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红包成2016年第三方支付大战导火索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埃里克·杰克逊的《支付战争》一书讲的是PayPal成长的故事,国内有关第三方支付的战争爆发的要比PayPal们来的更晚,国内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日期是在2011年,像支付宝财付通等都是在2014年才开始发放牌照,2015年算是缄默期,春节则是第三方支付们彻底大显身手的时期。

红包大战,没有输家

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春节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总计有5.16亿人通过红包与亲朋好友分享节日欢乐。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共有有11亿对好友通过支付宝添加好友,最终有791405位用户通过互动集齐了五福平分了2.15亿元现金。百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8日大年初一中午12点,百度钱包福袋被开次数达112亿次,共发放出价值42亿的福袋,其中现金达3亿。微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除夕24时,网友抢微博红包的总次数超过8亿次,其中有超过1亿网友抢到红包。

从触发的用户量来看(作者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微信、支付宝、百度钱包、微博以及QQ等都不是输家,各大平台也习惯性的称自己为成功“企业”,整个红包营销活动的成本, 一是平台为用户发放的费用,都在10亿以内;二是电视媒体、手机APP以及各大网上上投放的广告费用;三是临时增加的宽带和服务器等硬件成本;四是人工成本,整体的成本着实不菲

但,很难有一个机会让用户能够大肆集中,且有如此之多的盈余时间聚焦在一起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拥有社交基因的微信和QQ很明显的赚到了,支付宝显然也是看中了社交的天然优势,不惜大肆让支付宝用户相互加好友)。如此众多的人流量下,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博等所花费的成本再均摊到个人用户身上,人均成本大约几十块钱,不算高的离谱,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博们完全有钱来推动这件事情。

土豪BAT们并不缺钱,缺的是用户内部的资金流动,换一个说法是,如何让用户手里的钱在各自的平台上流动起来,让用户活起来。和红包共生的是支付关系,红包仅仅是一种应用场景,更多的应用场景要在支付上实现,这个才是BAT们最终争夺的核心,投点钱并不怕,怕的是有钱没地方投。

有了用户触发量,他们的目的就实现了一半,所以,看起来上十亿的投入不菲,但回报也颇丰,这就不存在输了(真输了,巨头们也不会承认的)。

红包仅是导火索,大量“友商”都在蓄势待发

如快钱、易宝支付、网易宝等都没有大肆宣传自己春节期间的官方数据,一是懒得和巨头们一起“吹牛逼”,二是自身实力确实和BAT们有差距,没必要硬打硬的血拼,三是来日方长。

截止2015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共发放270张牌照,去掉被取消的两家,还有268家,其中支付宝、网易、腾讯、百度、快钱、连连银通、拉卡拉等赫然在列,而整个春节期间的红包企业仅四五家,还有大量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在在等待。

第三方支付牌照是第三方支付的必要条件,《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里监督与管理第十七条里明确提到: 支付机构应当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核准范围之外的业务,不得将业务外包。支付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

整个第三方支付牌照通行的时间也才5年不到,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在2014、2015年才开始有了诸多商业活动,如理财投资、众筹等,剩下的还有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未动。

百度指数显示,“互联网金融”和“P2P”两词在2014年、2015年的日均搜索次数大量增加,另一个很强的生活场景——O2O,在2014年、2015年也得到了大肆疯长,如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口碑外卖,这些都少不了第三方支付的嵌入。

再从产品链来细分,百度地图、百度阅读、百度云的商业化,均离不开百度钱包的支持,京东也需要微信支付的支持,阿里方面更不用说,支付更是重中之重。

支付的重要性,让各大拥有支付牌照的企业均不会轻易放手放手这块业务,特别是依托支付建立起来的理财投资场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皆是投资方面的好手,C 端的盈余资金回流到平台上来,巨头们肯定会让这些资金显现更大的价值,除了BAT 三巨头外,万达、网易、苏宁云商等显然也深谙此理,2015 年推出类似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唯一缺憾的用户量和用户习惯,而这个,是有BAT 在前面做先锋的,当足够多的互联网金融用户量起来后,最终的竞争环境是平的,谁有本事谁就现,“墙头草”般的用户可不会过分在意品牌,这也是国内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轨迹

支付单纯来说,是一个工具型产品,比如用户去商店购物,在外卖上支付订单,而产品本身和支付是可以相对独立的。但2015年年末的春节红包充分说明,工具型的产物也是需要有产品来带动的,比如百度地图、口碑外卖、网易考拉海购等,缺少了产品的支持,要想在众多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中脱颖而出,太困难,必须有另外产品的支持,才有可能和友商们竞争。

互联网公司之间的跨界行为越来越开始重叠,支付更是,由支付所产生的产品链和友商们的产品链,也有可能产生冲突,这是早期互联网身上所看不到的,早期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不像现在,天天斗的你死我活的。

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有各自的用户体系,但原有的用户体系,是基于各自产品线上的,要想将这部分用户直接转化为支付的用户,颇为不易,已经有基础的,当然会受益,用户基础不够的,非常吃亏,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在后期的竞争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当然,支付的价值肯定不止交易本身,交易所产生的数据价值亦非常巨大,这也是各大巨头们竞争的根本原因,此时此刻,再也没人愿意把自身的核心数据交给别人了,所以,我们当下看到的热闹,是单平台的热闹,当整个市场都开始热闹,那才有意思,蛰伏之后,便是雄起。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ID:guojingdequanzi)用心做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原创狗。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