点评一样——“合并是救急之策,但问题并不会减少”,文章当时提到的“合并后人才流失”、“竞争对手趁整合窗口期进入”等问题也在这一年中得到了印证,外界更是有美团点评的估值也已从合并之时的180亿美元下滑到110亿美元的传言。

当然对美团点评来说也并不完全没有好消息,在其O2O生态布局中,支付可以说整个闭环的关键。在今年9月26日,美团点评耗资10亿中下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彻底解决了商业模式上的天然缺失。很显然,未来美团点评将借助自身平台各类天然高频的支付需求,进而延伸出各种金融商业模式。但这对腾讯这个有力的支持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背叛。

滴滴出行:从烧钱补贴到万亿出行想象空间

“我们依旧相信分享经济”,滴滴创始人程维在一次大会上这样感慨。的确,依靠共享经济的力量,只花了四年时间,这家TMD中成立最晚的出行公司却成为了三家中估值最高的项目——350亿美元。

不过在滴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独角兽之前,这家公司在出行市场的竞争对手并不在少数,快车、Uber、神州、易到、摇摇之类。在出行市场起步阶段,各家展开了一场同时针对司机和用户端前所未见的补贴大战。资本总是带血的,但也正是凭借资本的力量,滴滴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

根据CNNIC的数据,在收购Uber中国之前,滴滴已经占据了国内专车市场82.7%的市场份额。而通过不断地并购(滴滴与快的、滴滴与Uber中国),滴滴最终似乎也成为了打车的代名词,就如同百度之于搜索而言。即便是在更为细分的1公里内出行的单车出行市场,滴滴也战略入股了ofo作为布局。

从打车软件到出行平台,滴滴抢占了国内用户短程出行的全部场景,也自然有着更高的想象力,无论是汽车电商、汽车金融、车后服务市场,每一个都是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未来的无人驾驶则是更大的想象空间。而随着滴滴成功稳住国内市场后,更有了在国际市场角逐的勇气。从这个角度来看,滴滴其实是最有可能在市值上赶超BAT。

小结

在互联网进入下一幕阶段,今日头条越来越没有竞争对手,滴滴则正在释放属于出行市场的想象空间,而作为TMD原来的老大哥美团正遭遇转型的危机。

但对于TMD三家而言,在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中,现在谈颠覆BAT格局似乎还有点困难,因为在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中,BAT也同样是巨大的受益者,同时也在努力加固护城河并延伸业务线。

腾讯在已经建立起了微信+QQ+游戏+支付的完成闭环,并向线下支付场景延伸;百度则在搜索的基础上豪赌人工智能;阿里则在电商+支付的生态下向文化娱乐和线下消费延伸。

对于仍在各自细分领域中奋斗的TMD而言,显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本文被转载6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王兴 互联网下半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互联网金融下半场移动互联网下半场互联网的下半场互联网下半场互联网三巨头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