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遇冷:一个尚未开启消费级市场的概念行业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VR遇冷:一个尚未开启消费级市场的概念行业

就在今年初,全球知名的投行高盛VR和AR称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在给这个行业带上高帽之后,他们也对未来十年的VR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到2025年,VR和AR的软硬件年销售额将达到800亿美元。如果解决了电池和移动的问题,年营收可以达到1820亿美元。即使VR、AR仍受困于延迟、显示、隐私安全这些基础问题,年营收也可实现230亿美元的水平。”但近几个月,还未爆发的VR行业仿佛迎来了寒冬。

VR行业遭遇寒冬

最近国内VR行业风波不断,暴风魔镜深陷裁员风波。业界知名的米多娱乐、众景视界等被爆出欠薪事件。锤子科技的VR项目也被爆遭分拆。

与此同时,国外一家非常有名的金融分析机构HIS在去年的时候曾经预测,HTCVive将达到44万台的出货量,事实上今年这款设备只卖出了14万台。从大量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VR市场走向饱和,大量公司的出货量达不到预期。

而风险投资对垂直领域投资额的变化曲线,也是衡量行业热度的一个重要维度。根据美国数据公司CBInsights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风险投资对VR产业的投资金额对比第一季度有不少的下降。这诸多的事件表明,VR行业正在被市场看衰。

为什么VR还未大规模普及就被大规模看衰?

首先,国内的VR创业公司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因为VR头显本身的技术很复杂,想要做出好产品,其实有非常大的门槛。而国内企业在研发层面对资本和人才的投入,和国外巨头相比差距非常大。

其次,大部分VR设备对用户体验问题的解决连及格线都够不上。因为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纱窗效应、眩晕等体验问题长期存在。这些非常严重的用户体验也导致这个行业还没能培育出一定体量的用户群,这反过来也影响了行业与资本的投入力度。

另外,上市公司炒作VR概念让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因为VR行业前景一度被看好,因此非常多上市公司打这个概念进行炒作。这也使得VR 这样能让上市公司产生高溢价的项目被监管部门重点考察,一系列的监管举措也影响到大量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

曾经的VR行业人士朱晨叉说过:“将 VR 头显定义为一台个人数字终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稍稍逆推一下也能发现,一种解决不了任何刚需、技术上还存在不少提升空间(恰好这些空间背后正是阻拦它真正走向普及的一道天堑)、普及程度完全可以被忽视、几乎是唯一优点的沉浸感还被人诟病会带来头晕的设备,是完全没有理由让人们忽略门槛奋不顾身进行投入的。”

事实上,伴随摩尔定律的逐渐消失,整个产业都还没能找到足以支撑起“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革命性技术及应用场景。VR行业还处在“等风来”的阶段,指望普通消费者这时候去购买一台差强人意的VR设备是不现实的。在这个阶段,VR行业应该少点概念的炒作,踏实进行技术突破和内容制作,才能真正迎来行业的春天。

超声波编辑:西非王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超声波(微信号:chaotmt)是一家TMT领域的干货媒体

只做最真实的TMT趋势报告

读者覆盖:VC、公司创始人、大公司高管

#无干货不交流,超声波每篇原创文章的方向都有一个深度的交流群,欢迎VC、创始人、大公司高管加入超声波深度交流群,进群请加超声波小助手微信: CSBClub666 ,把自己的名片发给小助手,我们需要优选群成员的质量。#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vr行业的发展vr的概念vr概念股vr遇冷vr概念小米vr开启vr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