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上市的铁塔要讲什么故事?
中国铁塔总部位于北京海淀区阜成路上一座租赁而来的大楼,共租下了三四个楼层,这里并非寸土寸金的商业中心,附近原有的三家餐馆已经倒闭了两家,内部装修也极为简单,有的办公室门上的铭牌还是一张纸条贴上去的。
在国资委下属的107家国企中,铁塔拥有独特的气质,它不算央企,决策权掌握在四个股东组成的董事会手里,内部行政色彩、层级色彩也较一般国企轻淡,去行政化更为彻底。国资委对其没有考核权,只是通过去年现金入股的国新投资,获得了6%的投票权。
所以你无法用现有的国企模式去描述铁塔,铁塔穿的是国企的新鞋,集中体现了国家在新时期下对国企的期望。
在内部管理上,创办者对铁塔的设计有一整套的理念,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光高效,用总经理佟吉禄的话来说,就是『不把国企要改革的东西带过来进行二次改革,彻底走新路。』『时时刻刻避免成为垄断低效的托斯拉。』
佟吉禄认为铁塔在用人、采购和建设三个关键环节,以彻底的透明和市场化兑现了作为新国企的承诺。
铁塔初期人员构成大部分是面向三大运营商公开招聘,后期则主要面向社会和大学生。而作为重资产运营的铁塔,每年数百亿的采购,都是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由一线人员直接参与,小到纸张,大到铁塔,通过标准流程公开完成。佟吉禄笑称:『几乎没有厂商来找过我。』在建设上,也是完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避免利益寻租。
从这些方面也能看出,由运营商资深人士构成的铁塔团队,十分清楚该填哪些坑。
而能否通过节约与共享资源,不断释放公共资源集中化的外部效应,既加快宽带、4G等互联网+基础网络建设速度,又用网络能力来调节失衡的运营格局,则是衡量铁塔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根据公开数据,铁塔去年交付了48.5万个塔,室分1.1万个,新建铁塔共享率为74.7%,一年的铁塔基站部署数量接近过去30年建设量的三分之一,可节约行业投资约500亿,节约土地1.3万亩。
这些数字有力的粉碎了初始外界对铁塔的诸多质疑:交付能力、执行力和共享能力等等,尤其是站址共享。
铁塔共享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它决定铁塔政治与经济双重目标的完成量。这个指标高了,意味着三家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能力正快速接近,投资总额降低,铁塔自己的获利能力也提高了。
而另一个没有公开的数据是,去年对存量站址共享就接近25万个,这还是在铁塔存量接收进行期。预计今年电信联通将借助铁塔,实现与移动在城市地区的4G覆盖追平。铁塔效应可见一斑。
可以说,制度与资源双重优势,这是铁塔上市最吸引人的故事。
目前,铁塔对上市融资的需求非常急迫。
成立后的一年半,铁塔一直负债经营,业务成本加上现金收购存量站址,有数据称负债率可能达到50%,铁塔处在一个暂时的青黄不接时期。
为什么不先引入其他资本救急?佟吉禄表示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存量资产收购到对公司的价值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你还没有完整地运营,没有经过市场化的检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全面运营才能真正把价值体现出来。所以初期只引入了中国国新一家。上市之后,再扩大股东基础,比较稳妥。有利于改善当前董事会的治理结构。』
投资铁塔会是一门好生意吗?铁塔商业模式简单,按需生产,现金流稳定,回报率稳定。但是其确定的商务定价成本加成法,基本上是『单站保本、两站盈利』状态,共享率决定利润率。铁塔的历史使命决定它不可能维持高利润率,但从国外铁塔公司上市情况看,一般铁塔的市盈率会超过运营商。
是的,铁塔从一个注册资本只有100亿的公司,一跃而成拥有2700多亿资产的大国企,一切都是刚刚开始的美好。不过在稳定的背后,铁塔已经面临商业模式单一和天花板的质疑。
看上去,佟吉禄对此有充分的思考。
他说,铁塔业务是有明显的周期性的,今年开始,铁塔的业务重点是『既做铁塔又做室分』。去年做了1.1万个室分,这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铁塔未来要做综合塔,做社会化资源共享,比如开拓气象监测、环境监控、卫星地面接收等等新市场。
除了拓展客户,铁塔更大的想象空间还需要跳出铁塔,去集约化更多的共享型社会资源,比如通信网中的干线传输、地下综合管廊、充电桩等等。从政策层面来说,随着铁塔模式的深入和利好加大,这些设想都有变成现实的极大可能。
与可能消失的需求比起来,铁塔当下面临的市场竞争也不能轻视。
国动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早于铁塔,是第一个全国性的以管道共享为业务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一般都是区域性的,由原来当地市政专制时做成立的,之前一直规模不大,铁塔公司成立之后,意外的盘活了这个市场。目前全国有上百家类似的企业。
这些区域性公司动摇不了铁塔的龙头地位,但是会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区域市场与铁塔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