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大吾脑?这个90后妹子用小S风格讲科技生活方式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胸大吾脑?这个90后妹子用小S风格讲科技生活方式

胸大吾脑

创始人: 陈菲菲

门派: 以女性娱乐视角看科技生活的短视频

背景: 新闻记者、创业

融资额度: 保密

投资方: 龙羿资本

陈菲菲接招

1 、怎么一步步跟创投圈结缘的?

2 、怎么只有两页纸就能拿到赞助?

3 、为什么想做从女性角度出发的创投节目?

问及陈菲菲创业以来最开心的时刻,这个90后妹子眼睛发亮:「有天闺蜜告诉我,她在地铁上看到不认识的人在看我们的节目,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胸大吾脑是国内第一个用娱乐化视角看科技生活方式的节目,节目名字反讽了对于女性「胸大无脑」的看法,从女性的角度,用户需求出发看看待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与服务。

胸大吾脑?这个90后妹子用小S风格讲科技生活方式

有开心,当然也就有艰辛。

第一期节目完全是陈菲菲的独斗场,从起名字、写策划案、写脚本,到最后拍摄,没有人也没有办公场所,「我一个人撑下来了。」

当夸起她比节目里看着瘦多了的时候,她会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自己一周七天都在工作,闲不下来。

压力太大怎么办?「在被窝里哭呗。」但很显然,哭并不代表柔弱。

去年十月,陈菲菲独自一人来到北京,一家网站之前曾邀请她负责短视频内容,合作没成,她就索性自己赴京开干。

初来乍到,她拿着两页脚本就去找神州专车聊赞助,整个过程考虑得有理有据:「那段时间优步刚好做了一个『一键送冰激凌』的营销事件,我就马上想到神州肯定也要有布局,他们已经投放了院线和广告,有这方面的需求。」

只凭着两页纸去谈判,陈菲菲引用了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来说明自己的策略:扭转开局的短板,放大优势,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而这个谈话都能出现乔帮主理论的妹子,特别看好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一些黑科技。

1992年出生的陈菲菲一直以来就和创投圈缘分不浅。

2014年,陈菲菲还没有毕业,在青岛电视台做实习记者,采访创业大赛认识了几个朋友,后来出席他们活动时接触到黑马会,再后来就办了一个供中小企业主交流的平台,也开始给创业家杂志写专栏。

朋友们给陈菲菲积累人脉的路子取了个专属名词——「偶遇大师」。

在飞机上、咖啡厅里听到有人聊她感兴趣的事,就会与人攀谈起来。机场遇到的朋友把她推荐到了电视台,从而有了后来的创业大赛;创业大赛认识的伙伴,让她进一步结识了创投圈;而最初找神州专车的时候,联系方式也来自于朋友圈的一声吼……

多次「偶然」背后一定隐藏着「必然」。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靠近什么样的人。」陈菲菲小时候就想自己当老板,她想知道优秀的人是怎么成就自己的,「跟高企负责人交流是想要跟他们并肩。他们能成,我也能成,而且比他们更优秀。」

现在《胸大吾脑》已推出第二季,之前第一季排在腾讯视频V+热播榜TOP3,全网播放量1500万。

Q :现在有不少给 90 后创业者 贴的标签,你怎么看?

陈: 我觉得只是到了一个轮到90后被消费的时间段,这种讨论一直存在,某个年代一波人的个性特征,没有必要太深化。

但因为出了几个比较现象级的人物以后,就会被标签化,其实没必要。有些人可能比较会炒作自身,我还是更喜欢用作品和成绩说话。

Q :那你有 90 的一些特质吗?

陈: 有。有比较独立的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而不是跟随大众,比较崇尚自我,有自己的个性,也比较污,喜欢好玩的东西。

但也有不好的,有时候重感情,拉不下面子。我也在反思跟同事的关系,努力将工作和私下关系分开。

Q :一个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创投节目,是怎么想的?

陈: 我们节目叫「胸大吾脑」,「胸大」指女生,「吾」是我的意思,就是女性的独立自主,有自己的见解,也有一种自嘲自讽的感觉。

未来的互联网都是高感性的,包括人的消费决策和喜好,都不是理性的选择。所以我们更多从女性视角,感性地还原产品的使用场景,当时的用户体验,展示给受众,也是为被称为「胸大无脑」的女生以正视听,我们不是无脑,是有脑。这个名字和娱乐的定位,可以理解成小S那种感觉,有一点贱,但是又比较机智、聪明、有女人味。

Q :节目风格和定位,能用一期节目举个例子吗?

陈: 先找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像第一期节目是「打车APP,动辄估值过百亿,美女又不买单。」这些APP可能很好,其实我们用户觉得不好。第二期是「网友见面,发现长相造假,都是图片类APP惹的祸」。这就是移动社交时代的一个话题,很有生活感。我们更多是切这个APP应用的生活场景,然后找到一种故事形态,展现现在大众对它的感觉,而不是这个APP的市场份额、融资情况。

逻辑就是先分析这个产品的痛点,包括同质化的点、普及率、体验、然后把产品属性转化为一个具体场景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来。

Q :你们讲一件产品之前也做过研究和功课,但呈现出来比较娱乐化,会追求专业性吗,或者找一个平衡点?

陈: 我们第一季定位是吐槽创投圈,以用户的角度去反观整个创业投资,就是让老百姓说话,包括还原产品的使用场景,展示用户真正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媒体、资本或者创业者自说自话,我们是2C,而不是2B。

我认为是要在娱乐和专业之间找一个高级梗,把这个梗包在娱乐里面。比如《夏洛特烦恼》让人笑着去流泪,你看完之后会带来思考,而不是纯粹的低俗。

就像我们在讲智能马桶盖的时候,问为什么喜欢智能马桶盖,答说:「我有了这个妇洗、臀洗,各种洗之后,还需要男朋友吗?」又污又机智地说出来,而不是干巴巴地讲各种功能,那就很无聊,有趣是一种梗,一种高级智慧。不容易那么有趣的,很容易就三俗或者无趣。需要你去找到一个很巧妙融合的地方,蛮难的。

Q :为什么会想把这个污和你们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呢?

陈: 这个污不能是明显的污,而是一种文化符号。现在很多人敢于表达以前不敢表达的东西,包括他们喜欢自黑、自嘲、一些不那么好看的表情包。他们就会觉得有趣,好玩,是一种调侃的感觉,并不是真的非常污。

胸大吾脑?这个90后妹子用小S风格讲科技生活方式

Q :节目里面的测评会传达观点吗?

陈: 我们会通过强化使用场景,让观众自己形成判断。

打车APP那期,这四大APP市场比例不一样,切入点也不一样。滴滴从出租车市场开始切,然后慢慢有专车、快车,性价比比较高;神州用直营的车,从神州租车变成神州专车,注重安全和专业;优步从国外到中国,营销噱头比较足;易到在滴滴之前就开始做,但是没有做起来,为什么?我们也会去分析,有一个引导导向。

然后我们找场景,更多的是线下的服务体验,就是用户在车内的一个感觉,让四个美女分别用四个APP去打车,记录她和师傅的对话,但不会具体点名说是哪家。你会看到有司机是自己的车,在开车途中跟妹子搭讪,有的是专车,一上去就会有服务,这些都会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出来。最后我们节目也不会做评论,但是那四个姑娘会分享她们的体验。

Q :现在第二季跟第一季相比有哪些改动?

陈: 节奏更加紧凑了,内容也更多,推广渠道增加。第二季整体规划是从女性视角去看现在的这个科技生活方式。我们第一季吐槽的基本上全都是APP之类的,没有说什么硬件,第二季的定位在内容延展性以及商业价值会更强,所以第二季第一期,讲的智能马桶盖的事,在腾讯视频首发当天播放量破了100万。

Q :现在主要受众人群有哪些?

陈: 基本年龄段在1985年到九几年,男生72%,女生28%。比较open,喜欢新鲜事物,特立独行的「污趣」群体。

跟我们定位有关系,我们是在科技频道,男生本来就多,又是女生来讲男生比较感兴趣的事,自然而然会吸引男生去看。

Q :对男生来说吸引力在哪儿?

陈: 首先名字他们就会觉得比较有趣,因为传统意义上,像生活科技视频都是偏理性的,普遍认为科技就是评测3C数码硬件,而现在的科技是互联网产品的服务,不仅是硬件。不再是以前聚焦在一个冰冷的参数层面上,而是更多的生活化。所以我们找到科技和生活化的一个入口,之前也没有人这么做过。

Q :你们也有公众号,怎么考虑的?

陈: 公众号作为一个粉丝沉淀的主体来运营,因为视频毕竟是给门户带来流量,更多得还是需要转化到胸大吾脑自身的品牌上,就通过微博、公众号。

Q :公众号上面的内容跟视频会有区别吗?

陈: 会有区别,但又一样,因为我们主打还是这条线。公众号我们每周一到周五推送有一个标准化,每天推什么都是固定的板块。比如有一个「暗知识」栏目,这期就是怎么通过微信检查你的手机是不是二手货,也会结合自己观点和故事推一下热点事件。

像最近马云收购肯德基,很多人觉得马云是最大的赢家,其实不是,他只出了很小一部分钱,4.6亿美元里面4.1亿都是春华资本的,蚂蚁金服占得很少。我们可能就会写最近吃肯德基都不一样了,鸡和猫在一起了,上天猫看到肯德基,很奇怪,把用户角色带入进去。

Q :内容方面以后怎么考虑的吗?

陈: 首先基调不好太变,科技生活,女性又是一个比较鲜明的立意。未来我们可能会沿着这条路往下走,形成自己的产品矩阵,发的是流量入口。

我们定位比较鲜明,但现在内容不是那么让我满意,当然现在还处在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视频网站给我们的资源也比较好,播放量比较大。重点还是我们的定位和切入点,可能我们没有那么专业,但现在也看到好几家在学习我们,已经被复制了,至少验证了我们选择的这个方向是有价值的。

Q :别人学你们,你会不会比较着急?

陈: 现在还好,我不是那么怕抄袭,他们毕竟是半路进来,而我们一开始就是做这个的。包括里面的人抄不了,思想内核抄不了,我们现在的选题策划是团队一块做的,还会请一些外脑和用户,也有很多的节目找我帮他们策划。

Q :现在有跟你们类似的,娱乐化的科技栏目短视频吗?

陈: 基本没有,我们也是自己在创新。科技板块本来就稀缺优质内容,科技和财经主要是70后在关注,也多是脱口秀和KOL的形式。我觉得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受众一定会是年轻人,年轻人一定是反权威的,他不听这些人去讲,而是我觉得好才是好,没有所谓的比价行为,更多是出于喜好,比较感性地去选择某个东西。

接招微信号:itakethat

新浪微博:@接招新媒体

本号唯一追求:把创业公司写成爆款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